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瞎話故事」高南阜趣聞——春聯送窮

過了臘八節,高南阜就從安徽返里與家人團聚。

從幼年起南阜就有個極其特殊的習慣:每年除夕早飯後,進縣城挨家挨戶地欣賞春聯,從吃罷早飯一直看到點燈。

戊申除夕。高南阜進膠城鎮海門,從東關看到西關,由南關看到北關。

「膠州瞎話故事」高南阜趣聞——春聯送窮

傍晚,經過舊驢市街,本想由此出南門回家,可抬頭一看,有一家小鞋鋪黑糊爛糟的門上沒貼對聯,屋內有微弱的燈光,好像有人。

南阜站在門外,尋思良久,不由得心中納悶:“要說是這家鞋店已經倒閉歇業吧,可屋裡還有人;要說是沒歇業吧,新年新歲的也該貼副春聯,圖個吉利……”為了弄個究竟,南阜貿然推門而入。

進得鋪子,南阜看到一派淒涼景象:這是一處兩小間貫通的屋子,東頭是櫃檯,櫃檯裡邊是貨架,各式各樣的鞋,橫七豎八,貨架的一角,斜架著一面小蜘蛛網,十分顯眼,西間大概算是作坊了。

作坊裡一老一少,看樣子是師徒二人。年老的伏在桌子上看不清面目;年輕的雙手托腮坐在四腳凳子上,胳膊肘支在櫃檯上,唉聲嘆氣。南阜進了屋,老師傅頭不抬眼不睜;小徒弟則習慣地欠了欠身,但也沒說什麼,此情此景越發使南阜發愣了。

屋內無一點活氣,只有小豆油燈的燈光好象還有點生機。

高南阜為了打開這難堪的局面,便搭訕開口了: “鞋匠師傅,該準備過年了”。老師傅沒作聲,小徒弟點了點頭。南阜又說: “應貼副對聯才是,一則新鮮新鮮,二則圖個吉利。”

「膠州瞎話故事」高南阜趣聞——春聯送窮

老師傅不待南阜說完,甕聲甕氣地說道: “吉利個狗熊,破鋪了!”

高南阜滿臉堆笑不慌不忙地說:“掌櫃,話可不能這麼講,常言說得好:‘人有三升三落,花有重謝重開’,今年生意不佳,說不定明年能大發財源。”

老師傅一聽來人說話很有道理,原來硬繃的臉也有了一絲笑容。“謝謝您先生的好心,咱這小鞋店鞋樣不時道,光做賣不出,哪裡還敢指望什麼大發財源……”

高南阜走進櫃檯,揀起一雙毛呢雙臉鞋,看了又看,鞋的做工倒也精細,只是鞋樣已經太過時了。

他眉頭一皺,順手從兜袋裡掏出二兩銀子,對鞋匠說:“這鞋好極了,我高南阜先買一雙,祝你來年利市。”

鞋匠師傅一聽是高南阜,立刻慌了手腳,先是賠了不是,然後又請南阜寫對聯。

小徒弟找來了對子紙筆墨。

高南阜慢慢把紙鋪在櫃檯上,大筆濃墨地揮就一副別開生面的春聯:

上聯是:一拳打出窮鬼去!

下聯是:雙手接進財神來!

南阜寫罷告辭主人而去。鞋匠師徒得了二兩銀子,精神也振作起來,用大紅紙寫了“財神之位”準備過年。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

南阜起了個清早,穿上湖縐大袍,套上八團花馬褂,足蹬昨晚才買的雙臉鞋,從縣衙到士紳家走了個遍,每到一家南阜總是讚不絕口地誇躍他那雙鞋,說他很欣賞這種樣式,一些慣說溜話的人把這種鞋叫作“南阜學士鞋”,並且還說,在京裡大凡有點官職有點文采的人如果不穿雙臉學士鞋就難登大雅之堂。

「膠州瞎話故事」高南阜趣聞——春聯送窮

南阜學士鞋哪裡買?不用問,舊驢市那家小鞋鋪是獨家經營。

沒過元宵節,小鞋鋪積壓的貨底全被搶購一空。

鞋鋪掌櫃又請了十幾個鞋匠師傅連夜加工,總是供不應求。這一年小鞋鋪真是大發財源了。

後來,這家鞋鋪發了大財,擴大了門面,增加了匠人,掛起了“大誠東時樣靴鞋店”的金字招牌,不僅在膠州是最大的鞋店;在高密、即墨、掖縣、昌邑、濰縣都設了分號。

這真個是“一拳打出窮鬼去,雙手接進財神來”。

▍蔡鐵原蒐集整理 | 欄目顧問:髙敘成 | 編輯:一壺好茶 、紅塵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