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是什麼意思?

老胡侃三農


儘管說農諺俗語是農民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語句簡煉、朗朗上口,寓意深刻,但是“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還是有它的歷史侷限性,尤其是後半句,偏差很大。

有兒貧不久:這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在以前的社會,家裡生個男孩,臉上有面子,走路有底氣,就是鄉鄰之間偶爾拌個嘴,還少得了炫耀他家有男孩!為啥都這麼忠情於男孩,一來受傳宗接代思想的束縛,更重要的是男孩代表著勞動力,創造財富的“源泉”,這樣即使家境十分窘迫,拉扯孩子相當艱難,還是抱定“多子多福”,也相信等他們長大了,成人了,能幹動活了,自然就能靠勞動換來財富。有了兒子,貧困的境況只是暫時的。


或許,這句話放在以前,也許不無道理。如果在現在,誰敢認同?先不說孩子的撫養、成長,單就娶上媳如這一件事,非將你折騰得精疲力竭不可。

無兒富不長:與上邊恰恰相反,沒有兒子的人家,可“倒黴”了,父母漸漸地老去,女兒呢,繁重的體力活往往力不從心,掙錢就少,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大,連小活也幹不動了,又沒有人接替,家裡失去了經濟來源,這不就斷了財路嗎?慢慢地會越過越貧窮。


這在當時,也許並不道理,但是從現在的社會來看,已是糟粕。獨女家庭的孩子,只能招個女婿過日子,由於註定一輩子走不自家的門,可真正算得上父母的“小棉襖”,父母的養老絕對超過男丁戶百倍!如果再多一個女兒,在這高價彩禮的農村,可又是一個“暴發戶”。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要理性的看待。這裡的“兒”多少就含有艱苦創業的拼搏精神和家風,只要“精神”、“家風”傳承、發揚,興旺發達那是瞬間的事,反之一朝一夕會走向衰落。


提神只為自己


我也是農村人。“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 ” 這句話也經常聽老人說。我知道其中的意思,雖然裡面的含義我不能苟同。下面把我的理解與大家分享。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解釋】:有兒貧不久

意思是:就算再貧窮的家庭,只要家裡有個兒子,就不會被嘲笑,就能為家族傳宗接代,香火相傳。就有翻身之日,不會窮太久……

古代,是一個漫長的農耕文明過程。底層人民,一般都只能從事農業勞動來養活自己。而男子,相比與女子,身強力壯,能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所以,被認為是一家之“主”。



古代,是一個弱肉強食、戰火紛飛的過程。統治者運用武力爭霸一方,靠的就是年輕有戰鬥力的男性。所以,男性被認為是社會的“創造者”。

正因為如此,慢慢的這種意識被進一步強化、被放大。就現成了以男性為中心的 “家族文化” 。



【解釋】:無兒富不長

這句話,其根本是 “貶低” 女性。

可以理解為:“ 有女富不留

意思是:一個家裡如果沒有兒子,沒人香火傳承。即使地位顯赫、家財萬貫,財富和地位也沒人繼承。等死後,一切都改名換姓,都不是自己的了。不能光耀後人,只能享受一輩子,所以富不長。



正因如此,在古代把只生女兒的人家叫“絕戶口”。意思就是從此絕後,沒有人繼承香火。往往感覺低人一等。

甚至,古代有些沒有兒子的人家,包括富貴家庭。他們就不會為“兒孫計”。都會不留富貴,在有生之年散盡家財,他們認為女兒嫁人後就是外姓人。既然沒有兒子繼承,也不能便宜外姓人……所以只能富一輩子,叫“富不長”。



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是造成現在“娶妻難”的根本原因!

古代沒有節育觀念和技術,所以時時生不到兒子,就接著生。一個弟弟前面一群姐姐很常見。如此一來,更顯得女兒“不值錢”。

而現代,隨著胎兒性別鑑定技術的誕生,而且於監管。加之計劃生育的限制,很多人家發現懷的是女兒,直接就打掉了……造成現在“男多女少”的情況。

這些封建社會留下的“名言”,是一種惡俗的觀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也包含著很多不堪。

我們要傳承其中的精華,拚棄其中的糟粕!



