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路爲例解讀爲何鄭州地斜

在鄭州有一句土話叫做“鄭州地邪”,說的是不敢隨便談論某人,說過可能馬上就會見到某人。但是在鄭州確確實實有一些地方和建築是斜的。比如人民路。

以人民路為例解讀為何鄭州地斜

人民路在省城鄭州是一條引人注目、有歷史紀念意義的重要街道,它記載著當時“老鄭州人”的青春年華和勞動汗水,又是省會遷鄭前夕蘇聯專家為鄭州設計城市規劃、後被否定,唯一留下來的一條“歪打正著”的路。

以人民路為例解讀為何鄭州地斜

人民路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鄭州版圖上是找不到的。它的位置原是老市區天成路北邊一片荒涼廢墟。省會遷鄭的決定傳出後,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出現一支支義務勞動大軍。當時的幹部都很年輕,市長、市委書記也不過30來歲,勞動起來都唯恐落於人後,到處呈現出歡聲笑語、熱火朝天的場面。

以人民路為例解讀為何鄭州地斜

在專業市政建設技術人員指導下,經過無數義務勞動大軍的辛勤勞動,不久,一條嶄新寬廣的定名為“人民路”的柏油馬路出現了。但人們在歡呼之餘發現,人民路竟是一條沒有按照“經”、“緯”方向設計的“邪”路。這使當時參加人民路基礎建設者和廣大市民摸不著頭腦。

以人民路為例解讀為何鄭州地斜

事後,在一次對鄭州老市長王均智的採訪中才得知人民路的歷史背景。王老說,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專家穆欣為鄭州設計的城市規劃是以火車站為大門,以人民路為軸線,就像太陽的光芒射向四方;這樣看起來好像很壯觀,但周邊的道路和建築物走向,按照中國傳統說法就變成“邪”的了。1953年春,省委書記潘復生來鄭州視察建設中的省直機關工地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他說,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是把採光好、坐北朝南的房子稱為堂屋、正屋,其他朝向的則視為次要的房屋。如果把整個建築群和街道都建成斜的,就會導致大多數的房屋冬季向陽時間短、採光差,同時不好辨認方向,不利於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潘復生書記還說:學習蘇聯的經驗要與中國的國情、民情相結合,不能生搬硬套、盲目模仿。最後他要求立即停止施工,重新規劃,改“邪”歸“正”。這才有了行政區“經”、“緯”分明的街道和棋盤式的建築格局。人民路因先建一步,才保留下來。

以人民路為例解讀為何鄭州地斜

省會遷鄭後,人民路的基本建設發展很快,柏油路面還未全部完工,河南省博物館(現已遷農業路)和省新華書店,還有省中醫學院,風雨球場,鄭州電池廠,鄭州公共汽車公司,工人新村,第11中學等先後落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