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稱IPO的通過率降至36% 對擬上市公司是場屠殺,你怎麼看?

葉子


上週五(6月29日),證監會核發IPO批文,僅有1家企業通過。IPO通過率很低,很殘酷。

葉檀說,通過率降至36%是對擬上市企業的屠殺。這是一種極端的表述方法,為了強調排隊上市企業付出太多。呼籲說,監管部門一方面要從嚴,另一方面也要謹慎,屠刀之下,血腥四射。站在擬上市公司角度來看,低通過率的確是一種毀滅。

但就葉檀這類呼籲來看,還是過於主觀,法規意識淡薄。好像IPO是想讓上就怎麼都能上,不讓上就可以隨便找理由不讓上。

事實顯然不會如此簡單,不會如此粗暴。

如果說擬上市企業達到了各種要求,就是不給通過,那的確可以申述、可以討伐,問題是:這些未通過的上市企業,到底有多少冤情?這種屠殺,是對股民的保護,那又有什麼問題?

就目前低迷的股市,各種建言建議中,暫停IPO又逐漸多了起來,那如果暫停了,對擬上市公司而言,那無疑更是世界末日呀。

排隊上市的企業不容易,受信息誤導大量虧損的股民不容易,辛苦審核的各方也不容易,大家都在爭相訴說苦勞的時候,誰來爭奪長效的功勞,誰為資本市場更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說苦勞,遠不如立功勞。

所以說,埋怨只是力量一方的表達方式而已,確不可一邊倒地支持和同情。

有媒體做過盤點,A股上半年IPO,新股62只,比2017年上半年減少175只。另一方面,創新企業IPO提速,寧德時代、工業富聯分別僅用22天、13天完成上會等待。

需要表明,主觀地讓過會率低或高,主觀地暫停IPO救市都是不可取的。

完善股市制度的過程,就一定要讓排隊企業更規範、更負責、更能承擔重任。不能為了排解堰塞湖而泥沙俱下。

另一方面,只要暫停IPO救市的聲音還存在、還強烈,股市的定位和發展就一定還存在問題,需要相關方勵精圖治,排憂解難。


財經作家邱恆明


我們看到最近IPO通過率下降至36%。對此有些人認為,這是管理層呵護咱股市,故意放低了IPO的速度。但也有像葉檀說的過會率過低,股市失去了應有的融資功能,很多擬上市公司都無法登錄A股市場。

不過,在我們看來,IPO通過率低一些是對A股市場有好處的,但有個前題,你發審委要好好的給我們股民把好這道關,如果說過會率低了,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上去了,那麼這個低過會率也是值得稱讚的。不要過會率麼很高,上市之後業績麼又出現大變臉,弄得股民經常踏上次新股的地雷,損失慘重。

此外,我不管你IPO通過率是高還是低,A股市場不能只進不出吧,監管者把優秀的上市公司推向IPO,但同樣也要讓績差的企業退出來,別隻進不出,好的公司通過不了幾個IPO,績差的企業也退不出市場,整個A股市場,沒有一個優勝劣汰的機制在,這是A股的制度的致命傷。

還有,你IPO過會率高低這都沒太大關係,但請別把優秀企業公司的發行價推得過高,早已透支了未來的投資價值,像當年的中石油,現在的工業富聯,把發行價弄得過高後,二級市場只能是投機,沒有投資價值,最後這些次新股票沒幾天又要跌破發行價,這是對咱股民的不公啊!

我們認為,上市公司要融資,IPO不能少,而且IPO通過率高低不是問題關鍵所在,而是通過後的業績別經常變臉,您發審委要好好替咱股民把關;別通過以後,只進不出,沒有一個合理的退市制度,讓股市處於魚龍混雜的程度。更不要通過IPO後,發行價定得過高,都讓咱二級市場上的股民去當接盤俠。IPO通過率高不高,本身不是問題,而是後面跟出來的一大竄制度問題沒解決。


不執著財經


對有瑕疵的擬上市公司是屠殺

2018年前,發審委審核變嚴格的消息就已經搞得人心惶惶,而2018年一月的IPO通過率結果直接給擬上市公司當頭一棒,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紛紛表示累覺不愛。

新發審委上任以來,一共審核了134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通過率僅約50%。而在今年1月的IPO通過率更是雪上加霜,IPO 49家只通過18家,通過率為36.7%。

三大問題為發審委關注重點

盈利能力薄弱。
財務數據異常。其中多是集中在毛利率、費用率,收入確認原則,資產減值損失確認的合理性等方面。
可能存在嚴重經營風險,證監會發審委要求廣聯環境說明未來的持續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通過率驟降到底好不好?

