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的發展歷史——膠州歷代建置沿革史略

膠州的發展歷史——膠州歷代建置沿革史略

膠州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據三里河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考古發掘測定。早在原始氏族社會末期,即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創造並發展了燦爛的古代文明。

夏、商時代為萊夷之域。西周,莒子建都計亓(斤)。春秋,莒南徙,以計地為介根。秦置黔陬縣,屬琅邪郡。西漢,域內兼有計斤,櫃、邞、祓國。新莽改櫃縣祓同,以祓縣為純德,後均省入黔陬,東漢改屬東萊郡。

三國魏,黔陬改屬城陽郡。西晉,仍為黔陬縣,計斤改計基。東晉,黔陬屬青州高密郡。北朝後魏屬膠州東武郡,北齊文宣帝天寶七年(公元556)置平昌郡於黔陬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廢平昌郡,以黔陬直隸膠州。開皇五年改膠州為密州。開皇十六年(公元596)置膠西縣。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廢黔陬入膠西縣。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省膠西入高密縣,縣東鄙置板橋鎮。北宋哲宗元祐三元年(公元1088)以板橋鎮為膠西縣,兼臨海軍使。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南宋理宗寶慶三年)置膠州於膠西縣。明初省膠西縣入膠州。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升膠州為直隸州。中華民國二年(1913)裁州為縣。1987年設市撤縣。

新石器時代,原始氏族社會末期(約公元前2000年前)。1974年膠州北三里河龍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遺址發掘考證。這類文化星羅棋佈分佈膠州大地上,主要有羅家村、遠家阿洛、趙家莊、逄家溝等處。

夏(約公元前16世紀)屬地萊夷。《膠州志》:“州在虞夏,當為青州萊夷之域,然邑名不可考”。

商(約公元前11世紀)屬地萊夷。1976年西姑庵遺址考證,從出土的青銅器屬商末年代,說明商代在此已有一定勢力。

膠州的發展歷史——膠州歷代建置沿革史略

周,春秋·僖公二十九年春,介葛廬來朝。《杜注》:“介,東夷國也,在城陽黔陬縣(今杜村鎮趙家城獻西)”。“介蓋皆起於武王之世”(《增修膠志》)。莒國南徙(今莒縣一帶)計為莒國一個邑,稱介根。春秋末期入齊。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31年)春,介葛盧朝於魯,冬復朝魯,次年入侵蕭國(今安微省蕭縣)。《膠州志·大事記》:周武王十三年封少昊之裔茲輿期為莒子,都於計(今南關城子村)。

春秋(公元前549年至前476年)屬地介根(齊國)。襄王二十二年秋,介人入蕭。

《春秋·隱公二年》夏五月莒人入向。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齊崔杼伐莒侵介根。張賓雁(清代膠州方誌學家)曰:莒既南徙,以計地為介根。

戰國(公元前279年至前221年)屬地齊地(齊國)。《膠州志·大事記》(赧王)三十六年,齊宗人田單以即墨兵襲破燕軍,復齊地。注:此時即墨當兼膠州地。

秦(公元前221年)屬地黔陬(青州琅邪郡)。《膠州志·大事記》載:“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滅齊,置琅邪郡,始置黔陬縣”。史稱東黔陬城。

漢朝(西漢、東漢)

西漢(公元前119年至公元36年)屬地黔陬、計斤、邞縣、櫃縣、祓國(徐州刺史部琅郡)。漢武地帝元狩四年計亓置鹽官。新莽天鳳元年秋七月改祓曰純德,櫃曰祓同、祓國除。

東漢(公元37年至197年)屬地黔陬(青州刺史部東萊郡)。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三年省櫃、邞、計亓三縣。以櫃入琅邪縣,計亓入黔陬侯國,改屬青州刺史部東萊郡。

三國魏(公元198年至288年)屬地黔陬(徐州城陽郡)。獻帝建安三年分北海,置城陽郡,以黔陬縣屬。

晉(公元288年至306年)屬地城陽郡都黔陬(徐州)。晉武帝太康十年,移城陽郡於黔陬縣。惠帝元康五年(296年)夏六月,以城陽郡改置高密國,都黔陬,遷治膠水西(今鋪集鎮黔陬村,其遺址修王吳水庫沉入水底,)史稱黔陬城。

