如何看待雲南一老人屢次將「石塔」放在路中間,只是希望別人知道他在此居住這件事?

水心草61676261


老人的行為肯定有錯,可是錯的糊塗,也錯的可憐

大致案件事實不在贅述了,只是需要強調一下,老人為何不停的在馬路中間擺放石塔?是因為自己太孤獨,老伴早就過世,而自己的兒子常年在外打工,根本就沒有人可以說話。時間久了老人確實太孤獨了才會想出這樣的法子,這樣大家都知道這個石塔顯然就是人為的,而且必定也就是老人所為。

這是一種什麼邏輯?就好比孩子餓了會哭一樣,無非是希望引起你的注意而已,老人的這個舉動也是如此,只是單純的希望這個舉動引起別人的注意陪自己說說話。

可以說老人的行為是錯誤的,甚至是違法,可惜錯的糊塗,也錯的可憐。誰不想晚年子孫滿堂?可惜因為生活,老人必須面臨一個人生活的境地,這是誰的錯?

是兒子的錯嗎?我想也不能這麼說,年輕人陪著老頭在大山裡窩著一輩子,不太現實;出去工作了,必然面臨這花花世界摸爬滾打尚需很久的時間才可能站穩腳跟,相信老人的兒子如果有機會也願意回家看看。

是老人的錯嗎?我想也不能這麼說,人是群居性的,所以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脫離育他人接觸的社會環境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害怕,試想全天下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這世界於你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我認為本案中老人的行為雖然違法,但是能夠理解,而且對於其所犯的錯誤,我認為也應當予以同情,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留守老人這件事。


麋鹿說法


事情經過


7月2日晚11時30分左右,昌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鏈大隊突然接到報警電話,昌灣公路二母瀨澡堂路段一輛小型貨車發生側翻,車的旁邊有許多小石塊,司機交代上午從這裡走的時候還沒有發現這些石塊,晚上回家的時候才有的,“這才把我害苦了啊”,沒有這些石塊車根本翻不了。




“天降石塔”


民警清理完這些石塊後,第二天路面上又堆積了好多石塊,就這樣持續了四天,一共搬動了7次石塔,直到接到貨車楊師傅的報警電話




“石塔到底是誰放的”?


民警走訪發現事故現場住著一個老人,石塔會不會是老人放的呢?當民警問老人知不知道這些石塔是誰放的,老人的回答讓民警大吃一驚,老人回答:這些石塔就是我放的,怎麼了?


民警問道:為什麼將這些石塊擺放在路中間?


老人回道:我只是想讓別人知道我在這裡居住。


民警和老人說這裡不能放石塊,影響交通安全,老人依舊重複那句話,我只是想讓別人知道我在這裡居住。



老人為什麼放石塔?


7月5日下午三點左右,二母瀨澡堂路段下起了小雨,民警巡邏時又發現了那座石塔,老人可能被民警感動了,終於說出了“實情”。


老人說自己姓楊,是施甸人,今年69歲,兒子都出去打工了基本不會來,而自己的老伴早已經去世,我自己在這公路邊上居住,人太稀少,我成了“空巢老人”,想找一個說話都沒有,感覺到自己格外的孤獨。


發生這樣的事情是誰的錯?如果時間允許,我們應該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別讓他們感覺到太孤獨了,他們不需要你大富大貴,只希望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沒事常回來陪陪父母比什麼都強,記得常回家看看。


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點贊加關注,這裡因有你才更加精彩!


江湖百曉生l


題中所指老人居住在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昌灣公路二母瀨澡堂段,不斷的將“石塔”放在路中間只是想“讓別人知道這裡有人居住”,這句話雖然讓人心酸,但不能掩蓋其擾亂交通秩序的行為。自己的合理需求還是需要有正確的方式來表達。並且,我們也呼籲社會關愛獨居老人。

翻到的貨車

據悉,自老人將“石塔”放在路中間以來,已經造成了不下一起交通事故。7月2日晚11點半左右,一輛微型小貨車在經過該路段時,因光線不夠,下雨路面溼滑,導致避閃不及撞到“石塔”,整個微型小貨車側翻在公路旁,值得慶幸的是人沒有受傷。

楊老爹和民警

經過民警的瞭解,老人姓楊,今年69歲,老伴兒去世多年,育有一子,但常年在外打工。平時,僅楊老爹一人在家,生活無依無靠,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一日,他突發奇想,若搭建一座“石塔”,他人不就知道這裡有人居住了嗎。於是就發生了上述的一幕。

民警聽聞楊老爹的話,很是心酸,但是又不能放任其繼續在路中間放“石塔”,不僅妨礙過往交通,對他自己的生命安全也有一定的威脅,於是承諾會經常到他住的地方,陪他聊聊天。最後,在民警的勸說下,楊老爹主動將“石塔”撤離,並承諾不再搭“石塔”了。

近年來,總能看到獨居老人發生危險或死亡後幾天才被發現的消息,像楊老爹這樣的老人,如何保證其身心健康是最大的難題。在此我們為民警的行為點贊,同時,呼籲社會人士多關愛獨居老人。


時報傳媒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注意注意?這個詞我總感覺有點牽強附會,如果是晚上出了人命,還是說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嗎?難到說因為年齡大這麼幹就理所當然了嗎?如果因為年齡大都去這麼幹,那些損失慘重的人和車都是活該的嗎?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決不能簡單的看待如此的問題,嚴格的把同情和犯法混為一談。壘石塔和引起別人的注意兩碼事,既然有勁搬石頭,為什麼不去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想引起別人的注意的方法,非常的多,為什麼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呢?個人觀點這種老人就像那些扶不起的老人一樣,是素質問題,是思想問題。

為了逃避追責,為了大事化小,為了索求同情心,把問題說的非常簡單化。空巢老人全國都有,如果都幹這樣的事情而沒有追責,以後的路還能不能走了。扶不起的老人憑什麼邇人,不就仗著自己老嗎?讓不起坐的老人,也是仗著自己老嗎?前幾天,東北老人毆打讓坐慢的學生,不也是因為自己是老人嗎?

