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杨治钊:杨震四代为相的家风

广安杨治钊:杨震四代为相的家风

杨宝,雀受衔环之报.

广安杨治钊:杨震四代为相的家风

杨震画像.

据史料记载,汉朝杨宝,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氏,为吏朝廷,博学多才,知羞识廉,甑尘釜鱼,赢得称赞,生有一子,名杨震,字伯起,聪明伶俐。奸臣王莽篡位时,欲加杨宝官爵,因不愿同流合污,宝拒之,逃避山林,隐姓埋名,居而教子。

跟随父母生活,受父亲之影响,震少时好学,洒扫应对,勤俭持家。未成年之时,无奈父逝,家愈贫,与母相依为命,靠租种田地,以维持基本生活。无论日子多么艰难,皆从未放弃学业。常跟随太常桓郁,学儒家经典。博览穷究,通晓经术,专心探究,学业有成。被尊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震看透官场,州郡官居吏,屡请为官,皆不予理睬,不为心动,惟读书而已,亦教书如故。一日,学徒帮着种地,震坚决不允。门生偷着去载苗,便把苗全部拔掉,震重新去载。邻居见曰:“汝等何苦?”亦有人指责太过分,震解释说:“并不为过分之举,若不坚持原则,便无法阻止徒弟栽种。”

至五十岁,这时有人劝说:“汝满腹经纶,天下少有,本当为国效力,如今已年过半百,仍不肯出仕,汝之学问,岂不浪费焉?”此言,乃置水之情矣!震出任荆州刺史,虚堂悬镜,公道正派,任内公正廉明,不受私人请托,摆袖却金。时秀才王密,学识渊博,能力超强。震慧眼识人,便荐举王密,为昌邑县令。密甚喜,乃感恩不尽,欲找机会当面致谢。

东汉安帝时,邓骘任大将军,掌握朝政大权,闻震品学兼优,遂提任东莱太守。震新上任,途经昌邑,居驿舍。为感谢重用之恩,王密拜见。在漆黑夜晚,密怀揣黄金,叩震之门。寒暄之后,密瞧四周无人,便掏出金,置于桌上。震高节清风,不解地曰:“此乃何物?”答曰:“十斤黄金。”又问:“有何用意?”王密谦恭地说:“不成敬意,谢贵公提携之恩。”震即不悦,臣心如水,临财不苟,语重心长地说:“吾曾荐汝为官,皆因德才耳。如今不解我,勿受他人之礼。当紧收矣!”

以为杨震怕看见,嫌人多嘴杂,王密安慰地说:“请大人放心,这事不会有人知道的。”闻此言,玷污官德,震很生气,大声地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密被驳得无言以对,羞愧地拿着黄金,灰溜溜从房中退出。古代官吏杨震辞金,不饮盗泉,以“四知”而闻名,流芳百世,今山东菜阳城,修建有“四知堂”,以此作为纪念。

当官既廉且正,凡求其办私事,杨震讲规矩,一个绿灯不开。延光二年,震升至太尉,位列三公,则为掌军事之高官,握人事任免之权。帝之舅耿宝,推荐非栋梁之材,请求到军营任职,震未允许。耿宝很气愤地说:“那人是中常侍李闰之兄,而闰乃帝身边红人,汝不同意,难道不怕得罪他吗?何况吾只是替李闰传个话而已。”震答曰:“若朝廷任命,应有委任状。现在没有这个手续,让我随便安排,吾难以从命。”耿宝碰到“软钉子”,恨得咬牙切齿。还有一次,皇后之兄阎显,又推荐亲信任职,杨震以同样理由拒绝。

汉安帝永宁元年,杨震被任命为司徒之职,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皇之乳母王圣,因靠帝恩,放肆恣睢,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尤其是王圣之女伯荣,出入宫门,如履平地,不把大臣放在眼里,贪赃枉法,有时不守宫廷之礼,甚至还陪帝寝。震不惧斧钺之诛,奏明皇帝,将王圣撵出宫,断绝与伯荣不正当关系。无奈皇帝护短,未采纳震之谏。伯荣有恃无恐,骄奢淫逸,又与皇族刘护,乱搞两性关系,震再次上奏。帝诏为王圣建造房屋,震以为浪费国家资财,又再次上奏反对,帝却未采纳。

与皇帝至幸者,震屡次作对,宠幸怒之,恨不得寝皮食肉,打算给他颜色瞧,寻找机会报复。宦官攀丰,营营苟苟,假拟诏书,借帝外出之机,大兴土木,为自家造房,被杨震查出,惶恐万状。震本在帝回京后奏明,哪知攀丰寡廉鲜耻,恶人先告状,抢在震之前,诬告其傲气,对帝骚不满之语。未查明之前,皇帝昏庸,以紫为朱。早对震前几次谏言,深表不悦,则借此机会,顺水推舟,矫诏撤震之职,派使者持节收太尉印绶,并下令遣归原籍。

所奏意见正确,却竟然遭到弹赅。想到此,震至郁极闷,无颜面对皇天后土。归途之路,悲从中来,至洛阳西夕阳亭,震服毒酒,饮鸩而卒,以死抗争,时年七十余岁。震留遗言记:“人皆死亡,乃自然规律。吾辈承蒙皇恩,列朝中重臣,心地正直。痛恨奸邪狡诈,而不能诛杀他们;厌恶淫妇荡女,而不能制止他们。公然活在世上,吾还有何脸面呢?死后,只用下等杂木造棺材,被单只要盖住尸体则妥。不必葬在祖先墓旁,亦不祭祀!”

