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還記住那個不是段子的段子嗎?

一個留學生被車撞倒了,被人扶起來之後說的榜首句話是:

“不要叫救助車!”

美國的“天價醫療”一向是人們的評論目標,關於美國貴重的醫療費用,相信廣闊留學生們應該都很有共識了。

有一句玩笑話這樣描述美國的醫療:“在美國去一次醫院,等你恢復出院後,說不定要’裸著’出來,還要送給醫院一個腎。” 這個比喻一點也不誇大。

就在前幾日,美國一女子的腿被卡在地鐵列車與站臺的縫隙中,腿部歪曲流血,皮膚被撕裂,在巨大的苦楚中,她居然哭著央求路人不要叫救助車,因為那要花費3000美金。

即便發作瞭如此嚴峻的事端,可是這名女子仍舊堅持不叫救助車,除了救助車需求付出3000美金,急診室的費用更是高到離譜。

這是許多人甘願忍住巨大的苦楚,也不敢去醫院進行醫治的原因。

近來,又有一則新聞在網絡上火了。

一個嬰兒在舊金山的醫院喝了杯奶,睡了一覺,結果爸爸媽媽收到了一張18836美元的賬單....

據vox.com報道,2016年,一對韓國配偶帶著8個月的孩子去舊金山休假,榜首天早晨孩子不小心從酒店房間的床上摔了下來,雖然沒有流血,可是寶寶一向哭個不斷。

(圖片源自vox.com)

為了以防萬一,夫妻叫了救助車,寶寶被送到扎克伯格舊金山歸納醫院就診。

醫院的醫師很快斷定孩子沒事,僅僅鼻子和腦門有一點點淤青。他在母親懷裡睡了一會,喝了一些嬰兒配方奶粉,健康情況良好,幾個小時後出院了。一家人持續休假,很快這件事就被遺忘了。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兩年後,夫妻收到了漂洋過海來到家裡的帳單。

帳單顯示,在扎克伯格舊金山歸納醫院就診時長3小時22分鐘,醫治費用合計18836美金。這讓孩子爸爸媽媽非常驚訝,細心核對賬單,才發現上面有一項收費15666美金的“創傷激活費”。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圖片源自vox.com)

“創傷激活”是什麼東西?

淺顯來說,它指的是急診室招集專業的醫療團隊,消耗許多的人力和物力來搶救一名危殆的患者。創傷費用很高,一般是幾千美元,規範也是由醫院來擬定的,醫院與醫院之間的距離很大。

依據Medicare攻略,只有當患者承受創傷團隊提供至少30分鐘的重症監護時,才能收取費用創傷激活費。

因為夫妻帶著孩子在急診室待了3個多小時,又不在醫保的範圍內,所以最終收到了這張“鉅額帳單”。

可是這對韓國配偶卻不認可,他們的孩子就是在醫院喝了杯奶,又睡了一會,醫師實際上底子沒有為孩子做什麼,憑什麼醫療費這麼貴?

孩子的母親在對媒體採訪時說:

“這關於我的家庭來說是一筆鉅款,當然,假如我的孩子得到了什麼特別醫治就算了,可是他們底子沒有為我兒子做任何事,那我為什麼要付賬呢?”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醫院表示,這些費用實際上是很合理的。

他們給出的解說是:“咱們每天都在處理這個城市的急救情況,事故、大規模槍擊,為了應對這些急救,訓練和保護一個創傷激活團隊也是很有必要的。”

從外科醫師到麻醉師,他們需求隨時待命並隨時處理緊迫的醫療情況,為此做準備是很貴重的。

可是,這項收費真的合理嗎?

