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繪畫作品中,如何處理暗部細節?

柳侍墨


人體攝影及人體繪畫中如何處理暗部細節?所謂“暗”通常偏向於“黑”,不可否認的是黑色是百搭的一種顏色,在人體攝影及人體繪畫中,藝術工作者更多的不是處理作品的暗部細節,光影效果固然很重要,純天然的“暗”色微光更顯示作品的陰柔美,

藝術創作者在攝影及繪畫過程中,早已把光影調到適合的程度,儘可能借用於自然之光,這樣更顯形象逼真,有誰會認為手工的光線會比自然界的光線來的更有價值一些?當然是自然界的更有意義效果,

確切的說,人體攝影及人體繪畫中的暗部細節中的“暗”無需過多再處理,這是大自然賜予藝術家最驚喜難得的光線禮物;若非要處理,只能是把稍微耀眼的光線,調配成偏向於“暗光”,比如“暗紅、暗黃、暗紫……”,自然界之光原本無非是黑與白,所謂的其它顏色都圍繞在“黑與白之間而生”,要記住一點,黑與白可以讓萬千種色調搭配,從而產生多種不一樣,富有情感及想象力的美,天然的光影對於藝術家來說,總是可遇而不可求。





詩夜城主



經過“明暗法”處理的攝影作品。

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不提到在繪畫界和攝影界都非常著名的“倫勃朗明暗法”。

倫勃朗,荷蘭十七世紀繪畫大師。他開創的在油畫中進行明暗對比處理的表現手法,被人們簡稱為“明暗法”。

倫勃朗《達娜厄》

“明暗法”是用黑褐色或淺橄欖色做畫面背景也就是畫面的暗部處理,用白色或淺灰色淺黃色來突出畫面主要部分也就是明部處理,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束線,集中在畫面的主要部分。這樣出來的視覺效果,就好像畫中人物是站在黑褐色的舞臺上,一束強光打在她(他)的臉上,更加凸顯突出了畫面主要部分,而用黑褐色或淺橄欖色做的暗部處理也起到了弱化和消融畫中次要因素的作用。

倫勃朗《杜爾醫生的解剖課》

倫勃朗一生創作了近3000幅油畫,基本上每幅畫都採用了這種明暗處理手法。如《夜巡》、《杜爾醫生的解剖課》、《達娜厄》等等。

倫勃朗明暗法對十七世紀以後的世界繪畫還有後來的攝影產生了深刻而深遠的影響。其後的大量油畫作品都沿襲了“明暗法”的表現手法。攝影作品在對照片明暗部處理時,也汲取借鑑了倫勃朗的“明暗法”,尤其是早期的黑白照片,更突出了“明暗法”的使用。


誰憐一燈影


在攝影裡邊,明暗關係的運用是一種及其高深的技巧,因為方法很簡單,但是表達出的效果卻不全然相同。

所說的暗部細節該怎麼處理,這個其實是沒有定式的。

每個人追求的風格和感覺都不一樣。

比如有人喜歡“黑白灰”黑色則為黑死的部分,需要灰色來過渡,或者表現一種層次關係來營造視覺感受和聯想,比如上圖。


這裡的灰色是用該讓突出比分更立體

室內人體攝影光源是通過自己來控制的,通過主光來表達出自己想要的大體意境,然後通過輔助光源來豐富畫面,這個根據個人對作品的追求而定。

我個人就喜歡單個光源,可能有些暗部的細節表達需要通過不斷地變換光源位置,調整模特姿勢來嘗試。

如果是多處光源,想表達暗部細節,還是要多做一些補光。

也方便後期調整。


梁宇航


在人體攝影和人體繪畫作品,我們經常都能感受到美,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不光是作品的內容,還在於畫家的技法表現,往往讓我們歎為觀止。

其實好看的畫作和攝影作品來自於畫家和攝影師對光線的處理,也就是明暗對比的表現,也體現在對暗部的處理上。

(繪畫)

其中,有一種非常著名的技法就是“倫勃朗”的光線表達技巧,它就是將畫面的明暗處理得非常到位,它往往用暗色作為背景,卻利用光線把人物突出,彷彿有聚光燈一般的效果,讓我們不得不驚歎這樣高超的技法表現。比如下面這幅畫就表現了對暗部細節的處理,更能突出人物。


(倫勃朗對光的運用)

對於攝影來說也是如此,因為攝影和繪畫多少有些相似之處,特別是寫實油畫就是將照片表達出來,所以,我們往往會看到兩者呈現出來的效果有很多的相同點,但他們確實又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下面這幅攝影作品對暗部的細節也做了很好的處理,將人物身後的景色作為暗部,突出人物的主體位置。


(攝影作品)

總的說來,對暗部的處理就是對光線的合理運用,光線是繪畫的靈魂。對於攝影來說,也同樣重要,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