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有風險,裝逼需謹慎,他是最早吹牛的人,卻也因此掉了腦袋

中國人大都是喜歡吹牛的,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吹牛這個詞的真正來源。其實我也不知道,不過最近看書,看到一個段子,突然覺得可能發現了吹牛的來源,至於到底是與不是,就不是我能確定的了。讀者朋友們也可以提提自己的意見。

好了,閒話休提,還是回到吹牛這事兒吧。

中國歷史有個怪現象,但凡明君,一到晚年,便多有昏庸之行。而且表現還大多雷同,其實不外乎求仙問道渴慕長生。中國歷史上最有資格號稱千古一帝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除了宋太祖死得不明不白,前三個在晚年都有重用方士求取金丹以換長生之舉。秦始皇正是因為覺得老師被那些方士所騙才有後來所謂的坑儒,其實大多坑的是方士。唐太宗更是因為誤服胡僧丹藥而亡,至於漢武帝,關於他重用方士的事兒更是史不絕書。最出名的便是欒大、李少君和少翁三人了。

吹牛有風險,裝逼需謹慎,他是最早吹牛的人,卻也因此掉了腦袋

漢武帝

今天的主人,就是被稱為文成將軍的少翁。此人是欒大的同門師兄弟,而且據說是中國皮影戲的發明者,因為他曾經利用皮影戲滿足了漢武帝再見王皇后一面的心願,所以被封為文成將軍,至於錢財珠寶的賞賜更是不計其數。

不過嘛,方術這種事兒,能蒙得過一時,蒙不過一世,因為遲遲不能滿足漢武帝遇神的心願,導致漢武帝對他日漸疏遠,言語之間也不再那麼親切恭敬了。

吹牛有風險,裝逼需謹慎,他是最早吹牛的人,卻也因此掉了腦袋

皮影戲

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挽回漢武帝對自己的印象,這位少翁先生根據當初陳勝吳廣魚腹藏書的事兒想了個法子,他事先把帛書喂進牛的肚子裡,然後到處吹噓說自己推算到牛肚子裡有天書一卷,然後把牛肚子剖開,果然得到那捲帛書。不過漢武帝畢竟是一代雄主,熟悉楚漢故事的他豈能被這麼點小把戲所忽悠住,一番查證,認出帛書上的字體。這下牛皮可就吹破了,少翁先生可就犯了欺君之罪,漢武帝也沒廢話,馬上就把他給砍了。

少翁先生的故事告訴我們,吹牛有風險,裝逼需謹慎,一時矇混過關是沒用的,沒有點真才實學,最終還是會露餡。為了一時口快蝸角虛名而大吹法螺,暫時可能會獲得他人的讚賞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一旦露餡,可就不僅僅是尷尬而已了。

吹牛有風險,裝逼需謹慎,他是最早吹牛的人,卻也因此掉了腦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