站在投資者角度出發,發審委的審核變嚴自然是好事,可以從源頭上過濾瑕疵上市公司,有利於淨化資本市場的環境,改善資本市場的混亂局面。

站在擬上市公司角度,發審委審核嚴格程度猝不及防,要麼百分之七八十的通過率,要麼一下子變成百分之三四十的通過率。且雖然部分擬上市公司確實存在瑕疵問題,但發審委通過率低就一定代表篩選出的上市公司好嗎?根據發審委的關注重點,我們對於發審委的審核標準也不免產生疑問。與其說是在源頭上幫助資本市場審核IPO的財務狀況是否真實合規符合上市要求,不如說還是圍繞著公司財務報表的信息披露問題。


華爾街見聞


IPO通過率降至36%,意味著IPO審核趨嚴,否決率很高,即使屬於財務指標達標的上市公司,也未必可以逃避否決的風險。至於上市公司自身存在瑕疵的問題,更是大大提升了上市的難度,這對擬上市公司來說,顯然也是一種包袱與壓力。但是,對於股票市場而言,在核準制模式下,仍需要實質性審核,而只要趨嚴的審核與監管力度,才能夠對上市公司起到一定的震懾影響,否則可能會對部分擬上市公司來說,可能會因此打開了任性上市的通道與契機,而IPO否決率提升,審核趨於嚴,這未必是一件壞事,利於更好地對擬上市企業進行更好的把關。


郭施亮


中國股市緣何出現IPO堰塞湖。在於可以較為方便的矇混過關。堂而皇之的來到資本市場。

IPO堰塞湖昭示的是資本對於資金和財富的追求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以前IPO過匯率一般在80%以上。高的90%。但現在有的時候零通過。新年以後是18過三。

分別是1月23七過一。1月24五過一。1月26六過一 新股過會率大跌。

上市等待是一個漫長過程。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一旦臨終一腳被否決上市。實際上就是功虧一簣。對於企業的發展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事情。對於投行而已 也是巨大的損失。市場有投行入冬到調侃。

但是市場就是那麼大 容不下那麼多公司批量上市。只能優中選優。更別提自己存在瑕疵 本來就是東郭先生。希望矇混過關。心存僥倖心理來的。被否決上市是應有之義。

IPO事關上市公司利益。事關投資者利益。事關股市健康發展

如果審核走過場。讓諸多有瑕疵公司上市。是利益向融資者傾斜。投資者利益難免受損。如果審核迴歸本源。從嚴控制。那麼利益向投資者傾斜。對於有瑕疵公司是一個釜底抽薪的打擊。但對於優秀公司來說是一個機遇。意味著不要排隊可以儘快上市。做大自己。

一件事情總會有正反兩面的評價。不可能讓市場所有參與者都滿意。只不過是立場不同。出發點不同會導致觀點迥異。

筆者認為低過會率會成為常態。畢竟中國股市退市制度難以強勢推進。在出口堵塞下。打開進口閥門不是明智的選擇。進口強監管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問題公司儘早退出市場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IPO堰塞湖消除了。市場擔憂心理自然降低 股市就會慢慢走好 投資者可以稍微樂觀一點


杜坤維


2017年是我國資本市場IPO高速發展的一年,在這短短的一年當中,破天荒的共有400多家公司上市,如此密集、突擊任務式IPO速度,實屬罕見。


我國資本市場有兩個堰塞湖,一個是IPO堰塞湖,另一個就是大小非堰塞湖,這兩個堰塞湖就像兩個定時炸彈一樣,處理不好的話,就會對資本市場造成很大的衝擊和破壞,很顯然,解決堰塞湖危害的方法就是分流和洩洪,如何進行分流洩洪就有個把握度的問題,因為IPO和大小非這兩個堰塞湖是互為辯證、相互制約,存在有因果關係的,就好比上下游兩個即將蓄滿水的水庫,如果上游的水庫突然洩洪加快,而下游的水庫洩洪相應很慢,跟不上節奏,上游水庫危機是暫時解決了,但無形間卻把危機推向了下游水庫,加大了下游水庫的危險度,這種處置方法恐怕很難說是明智的。

