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蘭州:40年前城市管理單一化 40年後城市治理「數位化」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城市管理单一化 40年后城市治理“数字化”

[改革開放40週年]蘭州:

從管理城市到治理城市的跨越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城市管理单一化 40年后城市治理“数字化”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城市管理单一化 40年后城市治理“数字化”

圖為增加環衛設備。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城市管理单一化 40年后城市治理“数字化”

圖為執法巡邏。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城市管理单一化 40年后城市治理“数字化”

圖為城管工作人員嚴陣以待。

近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蘭州市的市容市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執法隊伍從無到有,過去不敢想的無人機監管也運用到了城市管理當中,城市監管已逐步實現數字化管理。同時,隨著2017年創建文明城市的開展,市民素質明顯提升,良好社會風尚已經形成,城市管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社會效果,蘭州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整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常言說,三分建、七分管,2018年,隨著第二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再次啟動,蘭州將向人們呈現怎樣的城市面貌呢?城市管理工作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執法局到城管委的嬗變

據介紹,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前身為2005年9月成立的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是依據國務院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有關規定,經省政府批准,市委、市政府設立的政府序列部門。主要行使市容環境、城市規劃、城市綠化、市政管理、環境保護、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七個方面法律法規規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處罰權。

2010年,經部分職責調整,更名為蘭州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2014年,根據有關文件精神,在整合原有職責及相關部門部分城市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加掛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牌子,實行“委局合一”(“一套機構、兩塊牌子”)。

目前,全市8個縣區和蘭州高新區均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近郊四區成立了環衛局,雁灘地區成立了環衛市政所。城關區、安寧區成立了區城管委,七里河區成立了區城管辦。從管理機制上來看,市城管委對各縣區執法局、環衛局、高新區執法分局及雁灘環衛市政所實行業務指導、協調、監督和考核,各縣區城管、環衛部門人、財、物由轄區政府管理。

全市現有城管執法人員4229名,其中主城區3640名,遠郊縣區589名,正式隊員1328名、聘用協管員2901名。現有環衛工人12334名,其中主城四區11351名,遠郊縣區983名。主城四區現有清掃保潔道路1486條,其中主次幹道559條,背街小巷927條,清掃面積2072.6萬平方米,現有環衛作業車輛2471臺、生活垃圾轉運站35座、環衛直管公廁540座。

自2005年以來,市級城管執法部門嚴格落實中央、省市黨委、政府關於推進集中行政處罰權和城市管理的工作要求,堅持以市民為中心,堅持省會城市定位,不斷提高環衛精細化作業和環衛設施建管水平,規範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依法查處各類違法建設和違規戶外廣告,有效管控揚塵汙染,環衛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路面、立面、空間淨化美化水平持續提升,市容環境管理長效機制逐步健全,城市管理法規制度日益完善,城市管理實現由“突擊型”整治向“長效型”管理轉變、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型”管理轉變、由“經驗型”管理向“規範型”管理轉變,逐步形成“管理無縫隙、責任全覆蓋”的城市管理格局。

2010年12月,蘭州市採用BT(建設-移交)模式,投資1360萬元建設了蘭州市城市管理數字化監督指揮中心。2017年12月,蘭州市城管隊伍統一換裝,這標誌著蘭州市全面完成城管執法制式服裝及標誌標識的統一任務,充分體現了城市管理人員的形象。

市容市貌得到顯著改善

近年來,蘭州市城管委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五城聯創”為載體,較好地完成了城市管理各項目標任務,市容市貌明顯改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按照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治理行動五年行動和全市違法建設治理安排,督導各縣區、高新區城管執法部門依法拆除違法建設約34萬平方米,違法建設治理取得明顯成效。自2016年開展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治理五年行動以來,全市已查處存量違法建設691處、164.87萬平方米,佔五年行動存量違法建設的50.93%。

嚴格按照環衛作業標準要求,充分發揮全市1309臺環衛作業車輛作用,狠抓環衛作業質量管理,城區市容環境衛生面貌持續改善。推行機械化清掃、精細化保潔、地毯式吸塵、分時段清洗、科學精準灑水的環衛保潔作業方式,推進環衛作業管理逐步由主次幹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中心城區向城鄉接合部擴展,機械化作業率達到86%,作業範圍不斷擴大,作業質量顯著提升。構建以垃圾壓縮車直收直運為主、小型垃圾收集車巡迴收集、垃圾轉運站集中收集等方式相配合的垃圾不落地收運全覆蓋模式,生活垃圾收運體系不斷完善,現日產日清生活垃圾約2500噸。督促指導近郊四區環衛部門開展每日檢查和不定期巡查,強化免費公廁管理人員服務意識、規範公廁保潔作業標準,有效改善了518座公廁入廁環境,市民滿意度大幅提高。同時,嚴格落實環衛直管公廁“五淨六無兩好”管理服務標準,按10%抽檢率實施月考核5次並通報結果,540座公廁的管理服務水平大幅提高。

