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有风险,装逼需谨慎,他是最早吹牛的人,却也因此掉了脑袋

中国人大都是喜欢吹牛的,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吹牛这个词的真正来源。其实我也不知道,不过最近看书,看到一个段子,突然觉得可能发现了吹牛的来源,至于到底是与不是,就不是我能确定的了。读者朋友们也可以提提自己的意见。

好了,闲话休提,还是回到吹牛这事儿吧。

中国历史有个怪现象,但凡明君,一到晚年,便多有昏庸之行。而且表现还大多雷同,其实不外乎求仙问道渴慕长生。中国历史上最有资格号称千古一帝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除了宋太祖死得不明不白,前三个在晚年都有重用方士求取金丹以换长生之举。秦始皇正是因为觉得老师被那些方士所骗才有后来所谓的坑儒,其实大多坑的是方士。唐太宗更是因为误服胡僧丹药而亡,至于汉武帝,关于他重用方士的事儿更是史不绝书。最出名的便是栾大、李少君和少翁三人了。

吹牛有风险,装逼需谨慎,他是最早吹牛的人,却也因此掉了脑袋

汉武帝

今天的主人,就是被称为文成将军的少翁。此人是栾大的同门师兄弟,而且据说是中国皮影戏的发明者,因为他曾经利用皮影戏满足了汉武帝再见王皇后一面的心愿,所以被封为文成将军,至于钱财珠宝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嘛,方术这种事儿,能蒙得过一时,蒙不过一世,因为迟迟不能满足汉武帝遇神的心愿,导致汉武帝对他日渐疏远,言语之间也不再那么亲切恭敬了。

吹牛有风险,装逼需谨慎,他是最早吹牛的人,却也因此掉了脑袋

皮影戏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挽回汉武帝对自己的印象,这位少翁先生根据当初陈胜吴广鱼腹藏书的事儿想了个法子,他事先把帛书喂进牛的肚子里,然后到处吹嘘说自己推算到牛肚子里有天书一卷,然后把牛肚子剖开,果然得到那卷帛书。不过汉武帝毕竟是一代雄主,熟悉楚汉故事的他岂能被这么点小把戏所忽悠住,一番查证,认出帛书上的字体。这下牛皮可就吹破了,少翁先生可就犯了欺君之罪,汉武帝也没废话,马上就把他给砍了。

少翁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吹牛有风险,装逼需谨慎,一时蒙混过关是没用的,没有点真才实学,最终还是会露馅。为了一时口快蜗角虚名而大吹法螺,暂时可能会获得他人的赞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旦露馅,可就不仅仅是尴尬而已了。

吹牛有风险,装逼需谨慎,他是最早吹牛的人,却也因此掉了脑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