朋友們:你們贊同我的解釋嗎 ?

●你們那裡有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

●你覺得光棍問題該如何解決 ?

(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參與討論!)




我是山裡人,一個簡單純粹的人~

請【關注】我,交流學習。謝謝 !


我們山裡人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這句俗語有一定道理,對於現在的社會有些武斷。

有兒貧不久的意思是說家裡養了個兒子,雖說暫時能夠困難一些,但是這種局面不會持久,很快就會富起來。為什麼這麼說呢?難道說兒子能夠給家庭帶來好運嗎?其實不是這個意思。養了兒子就要為兒子以後的出路考慮。兒子大了要買房,要結婚。這些都需要錢。錢不是一兩天就能攢起來,要提前作準備。而財富是靠勞動所得,因此兒子生下後,就開始努力工作。日子也漸漸的好起來了。這句話對現在的社會也是很有道理的。

無兒富不長的意思是說,沒有兒子即使富裕時間也不會長。過去人受傳宗接代的影響,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就是說沒有兒子就是最大的不孝。出門也抬不起頭,自覺矮人一等。受人歧視。想想祖輩們給自己留下的這些產業,到了自己手裡,反而沒有人來繼承,沒有心情為產業做長遠打算。也不精心管理,有的甚至走向了不軌之路。什麼吃喝玩樂賭等沾染了一身不良之風。再大的產業也經不起這麼折騰。慢慢的變成了窮人。這種結果都是舊思想舊傳統造成的。



無兒富不長這句俗語和現在社會不符。現在養一個女孩的人家,資產上億的有很多。養兒的窮的也不少。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娶媳婦成了難題。有些家為了給兒子娶媳婦買房、送彩禮把一生的積蓄全部花光,甚至還借錢。一場婚事辦完後真的成了窮人。所以要打破無兒富不長這個舊思想,要認識生兒生女都一樣這個觀點。


山野50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切記不可全盤繼承,很多話都是有封建糟粕存在的。就像這句話,只能說對一半錯一半,正能量啥的談不上,和現在提倡的道德價值觀相背離。

大家知道,在以前的農耕社會,男性勞動力對一個農民家庭的重要性。但是這也恰恰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惡性循環的開始,而讓農村人陷入思維的牛角尖而不可自拔。

有兒貧不久。說的是隻要多生兒子,在早期會日子過得擰巴些,但是在挺熬幾年孩子長大了就好了。男孩子會幹活了,就會給家裡掙工分了。

但是這樣散養的男孩子最多也是有一身蠻力罷了,對社會的價值創造又有多少呢?也許,只能對自己的家庭有所貢獻吧。至於對社會,談不上吧。有可能還要因此家庭要繳納社會撫養費吧。

無兒富不長。就更離譜了,明白人一看就是說農村有女無兒戶的。這樣的家庭在以前人稱是絕戶頭的,明說上是很不好聽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女子也能頂半邊天。女性在社會上的創造力並不比男性差,有時候甚至更厲害。巾幗不讓鬚眉,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

所以,這句農村老話,沒啥積極意義,也是該遭到淘汰的時候了。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努力掙錢,比養兒防老更靠譜。


農民妹子一枝花


農村一直都有重男輕女的情況,即便是現在的農村也依然有著很深的男女之別。而造成這種觀念的原因就是因為農村人認為女兒總是別人家的孩子,這樣一來自己養活一二十年的閨女到頭來還是給別人養的。

那麼“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到底有什麼含義呢?