垃圾處理工作有序規範

按照“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產業化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循環經濟發展的相關要求,積極推進生活、建築、餐廚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從根本上提升全市垃圾無害化、資源化綜合處理水平。2016年10月,蘭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期建成投入試運營後,市城管委組織協調城關區、七里河區和安寧區、西固區(部分)生活垃圾入場進行焚燒處理,現日焚燒處理生活垃圾約1800噸。2013年10月,蘭州市開工建設建築垃圾綜合利用項目。2016年1月,該項目一期建成投入運營後,市城管委組織協調近郊四區將建築垃圾全部運輸到該廠進行綜合處置利用,日處理建築垃圾約3500噸。督導近郊四區環衛執法部門定期會同市區食藥監部門開展聯合督查行動,督促餐飲企業配合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廠運營方馳奈公司進行收集處理,有效防止了亂排亂倒餐廚垃圾汙染環境的行為。2016年7月,該項目正式通過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住建部三部委終期驗收,蘭州市成為全國首批通過驗收的6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之一。

通過實施科學治汙、源頭治汙、依法治汙和工程治汙,持續加大道路、工地揚塵和外來沙塵汙染管控力度。累計投入106臺吸塵車、224臺洗掃車對城區主次幹道適時吸塵、洗掃。科學調度灑水作業,實行道路分級灑水模式,同步對灑水車進行改進改裝,努力使灑水作業科學化、精細化、人性化。大力推行“一米作業法”,實現灑水與吸塵相互搭配、相互配合,有效管控道路揚塵汙染。探索並長效實行“六個百分百”和“一票停工制”抑塵措施。逐步推行建築垃圾運輸公司化、規模化運營,實行行業資質准入制度,有效規範渣土(建築垃圾)運輸行為,現已核准審批6家運輸公司、147臺專用車輛獲得資質。實施土方作業“四員”(1名執法隊員、1名環保員、1名網格員、1名建設單位管理人員)管理制度,督導工地落實抑塵措施。根據《蘭州市沙塵天氣防塵治汙工作應急預案》規定,督促各縣區城管執法、環衛部門強化道路灑水壓塵、洗掃清塵、工地灑水等揚塵防治各項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沙塵天氣對空氣質量帶來的不利影響。

城市名片效應日益凸顯

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全方位整治、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的工作思路,圍繞“打造最美黃河風情線”目標,持續推進黃河風情線提升改造工作,全面打造管理有序、環境整潔、風景靚麗的“城市名片”。建成10處移動環保公廁,配置垃圾收集箱300座,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強化人行道及橋樑的全覆蓋清洗、重點區域精細化清拖、沿線交通護欄常態化清擦、垃圾袋裝化收集,開展河道茶攤集中清理整治活動,沿線市容環境秩序持續好轉。全面維修沿線河堤、橋樑、樓體亮化設施,協調通知各單位適時開啟亮化設施。通過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做好環衛保潔、強化市容治理、加強亮化管理等措施,黃河風情線的城市名片效應不斷凸現。

在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管理方式,推動城市管理水平持續提升。2013年11月14日,蘭州市城市管理數字化監督指揮中心投入運行。中心現綜合利用先進的通訊、語音和視頻技術,整合了全市城管、公安16670個監控探頭(其中城管探頭1667個、公安探頭15003個)及近郊4個區級數字城管平臺數據,整合形成了全市統一的“12319”城管服務熱線,負責受理、辦理各類市民投訴,分析、利用城市管理各類數據。“12319”開通以來,市級平臺共下派辦理“12319”熱線投訴案件6953件、視頻監控抓拍案件197442件、微信平臺反饋案件412件。引入市場機制,向社會購買黃河風情線沿線、東方紅廣場區域環衛保潔、綠化管護及城區部分道路環衛保潔服務,激發管理活力,提升了管理水平。“12319”熱線的開通,標誌著蘭州市的城市管理正式進入“數字城管”時代,城市管理將更加快捷有效。實現了管理決策科學化、數據化,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

「改革开放40年」兰州:40年前城市管理单一化 40年后城市治理“数字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