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方向在哪裡?

所謂國學,我以為是正統的中國之學,是教人做志士仁人,做正人君子,做大丈夫,進而一步步進階,最後通天徹地,超凡入聖,在俗世為王夫之,在廟堂為毛潤之。

於是,國學的方向便是教人尊道貴德,通史明理,以經世致用。

國學的方向在哪裡?

尊道貴德

道,是我們這個民族對這個宇宙的總的觀點和看法。

在天地出現之前,有一個先天地而生的混成之物,我們稱之為道,

總的來看,道生出無,一種混元之氣,無質無相;

無生出有,有質有象;

有生出萬事萬物。

具體來看,道生一,無極生太極,

一生二,太極生陰陽,

二生三,太極與陰陽相和為三,

三生萬物,陰陽在太極的推動下生化出萬事萬物。

所以,因為萬物生於這一片天地,所以人為萬物之靈效法眼前的這一片天地系統;

天地由宇宙而生,所以天地效法宇宙;

宇宙由道而生,所以宇宙效法道;

道呢?它效法它自己。

就如同計算機裡那片虛漠,生出無窮可能的程序世界而自身毫不損耗一樣,道也如此。

因為至虛之極,所以生萬物而無損。

在道的宇宙觀的指引下,華夏先民觀天測地,建立了錨定於天地的文化系統,依循這樣的文化系統,制定了相應的國家治理體系,這就是不同時代的天倫體系、人倫體系,以及隨後適應愈加複雜的社會關係的,綿延數千年而不改的外儒內法的大一統國家治理體系。

道的宇宙觀下,人、家、鄉、國、天下,都是同構的,

可以以道修身,可以以道齊家,可以以道治鄉,以道興業,以道治國,以道平天下,道理都是相通的。

正統的華夏文化,就是一個道。

合道而行者有德,離道而行者失德;有德者生而久,無德者死而亡。

道者,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聞道,明道,成道。

因此,尊道貴德,是正統的華夏文化第一個需要帶給華夏兒女的內容。

國學的方向在哪裡?

通史明理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能知道事物在過去是怎麼起源的,這就可以為道演化出萬物做出紀傳。

為什麼要通曉歷史呢?

如果沒有那些歷史記載,那麼所有的世界都得自己去拿腳步走一遍才能瞭解,所有的歷史,都只能靠自己挖墳才能瞭解。

還沒走完所有的角落,也還沒挖完所有的墳,估計生命就要結束了,世界太大,靠腳走生命太短暫,只能靠思想去馳騁。

通過閱讀歷史,我們可以與歷史對話,可以與那些有思想的智者學習這個世界的“關鍵”。

進而通達萬事萬物之理,通達這個世界。

《道德經》裡說,若要通天徹地,須要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自然萬物的總根源,都可以追溯到道,能體察大道,就可以掌握萬物。

既然自然萬物,天下之事,都洞若觀火,瞭如指掌,那麼,還有什麼事,是你不可以統御的呢?如此,則能有身修身,有家齊家,有國治國,有天下,平天下。

因此,通史明理,是正統的華夏文化第二個需要帶給華夏兒女的內容。

國學的方向在哪裡?

經世致用

中國的文化,從一開始,就是經世致用的,而不是什麼“出世”“入世”的學問。

無論道家,儒家,還是法家,他們的核心主旨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經世致用謀萬世太平。

經的都是同一個世,用的都是同一個道,不過是用法各異而已。

道者通天徹地,強調應天;儒者達於人倫,強調應人;法家極於權變,長於應事。

道,方,法,術,器。

從道到器,就是從天到人,再到生活世界的逐步具體化運用。

道,萬物之奧;

方,指道的一個方面;

法,指針對世界的某一方面,窮究闡釋其理;

術,把規律和方法應用在具體的事物上;

器,經過具體的術的運用,最終呈現出來的世界物質層面上的面貌。

道正,方正,法正,術正,器正,則吉;

道不正,方不正,法不正,術不正,器不正,則兇。

無論修身,還是平天下,都需要用道之正,用道之正,方為方正,如此,方能萬事萬物方能長久。

因此,經世致用,是正統的華夏文化第三個需要帶給華夏兒女的內容。

國學的方向在哪裡?

國學,不應是那些裹挾著無數不道之物的東西。

而是中國之大學,它純、樸、素,直入世界的本源,通達天地至理。

唯有這樣的國學,才是真正的國學。

國學的方向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