我們別被這個“老”字矇蔽了眼睛,別被這個“老”字奪取走同情善良之心。有些老人都是無事找事,為老不尊,以老賣老。我隔壁的倆個老人口口聲聲說: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實際上他哪一天不偷人家的東西,都能急得轉圈圈。(就是因為他們老,我才沒有報警)

當然了關注老人,尊重老人。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但是對待這些我們不能姑息遷就。


001158260112金端禮


雲南老人把石塔屢次放在路中間,有啥看法呢,我覺得吧,這樣的問題還是很值得關注的,人都會老,但是雖著打工潮年輕人都進城了,村裡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孩,孤寡老人就成了一個新的名詞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為什麼老人屢次把石塔放路上呢,怎麼就沒有人關心的去問一下呢,有的只是指責和漫罵,人老了總有些不方便了,經歷了很多事見過了很多人,他把石頭放路上難道只是為了添堵或者是影起注意嗎?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libaifenxiang


大家已講了很多

我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吧

就是一個人如何對抗孤獨

最好的辦法

培養一個自己的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你有一個愛好

你的注意力也就在愛好上面

把愛好發揮極致

一萬小時定律

你也許就成為某一個行業的專家

痴迷一項事情 就不會再無聊 也有了寄託

看到我文字的朋友

應該都具備培養愛好的條件

但捫心自問一下

你有拿的出手的愛好嗎

很多人都是沒得

是的 一點沒錯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除了性別男 愛好女以外

這位老人 就難了

我才學有限幫不上忙

但提醒大家

不要只是看笑話

要引此以為戒


蛋言蛋語


這則堪稱以小見大、滑稽酸楚的社會新聞,無意間引出了一個並不輕鬆的話題——那就是關注人口老齡化問題,讓更多老人找到尊嚴和“存在感”。

對待“老人”的態度,無疑就是一個社會的風向標。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佔總人口17.3%。一般認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達到10%,即意味著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2035年,我國將有4億老年人,也即每三人中就有一個是老年人,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趨勢,讓大夥不得不關注“銀髮潮”帶來的一系列亟待解決之社會問題。




與青壯年人群的豐富多彩、五花八門的需求不同,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老年人的最基本生活需求。

而許多“空巢老人”又最怕孤獨,無人理睬,失去存在感,鬱鬱寡歡,度日如年。

跟各種養老設施相對健全的城市相比,在一些偏遠地區,這些老人的尷尬境遇更需要人們關心和關注。

就像這位一個人獨居的雲南老人一樣,沒事就在公路中間擺放堆砌“石塔”,目的絕非單純的無聊肇事,而是通過此手段不斷吸引人們關注他,獲得一種久違的“存在感”、滿足感。

發揚傳統尊老敬老優秀文化,全社會都來關心老人,不僅滿足他們的物質生活需求,更要關心他們的精神需求。

我國的尊老敬老養老等孝道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就一直流傳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言警句,因此全社會更有充分理由讓老人獲得更多關愛和溫暖。

比如把文中類似的孤寡老人,分批集中搬遷至有人陪伴,有人關心,有娛樂生活,有醫療救助的社會養老院,讓他們高高興興地頤養天年,安度晚年。

雲南老人的尷尬境遇,說起來讓人心酸,讓人感嘆!衷心希望他能獲得社會更多關心和溫暖,生活境遇能因此獲得較大改善!


霍小姐的八卦爐


大家別光重複問題,更要劃分責任然後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在我國第一責任人肯定是老人,其次是其子,再次是管理部門。一個顯著的現實是隨著老人年齡的增大,老人將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而其子則會變成第一責任人,如果其子不具備相關能力,就需要相關部門剝奪他的監護責任改為相關管理部門全權負責。其實思路是明晰的,所以下一步就應該按法規去做給老人一個安享晚年的機會。


辰華245


從圖中可以看出石塔在路中間,如果按規定行車不會有影響,這其實就是一個變相的減速帶!山區路段沒人監管,只要開車的基本都超速,並且會在道路中央行駛。而這個路段附近居住著一位老人,老人的感官退化,反應遲鈍,面對突發狀況容易發生事故,而事故發生後,在一個沒監管的地方大部分人會選擇逃離,這樣死了都沒人知道……老人放置石塔就是想起到一個警示作用。


波利魚趣


很明顯有溝通不到位的情況,老人住在公路旁,兩旁都有建築物,可想而知他經常要橫穿馬路,可附近見不到任何警示標誌或減速設施,老人的本意是提醒大家這裡經常有人活動,注意減速慢行,並不是因為寂寞而刷存在感,屢次三番出現同樣的問題,交警部門卻對根源視而不見,所謂的專業精神和人性化方面需要補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