東晉(公元306年至463年)屬地黔陬(幽州)。東晉黔陬屬幽州高密郡。

南北朝(南朝、北朝)

南朝(公元464年至529年)屬地黔陬(北海郡)。《盤書·州郡志》宋孝武並北海。大明八年省高密郡,以黔陬屬北海郡。

北朝(公元529年至583年)屬地平昌郡治黔陬(膠州)。後魏孝莊帝永安二年置膠州,治東武。黔陬屬膠州高密郡。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冬十一月,置平昌郡於黔陬縣。

隋(公元583年至613年)屬地黔陬和膠西縣(膠州高密郡)。隋文帝開皇三年秋八月,廢平昌郡,以黔陬直隸膠州。十六年置膠西縣(其遺址名朱晏城,位於高密市東,膠河、墨水河之間朱家莊集南),割黔陬北鄙益之。煬帝大業元年廢黔陬入膠西縣。三年改高密郡為密州。

唐(公元623年至1088年)屬地板橋鎮(密州)。唐高祖武德六年,省膠西入高密縣,以縣東鄙置板橋鎮(在今廣州路新華書店附近,原有地名土城口。南面城牆墜入云溪河,見《重修膠志》)。

宋(公元1088年至1142年)屬地膠西縣(京東東路密州)。“哲宗元祐三年以板橋鎮為膠西縣,兼臨海軍使,仍置板橋市舶司。”《增修膠志》。

南宋,金(公元1142年至1228年)屬地膠西縣(山東東路密州)。金熙宗皇統二年置板橋榷場與宋互市。正隆四年罷。世宗大定四年夏,承安三年復罷。金在膠州境內置陳村鎮(今大店),張倉鎮(今屬膠南市)和梁鄉鎮。

元(公元1228年至1369年)地屬膠州治膠西(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蒙古太祖二十二年置膠州於膠西縣,以高密、即墨來隸。

明(公元1369年至1644年)地屬膠州(山東布政使司萊州府)。明太祖洪武四年省膠西縣。州境東南置靈山衛,以保衛海防(《學古編》)。

清(公元1644年至1913年)地屬膠州(萊州府)。

中華民國

1913年至1925年,地屬膠縣(膠東道)。

1925年至1928年,地屬膠縣(萊州道)。

1929年至1938年,地屬膠縣(直隸省)。

1939年至1945年,地屬膠縣,劃歸日偽統治的青島特別市。日偽膠縣公署更名青島特別市膠州鄉區行政辦事處。

1942年,中共膠東區南海地委在膠縣南部山區成立中共膠南工作委員會。

1943年11月,膠縣抗日民主政府在北鄉大杜戈莊成立,隸屬於南海專署,姜諤生任縣長。是月,中共諸邊工委和諸膠邊辦事處成立,隸屬於濱北地委和濱北專署。

1945年8月,濰東縣在膠縣西南鄉溝里路村成立,原膠縣沙河、牛溝、朱郭三區劃入。9月,濰東縣改為高密縣,劃入沙河等3區,又劃回膠縣。10月山東分局決定將膠縣北部聯屯、豐隆、北都、膠萊和沽河5區及高密鐵路北6個區,成立膠高縣,轄南海專區,1946年7月改轄於濱北專區。1949年10月撤銷膠高縣,聯屯等5區劃回膠縣。

1945年至1946年,地屬膠縣(濱海地區第一專區)。

1946年至1949年,地屬膠縣(膠東行署濱北專區)。膠城為濱北專署駐地。

1947年12月,又析建膠河縣,將沙河、牛溝、朱郭三區劃入。1953年7月撤消,沙河等三區劃回膠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2月中共膠城工委成立(縣級)。8月,膠城辦事處改為膠城政府(縣級),直屬濱北專署領導,1950年2月膠城政府撤銷,改為膠縣城關區。

1949年至1955年,地屬膠縣(膠州專區)。膠城為膠州專署駐地。

1955年至1958年,地屬膠縣(昌濰專區)。

1958年至1961年,地屬膠縣轄於青島市。

1961年至1978年,地屬膠縣轄於昌濰專區。

1979年1月,地屬膠縣轄於青島市。

1987年4月至今,地屬膠州青島市。

▍欄目顧問:髙敘成 | 編輯:一壺好茶 、明月心|原作:芝蘭玉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