呜呼,震以身殉义,家属嚎啕,民众掩泣,甚觉悲戚焉。樊丰又指派留停震丧,露棺道旁,责令震之诸子,代替邮差,往来送信,路人莫不为之流泪。一年后,汉顺帝即位,奸臣攀丰等被处死。以三公之礼,改葬震于华阴潼亭。无论远近,友生皆来吊丧。下葬之时,一只大鸟,高一丈多,飞到灵柩前,俯仰悲痛不已,眼泪长流成迹,连续十余日,葬毕,才飞去。冤屈难伸,天地昭雪,灾异续出。州官报告朝廷,帝感其忠,又下诏,以猪羊中牢之仪,祀之。当地百姓还在暮前立石鸟像,以此怀念。其子亦被朝廷封官,赏一百万钱。

子入仕后,亦如震,以其为榜样,洁己奉公,清风峻节。皆因震生前教导有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亦严格约束子孙。震任太守时,相当如今省长,教育后代,享福不要享早矣,须勤俭朴素,舍得吃苦,甚至不让其吃鱼肉。“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外出办事时,亦不得沾公家之光,返往中途,不准坐公车公轿,不得占便宜,逶迤退食。一位友人劝其子,以杨震之名,开矿建厂赚钱。被震知晓,遭到坚决反对,并说:“惟后世者,指吾子孙曰,此乃清官之后代。惟如此,方为最宝贵之遗产。”由于震平时注重家教子孙,并以清廉形象感染之,却金暮夜,潜移默化,杨氏清廉之家风,则由子孙们传承下来。

建家规整家风,固守廉政本色。三子杨秉,亦刻苦读书,不求闻达,博通经史,尤精通《易经》,受朝廷重用,廉洁为官,颇如其父。秉做州刺史之时,计日受俸,因故未到衙门上班,便主动扣掉俸禄。其属下赂贿之金,悉数达百万,皆被其拒绝,一文不收,饮马投钱,脂膏不润。品行端正,不饮酒、不好色、不贪财,以此“三不惑”,远近闻名,流传百世。早年丧妻不再结婚,性情耿直,廉洁从政。坚持正义,不怕丢官,冷面寒铁。亦曾因仗义执言,被罢官回乡。恢复官职,做河南伊时,又因直言而被罢官。真如“有其父,必有其子”。

延熹五年,秉复官为太尉。时官场腐败成风,宦官嚣张当道,贪污贿赂,任人唯亲。秉联合臣,誓死谏言,恒帝感动,处分不法者五十余,朝野肃然。治贪官,显政绩。中常侍侯览,乃帝之宠臣,其弟侯参仗势,横征暴敛,为害一方。秉不畏强暴,责令查实,按法逮捕之,弹劾参与者。果如,罢官侯览,治罪侯参。

优秀家风,世代传承。杨秉之子杨赐,官至太尉,亦如父亲,俊杰廉悍,水火无交。时汉朝岌岌可危,汉灵帝四处游幸,整天不务正业,赐屡次冒死劝谏,以图匡扶朝政。接着,杨赐之子杨彪,名冠乡里,博学经史,被荐为东观著作,即东汉国家图书馆长。又升为京兆尹,即京城首长,廉可寄财,廉而不刿,一介不取,眼里容不得沙子。宦官王甫私取公物,价值七千余万,被彪揭发,王甫被处死,民拍手称快。又任太尉之职,至此,杨氏四世为太尉。

时董卓专权,彪与之斗争,洗手奉职,相鼠有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天下,然畏惧彪。一次,汉献帝设宴,曹操上殿,欲篡党夺权,见彪不悦,害怕有变,夺路而逃。故操怀恨在心,找借口,以杨彪与袁术为亲家,欲诬陷大逆之罪,逮捕下狱,孔融舍死相救,方幸免于难。杨彪之子杨修,亦品德优秀,为曹操谋臣,廉泉让水,五月披裘,聪明能干,才能卓绝,因遭操忌妒,后被害死。

杨氏载德,仍世柱国。正如杨家门风那样,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在中国古代吏治史中,一家四代为相,廉洁为官,顽廉懦立,砥厉廉隅,代代传承,绝无仅有。范晔赞曰:“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故此,太尉杨震之廉政家风,素丝羔羊,一廉如水,彪炳史册焉!

广安杨治钊:杨震四代为相的家风

作家介绍:杨治钊,男,大学文化,四川广安人,曾在部队服兵役。用心作文,高调做事,低调为人。从小喜欢文字及阅读,从18岁开始,陆续发表文章数百篇,其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社区报、甘肃日报、贵州干部教育报、中国青年、人民政协、乡镇论坛、炎黄春秋、秘书、前线、新西藏等报刊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