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一頓飯多久能吃完?

娛樂進時


其實,單論吃飯的時間,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飯菜再豐富,能讓人吃進肚子裡的,總量應該是差不多。我們不妨換個視角,不糾結吃飯時間,從“吃什麼”以及“怎麼吃”兩個方面,看看古代皇帝的飲食。

漢代皇帝常吃的是牛羊肉,所謂“烹羊宰牛”,食材不錯,但是烹飪水平不高;唐代宮廷的餚饌有了不少記載,如武則天令宮女採摘百花製作的“百花糕”,燒尾宴上的“水晶龍鳳糕”,還出現了“看席”,其實就是形制華美、寄有寓意、主要供食客觀賞,而並不為了吃的餚饌,有了看席加正餐,一頓飯下來怎麼也得三五個小時吧;宋、元、明三朝,皇帝的宴席愈發豐盛,吃得更加精緻,花費的時間肯定也不會比前朝短。

下面重點說說清朝。奢侈浪費,注重禮制,是歷代宮廷飲食文化的共同特點,只是這兩點在清宮廷表現得更為突出。歷代皇帝中,清代的皇帝比較“勤政”,每天六點以前起床,分早晚兩頓飯,早上在早晨6點到8點,晚上在12點到下午2點。除了正餐,還有小食點心隨意供應,皇上想吃什麼就做什麼,據說乾隆皇帝的小吃中,光粥就有二十多樣可供選擇。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排場,莫過於吃飯。吃飯的時間並沒有固定時間,完全由皇帝自己決定,皇帝吩咐傳膳,太監們就一點一點地把餐具、食物一一端上來。繪著金龍的漆器盒、印著龍紋的瓷器,盛放著各種精美的食物,每樣菜在送來之前都要有太監嘗過,東西擺好之後,皇帝終於可以用膳了。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您覺得回答得還不錯,歡迎點贊和轉發~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蝦吃


吃飯這種事情,有的人吃的快,只要幾分鐘便能解決一頓飯;有的人吃得慢,一頓飯能吃上幾個小時,特別是在喝酒的時候。

一般來說,沒有人會去記錄別人吃頓飯要多久,除非是的沒事做的。你還真別是,在中國古代,還真是專門有一那麼一群人,專門是記錄皇帝們一天的所作所為,當然也包括吃飯。他們會把皇帝每天的行為記錄在冊,名叫《起居注》。

目前來說,清代皇帝的《起居注》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比較詳細的記錄皇帝一天的行為。我們可以來看一下皇帝們每天的時間安排:

1、 5:00 - 7:00:起床、請安、早讀;

2、7:00 - 9:30:早膳;  

3、9:30 - 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  

4、11:00 - 14:30:午休、晚膳;

5、14:30 - 17:00:看書學習、吟詩繪畫或由妃嬪陪同看戲、聽樂等娛樂;

6、17:00 - 21:00:晚點或酒膳,做佛事,然後就寢。

看到這張時間表第一條的時候,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和我一樣深吸一口涼氣,每天早上5點起床,還是挺辛苦的;不過看到第四條時候,你又會覺得當皇帝還是蠻舒服的。

清朝皇帝每天早上5點起床,大概是保留其祖輩的傳統。女真族人未入關之前,世居東北,太陽昇起比較早,天亮的早,所以起床也早吧。

言歸正穿,我們從這張時間表上可以看到,清朝的皇帝們,早膳的時間長達2個半小時,晚膳(包括午休)則是更是長達3個半小時。當然了,吃頓飯自然是要不了這麼久的。把時間搞長一點,留給時間給消消食嘛!

既然說到了吃飯時間,那就順便看看清朝的皇帝一頓飯到底有多少個菜,我們就以自稱為十全老人的隆皇帝為例。

先來看早膳(截圖來自清宮《膳底檔》):

再來看晚膳(截圖來自清宮《膳底檔》):

看了這個菜單之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感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