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楊治釗:楊震四代爲相的家風

廣安楊治釗:楊震四代為相的家風

楊寶,雀受銜環之報.

廣安楊治釗:楊震四代為相的家風

楊震畫像.

據史料記載,漢朝楊寶,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氏,為吏朝廷,博學多才,知羞識廉,甑塵釜魚,贏得稱讚,生有一子,名楊震,字伯起,聰明伶俐。奸臣王莽篡位時,欲加楊寶官爵,因不願同流合汙,寶拒之,逃避山林,隱姓埋名,居而教子。

跟隨父母生活,受父親之影響,震少時好學,灑掃應對,勤儉持家。未成年之時,無奈父逝,家愈貧,與母相依為命,靠租種田地,以維持基本生活。無論日子多麼艱難,皆從未放棄學業。常跟隨太常桓鬱,學儒家經典。博覽窮究,通曉經術,專心探究,學業有成。被尊稱為“關西孔子楊伯起”。

震看透官場,州郡官居吏,屢請為官,皆不予理睬,不為心動,惟讀書而已,亦教書如故。一日,學徒幫著種地,震堅決不允。門生偷著去載苗,便把苗全部拔掉,震重新去載。鄰居見曰:“汝等何苦?”亦有人指責太過分,震解釋說:“並不為過分之舉,若不堅持原則,便無法阻止徒弟栽種。”

至五十歲,這時有人勸說:“汝滿腹經綸,天下少有,本當為國效力,如今已年過半百,仍不肯出仕,汝之學問,豈不浪費焉?”此言,乃置水之情矣!震出任荊州刺史,虛堂懸鏡,公道正派,任內公正廉明,不受私人請託,擺袖卻金。時秀才王密,學識淵博,能力超強。震慧眼識人,便薦舉王密,為昌邑縣令。密甚喜,乃感恩不盡,欲找機會當面致謝。

東漢安帝時,鄧騭任大將軍,掌握朝政大權,聞震品學兼優,遂提任東萊太守。震新上任,途經昌邑,居驛舍。為感謝重用之恩,王密拜見。在漆黑夜晚,密懷揣黃金,叩震之門。寒暄之後,密瞧四周無人,便掏出金,置於桌上。震高節清風,不解地曰:“此乃何物?”答曰:“十斤黃金。”又問:“有何用意?”王密謙恭地說:“不成敬意,謝貴公提攜之恩。”震即不悅,臣心如水,臨財不苟,語重心長地說:“吾曾薦汝為官,皆因德才耳。如今不解我,勿受他人之禮。當緊收矣!”

以為楊震怕看見,嫌人多嘴雜,王密安慰地說:“請大人放心,這事不會有人知道的。”聞此言,玷汙官德,震很生氣,大聲地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人知道呢?”密被駁得無言以對,羞愧地拿著黃金,灰溜溜從房中退出。古代官吏楊震辭金,不飲盜泉,以“四知”而聞名,流芳百世,今山東菜陽城,修建有“四知堂”,以此作為紀念。

當官既廉且正,凡求其辦私事,楊震講規矩,一個綠燈不開。延光二年,震升至太尉,位列三公,則為掌軍事之高官,握人事任免之權。帝之舅耿寶,推薦非棟樑之材,請求到軍營任職,震未允許。耿寶很氣憤地說:“那人是中常侍李閏之兄,而閏乃帝身邊紅人,汝不同意,難道不怕得罪他嗎?何況吾只是替李閏傳個話而已。”震答曰:“若朝廷任命,應有委任狀。現在沒有這個手續,讓我隨便安排,吾難以從命。”耿寶碰到“軟釘子”,恨得咬牙切齒。還有一次,皇后之兄閻顯,又推薦親信任職,楊震以同樣理由拒絕。

漢安帝永寧元年,楊震被任命為司徒之職,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視濯,大喪安梓宮。皇之乳母王聖,因靠帝恩,放肆恣睢,為所欲為,無法無天。尤其是王聖之女伯榮,出入宮門,如履平地,不把大臣放在眼裡,貪贓枉法,有時不守宮廷之禮,甚至還陪帝寢。震不懼斧鉞之誅,奏明皇帝,將王聖攆出宮,斷絕與伯榮不正當關係。無奈皇帝護短,未採納震之諫。伯榮有恃無恐,驕奢淫逸,又與皇族劉護,亂搞兩性關係,震再次上奏。帝詔為王聖建造房屋,震以為浪費國家資財,又再次上奏反對,帝卻未採納。

與皇帝至幸者,震屢次作對,寵幸怒之,恨不得寢皮食肉,打算給他顏色瞧,尋找機會報復。宦官攀豐,營營苟苟,假擬詔書,借帝外出之機,大興土木,為自家造房,被楊震查出,惶恐萬狀。震本在帝回京後奏明,哪知攀豐寡廉鮮恥,惡人先告狀,搶在震之前,誣告其傲氣,對帝騷不滿之語。未查明之前,皇帝昏庸,以紫為朱。早對震前幾次諫言,深表不悅,則藉此機會,順水推舟,矯詔撤震之職,派使者持節收太尉印綬,並下令遣歸原籍。

所奏意見正確,卻竟然遭到彈賅。想到此,震至鬱極悶,無顏面對皇天后土。歸途之路,悲從中來,至洛陽西夕陽亭,震服毒酒,飲鴆而卒,以死抗爭,時年七十餘歲。震留遺言記:“人皆死亡,乃自然規律。吾輩承蒙皇恩,列朝中重臣,心地正直。痛恨奸邪狡詐,而不能誅殺他們;厭惡淫婦蕩女,而不能制止他們。公然活在世上,吾還有何臉面呢?死後,只用下等雜木造棺材,被單隻要蓋住屍體則妥。不必葬在祖先墓旁,亦不祭祀!”