有兒貧不久

要知道在過去的年代裡為什麼兒子會被這麼重視的原因就是男人比女人的體力勞動更強,這樣的話就可以種更多的糧食養活一家。而且古代特別容易打仗,通常男人都會被派上前線,這樣一來男人的社會地位自然就高。而在農村很多人都有著傳宗接代的思想,認為只有下一代中有男孩,那麼家族的香火就不會斷掉。現在農村依舊有這樣的思想,當然現在女孩也可以當做男孩用,留在家裡傳宗接代。這樣一來,只要自己的香火還在,那就總有出人投地的一天。農村人所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這個意思。


無兒富不長

在古代富人三親四妾的現象非常正常,但事實上很多富人找這麼多老婆的原因就是為了給家族生一個兒子。只要一天沒有生出兒子,那就會一直生下去。但有些人一直到年老都沒有一個兒子,這樣的情況下富人就算是死也不會甘心。畢竟沒有女兒就意味著自己的香火斷了,自己賺再多的錢也是替女婿家忙活。 但要指出的是為什麼今天的光棍這麼多呢?因為現在的科技更發達,很多人知道自己懷的是女孩就會打掉。但在過去通常都是生一堆女孩之後才有一個男孩。


在這種情況下今天天價彩禮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是過去民間流傳的一種舊說法。

“有兒貧不久”也和“有子不為窮”是差不多的俗語,意思是:一個家庭只要生養到兒子,那怕三五個都不嫌多,不怕以前家裡有多窮,有了兒子就會有出頭之日,就會後繼有人,人丁興旺,人多力量大,只要齊心協力能為家庭幹活掙錢,就能壯大家族。“有兒貧不久”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多子多福”的意思。



“無兒富不長”就是說:若一個家庭再富足有餘,家財萬貫,如果沒有兒子和子嗣來繼承發揚光大,到頭來總會破落衰敗。因為在舊社會,很多女人嫁出去後改隨夫姓的風俗,女人成了別人家的人。因此,一個有若大家產的家庭,如沒有兒子來繼承,到終了,財產都會落入別人之手。



這些老俗話,在當時社會背景下,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是極度的重男輕女,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作崇,說白了也是對婦女的嚴重歧視,認為女人永遠是人家的人,只能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只能是靠男人掙錢養家,更不可能去繼承家庭的財產。



時過境遷,社會在飛速發展,人們的思想有了改變和進步,男女都一樣,女人也得到了家庭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不再唯唯諾諾看男人臉色行事,走上社會能獨立工作生活,好多女人掙錢不比男人少,女能人女強人比比皆是。女人也能當家立業,和男人同時都可以繼承家庭財產和遺產。



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並不全是男人的功勞,女人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有了女人的默默支持,照顧好男人和家庭,男人才能放手去打拼,去開創幸福家庭的未來。


L8D8R8


點擊上方右側紅色“關注”,幫您解讀更多涉農政策、詮釋更多農村現象。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什麼意思?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指:如果家裡有兒子,即使現階段生活很貧窮,只是暫時的;相反,如果家裡沒有兒子,即使現階段生活很富有,也只是暫時的。

究竟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這就得從其產生的歷史背景來分析了。

有兒貧不久:我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於農作物的種植,而耕地、播種、收穫等農事活動需要的是勞動力,所以,決定一個家庭是否富有的一大半因素,是由家庭勞動力的多少決定的,而女性與男性相比,在勞力方面處於天生的劣勢,所以,以前的人就認為,只要兒子養的多,家丁興旺,就算現在生活很貧困,也不要緊,將來,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好起來的。

無兒富不長:這裡邊,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一直留存的“重男輕女”思想,“傳男不傳女”的影響,致使多少家庭為了生一個兒子求醫問藥、甚至沉迷封建迷信不能自拔,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家業的繼承。所以,會認為如果沒有兒子,未來自己的家業沒人繼承,縱使家有萬擔糧,也只是一時的富有,將來不能延續。

我們該怎樣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這句話呢?