事實上IPO的高速發行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已經逐漸顯現出來,如再不更玄改澈,仍繼續放任自流,一旦下游的大小非堰塞湖決堤,介時洪水氾濫成災,對不堪重負的A股市場有可能是災難性的,2015年的武斷暴力拆除槓桿失控造成的後果有目共睹,要不是最後國家動用各方面的力量以幾十道金牌竭力拯救,其後果還真不堪設想,我想這樣的事件監管層肯定不希望再次看到。
我認為辯證地看待問題顯得非常重要,不能為了IPO而IPO,必須充分考慮到市場的承受能力和A股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否則任務完成了,擬上市公司集體狂歡了,但A股市場卻被壓垮了,中小投資者血流成河,億萬家庭血貧如洗,這樣的結果又有什麼意義呢,血液都流光了,還談何輸送支持實體經濟?


斌哥184160445


如果通過率降至零才是正常的!說擬上市公司通過率低至百分之三十六是對擬上市者的《屠殺》,這是聳人聽聞之論!理由“1上市頻率太快!已經供大於求!,該退市的濫公司不少,一直賴在市裡沒退出!2,因為市場是人為的,所以它應該是一個社會有機的《自我平衡》的大系統,應該有它《新陳代謝》規律,方能維持自身穩定與活力!所以必須同時《執行退市》,方能正常lP0,退市規矩實施之日才是|PO正常執行之時!只吃進,不吐渣是畸形怪胎!這也是A市長期熊羆世界下流,與高速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極不匹配的根本原因。


楊長河69028641


IPO通過率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1、監管層提高了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明確表示不歡迎有業績地雷的公司在A股上市,更加歡迎好的公司在A股上市,主要還是為了能夠讓好公司在A股能夠更容易的融資,幫助公司更好更快的發展。

2、過會率降低的一大原因還在於能夠還A股一片清明,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免受主力“割韭菜”。對小散戶的拳拳愛護之心,都擺到了明面上。

所以說IPO過會率降低在短期可能會對新股造成一定的打擊,但是反過來想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過會的新股,我們是不是投資的時候會更放心?

故而,我完全不能理解“IPO的通過率將至36%,對擬上市公司是場屠殺”這句話的用意何在,在我看來,其心險惡,昭然若揭。


小丫小瘋子


此說法沒有道理。一個企業能否上市,與能否生存沒有必然聯繫。如果一個企業不上市就生存不了,說明這個企業本來就應該死去。股市的主要功能不是專門去救濟那些瀕臨死亡的企業的。股市有融資功能,但是融資是鼓勵和支持那些新興的,富有活力的產業。讓他們獲得更快發展,以回饋社會和投資人。股市融得的資金,是扶植優秀企業,不是扶貧,更不是殺富濟貧!IPO速度要根據能夠入場資金的數量進行調節。不能為加大融資額而瘋狂IPO。瘋狂IPO對中國股市造成的巨大危害,早已暴露無遺。


別管我從哪裡來


第一:葉檀做為一個知名學者,說出這樣的話,非常外行,不過也不能怪她,她是學歷史出身,不懂經濟,可以理解。

第二:IPO趨嚴是好事,中國股市這麼多年來,垃圾股成堆一直飽受垢病。IPO趨嚴,淨化了A股投資環境,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為什麼葉檀看不到這點呢?

第三:美國股市開創二百多年來,達到上市要求的優秀企業何止十萬,但目前主板也就三四千家上市公司,就算在最困難的“次貸危機”期間,美國也沒有加大IPO,反而減少IPO,為什麼呢?為了讓股市漲,讓股民有錢,有錢才能增加消費,拉動經濟發展……良性循環。

第四:股市融資重要,投資者的利益更重要。企業一定要上市融資才能發展嗎?非也,華為,老乾媽等等優秀企業,沒有上市融資吧?不也發展的很好嗎?反而,很多上市的企業不幹正事,拿著融到的大筆資金,到處炒樓,推高樓價。這樣的企業,上市融資又有何用?(據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A股共有1676家上市公司投資房地產,說的直白點就是炒樓,佔比47.6%。合計房產市值近萬億元)

最後,想告訴檀女士,股市不能只有融資功能,股市最主要的功能:讓老百姓通過股市分享經濟發展的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