嗚呼,震以身殉義,家屬嚎啕,民眾掩泣,甚覺悲慼焉。樊豐又指派留停震喪,露棺道旁,責令震之諸子,代替郵差,往來送信,路人莫不為之流淚。一年後,漢順帝即位,奸臣攀豐等被處死。以三公之禮,改葬震於華陰潼亭。無論遠近,友生皆來弔喪。下葬之時,一隻大鳥,高一丈多,飛到靈柩前,俯仰悲痛不已,眼淚長流成跡,連續十餘日,葬畢,才飛去。冤屈難伸,天地昭雪,災異續出。州官報告朝廷,帝感其忠,又下詔,以豬羊中牢之儀,祀之。當地百姓還在暮前立石鳥像,以此懷念。其子亦被朝廷封官,賞一百萬錢。

子入仕後,亦如震,以其為榜樣,潔己奉公,清風峻節。皆因震生前教導有方,不僅嚴格要求自己,亦嚴格約束子孫。震任太守時,相當如今省長,教育後代,享福不要享早矣,須勤儉樸素,捨得吃苦,甚至不讓其吃魚肉。“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外出辦事時,亦不得沾公家之光,返往中途,不準坐公車公轎,不得佔便宜,逶迤退食。一位友人勸其子,以楊震之名,開礦建廠賺錢。被震知曉,遭到堅決反對,並說:“惟後世者,指吾子孫曰,此乃清官之後代。惟如此,方為最寶貴之遺產。”由於震平時注重家教子孫,並以清廉形象感染之,卻金暮夜,潛移默化,楊氏清廉之家風,則由子孫們傳承下來。

建家規整家風,固守廉政本色。三子楊秉,亦刻苦讀書,不求聞達,博通經史,尤精通《易經》,受朝廷重用,廉潔為官,頗如其父。秉做州刺史之時,計日受俸,因故未到衙門上班,便主動扣掉俸祿。其屬下賂賄之金,悉數達百萬,皆被其拒絕,一文不收,飲馬投錢,脂膏不潤。品行端正,不飲酒、不好色、不貪財,以此“三不惑”,遠近聞名,流傳百世。早年喪妻不再結婚,性情耿直,廉潔從政。堅持正義,不怕丟官,冷麵寒鐵。亦曾因仗義執言,被罷官回鄉。恢復官職,做河南伊時,又因直言而被罷官。真如“有其父,必有其子”。

延熹五年,秉復官為太尉。時官場腐敗成風,宦官囂張當道,貪汙賄賂,任人唯親。秉聯合臣,誓死諫言,恆帝感動,處分不法者五十餘,朝野肅然。治貪官,顯政績。中常侍侯覽,乃帝之寵臣,其弟侯參仗勢,橫徵暴斂,為害一方。秉不畏強暴,責令查實,按法逮捕之,彈劾參與者。果如,罷官侯覽,治罪侯參。

優秀家風,世代傳承。楊秉之子楊賜,官至太尉,亦如父親,俊傑廉悍,水火無交。時漢朝岌岌可危,漢靈帝四處遊幸,整天不務正業,賜屢次冒死勸諫,以圖匡扶朝政。接著,楊賜之子楊彪,名冠鄉里,博學經史,被薦為東觀著作,即東漢國家圖書館長。又升為京兆尹,即京城首長,廉可寄財,廉而不劌,一介不取,眼裡容不得沙子。宦官王甫私取公物,價值七千餘萬,被彪揭發,王甫被處死,民拍手稱快。又任太尉之職,至此,楊氏四世為太尉。

時董卓專權,彪與之鬥爭,洗手奉職,相鼠有皮。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傾天下,然畏懼彪。一次,漢獻帝設宴,曹操上殿,欲篡黨奪權,見彪不悅,害怕有變,奪路而逃。故操懷恨在心,找藉口,以楊彪與袁術為親家,欲誣陷大逆之罪,逮捕下獄,孔融舍死相救,方倖免於難。楊彪之子楊修,亦品德優秀,為曹操謀臣,廉泉讓水,五月披裘,聰明能幹,才能卓絕,因遭操忌妒,後被害死。

楊氏載德,仍世柱國。正如楊家門風那樣,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賜亦無諱,彪誠匪忒。修雖才子,渝我淳則。在中國古代吏治史中,一家四代為相,廉潔為官,頑廉懦立,砥厲廉隅,代代傳承,絕無僅有。范曄贊曰:“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故此,太尉楊震之廉政家風,素絲羔羊,一廉如水,彪炳史冊焉!

廣安楊治釗:楊震四代為相的家風

作家介紹:楊治釗,男,大學文化,四川廣安人,曾在部隊服兵役。用心作文,高調做事,低調為人。從小喜歡文字及閱讀,從18歲開始,陸續發表文章數百篇,其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中國社區報、甘肅日報、貴州幹部教育報、中國青年、人民政協、鄉鎮論壇、炎黃春秋、秘書、前線、新西藏等報刊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