只從表面意思來理解,這句話無疑是短淺的、是沒有道理可言的。我們在看待這句話的時候,要將“兒”這個字理解成一種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一種懂得禮義廉恥的優良家風,只要這樣的家風傳承下去,那麼,整個家族就會興旺、富有;相反,如果丟失了這樣的精神,那麼,整個家族就會衰敗。

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分享,更多涉農政策解讀、更多農村現象詮釋,
請關注“農策分析”。


農策分析



農村俗話“有兒窮不久,無兒富不長”是什麼意思呢,我給大家說說看。

有兒窮不久,意思就是有了兒子,貧窮的生活就不會長期下去,會很快的翻過身來。

過去的人,重難輕女的思想嚴重。有兒子才算後繼有人,才能夠傳宗接代。所以有了兒子,就有了生活的奔頭,有了用不完的幹勁,有了精打細算的作風,目的只有一個,創造財富,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未來。通過拼死拼活的苦幹加巧幹,再加上省吃儉用,就會在短時間內提高收入,擺脫貧困,過上富有的生活。

如果沒有兒子,就會失去努力方向。再富給誰富呢,還不是都給了女兒,可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畢竟還是給了外姓旁人。對於老人思想嚴重的人來說,從感情上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所以,就喪失了鬥志,沒了幹勁,只想著花,不想著掙了。如果這樣,再大的家業,也會坐吃山空,走上下坡路,財富越來越少,最後走向貧窮和沒落。

現在,人們的生育觀雖然有所改變,生男生女都一樣了,可是還有很多的人會死抱著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的觀念不變,當然,這句老俗話,也可能在他們身上重演吧。


民諺民俗民間故事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從表面意思可以理解為:一個家庭只要生了男孩子,就算現在很貧困,但是隻要有了兒子,就不會窮太久。如果沒有生男孩子,那麼即使現在再富有,在不久的將來財富也會保不住。從這句話就可以明顯看出,中國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思想有多嚴重,一個家庭是否能夠生男孩子決定著一個家庭命運。


然而這也只是在以前舊社會時期或者古代人們思想保守封建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也許在當時這句話很有道理,但是這句話在當代這種情形下,感覺是完全行不通的。在以前那種女人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背景下,男孩子決定著一個家族的興衰成敗。

在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環境下,普通貧窮老百姓往往都會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也就是兒子那一輩。他們覺得只要有兒子在,家裡就多添一份勞動力為這個家庭分擔責任。

在農耕文明的舊社會時代,男性作為主要勞動力,擔負著所有的重體力勞動,也就承擔了所有的經濟來源,所以當時往往覺得兒子越多越好。那麼有了兒子之後,勞動力多了,經濟來源也多了,自然會慢慢變好。


而如果是一個富貴家庭裡面,兒子對於他們來說更是至關重要。通常來說,在以前家族的財產往往都是由兒子繼承,女兒作為嫁出去的人,是沒有資格繼承財產的。那麼為了將來家族的財產不落入他人手中,只有生了自己的兒子,等到兒子長大之後就能繼承和保護家族財產。

如果萬一沒有生兒子,只有女兒,那麼等到自己老去,勢單力薄,沒有兒子保護,財產被其他人虎視眈眈,遲早會落入他人手中。那麼這樣一來,就算現在再富有,將來財產也沒有人繼承,必然家族走向衰敗。


不過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很多農村地區,往往會覺得有兒子壓力更大,有女兒反而活的輕鬆。這其實和現在男女比例失調,彩禮過高有直接關係。農村一個兒子結婚至少要30萬,這還算少的,對於一個普通家庭根本負擔不起,所以只能到處借錢湊彩禮,還得做父母的還。但是如果是女兒,根本就不用為財力發愁,反而可以收很多彩禮,日子過得多安逸。所以現在養兒防老的觀念,即使在農村地區也開始慢慢轉變,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

更多三農資訊,敬請關注[少三番],謝謝大家。


少三番


有兒貧不久,無兒富不長,在以前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傳統的農耕社會,繁重的農業勞作需要勞動力,多一個人就多一個人手,就會增加一份收入,在生產的其他要素不變的情況下,勞動力增加,產出就會增加,與此同時,女的不適重體力勞動,並且很早就出嫁了,在農業社會,沒有勞動力,就意味著勞作產出就少。另一方面,人多勢眾,家裡男孩子多,在農村就會有一定的優勢,別人不敢欺負,可能還會欺負別人,在簡單的農業社會關係裡,這一優勢有時候會顯的尤為重要。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不再單單從事農業勞動,收入也開始多元化,這句話表達的意思也不再那麼明顯,甚至有反轉過來的趨勢,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