如今,美國的醫院帳單上到處都是貴重的費用,比如:抽血費、用皮膚探針檢查血氧水平的費用,戴石膏的費用,以及躺在恢復室的每分鐘的費用。

可是,美國帳單中的許多費用,在其他國家乃至底子不存在。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不可否認美國有著國際最好的醫療系統,可是條件也要負擔得起。

當然,被創傷激活費用坑了的也不只這對韓國夫妻,30歲的護理AlexaSulvetta也是其間之一。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圖片源自vox.com)

上一年1月份,她在就近上的一家健身房攀巖摔下扭傷了腳踝。一輛救助車將Sulvetta送到了舊金山歸納醫院,醫護人員在救助車內給她打針了嗎啡。

到達醫院後,Sulvetta有急診醫師進行檢查並送去承受緊迫手術,第二天她就出院了。

最終,醫院發給她31250美金的醫療帳單,其間包含15666美元的創傷激活費用。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Sulvetta無法的說,“我和老公正本打算買房子,可是咱們現在卻不得不動用這筆儲蓄來付出醫療費。” 但實際上,她僅僅崴了個腳罷了。

關於昂揚的創傷激活費用,一些患者表示質疑。28歲的Sam Hausen對媒體講述了自己的閱歷。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上一年1月,Sam Hausen閱歷了一次細微的摩托車事端,一輛救助車把他帶到3級創傷中心。

待在醫院的半小時中,醫師只對他的創傷進行了簡略處理,乃至不需求X光片,CT掃描或許驗血。

他得到的僅有東西是布洛芬,兩種主食和生理鹽水打針液,這些是他得到的一切效勞,可是這卻花費了他22550美元。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人即便受了傷,榜首反響卻是通知他人不要叫救助車了。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聽慣了我國“治病難、治病貴”,可是和美國的醫療比較,我國的醫療簡直太良知了。

我國的人均醫療開銷是419美元,美國的人均醫療開銷是9500美元,國際平均水平是1060美元;可是,我國的人均壽數是76.25歲,美國人均壽數是78.69歲,國際平均水平是72.04歲。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我國在全國際水平人均醫療水平遠低於國際平均線,可是人均壽數卻和美國距離不大。也就是說,在我國,治病花的錢是少的,可是醫療水平相對來說仍是很高的。

在治病這件工作上來說,雖然美國的醫療系統很健全,可是從醫療費用上來說,可真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了”。

留學生們吐槽:在國外瞧不起病

小病吃藥扛一扛,大病買機票回國治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別小看這句最簡略的問候語,在國外,關鍵時刻可是能保命的——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我只記住我朋友在美國的時分,手被燙傷了,去了醫院簡略抹了點藥200多刀”,微博用戶名為Saw1eyOuO的用戶說。

在國內的時分總是傳聞“治病難、治病貴”,但其實出了國才知道,什麼叫難、什麼叫真TM貴。所以哪怕下一秒就要倒下了,也要竭盡全力喊出“I’m fine”,否則你的錢包可能就不fine了。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有個美國留學的學姐,白天走在上學路上,突然覺得眼前一黑(低血糖),昏倒前的最終一句話是:別叫救助車!”

在國外,從叫救助車到進醫院治病都貴到離譜——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有一次低血糖暈倒了,醒來在救助車上,那時分沒想到做了人生中最貴的車。期間打了兩瓶水,排了兩次片,吃了一顆止痛藥,4700刀!!”

——大寫走運

”腸胃炎救助車送到離家10分鐘遠的醫院,800澳刀“

——大隻梨

“暈過兩次。榜首次不太嚴峻在電車上,乘客說幫你叫救助車吧,我說不要!然後跑到馬路對面坐返程的車回家了,一頭倒在沙發上。第2次很嚴峻,在火車上眼睛都看不見了,乘客說幫你叫救助車吧,我說扶我刀站臺上就好了!!”

——從5號玩家開始講話

難怪去留學的小夥伴都說,室友跟你最大的仇就是幫助叫救助車了。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不過其實也並非只有咱們覺得救助車太貴,就連老外自己也這麼覺得:23歲的Kira Milas在泳池邊磕斷了三顆牙,她也不知道誰幫助撥打了911,叫來了坐滿急救醫護人員的救助車。雖然有所顧忌,她仍是容許了乘坐救助車。

一個星期後,她收到了賬單:1772.42美元。“咱們只行進了9英里,全程15分鐘,並沒有危及生命的傷勢,我肯定不需求承受緊迫醫治。”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可能也有不差錢的小夥伴說,這點小錢無所謂......不過在國外,也並不是有錢就能治病的哦。

”在英國,並不會給你治病破產的機會,因為你底子預定不上,我朋友被魚刺卡了,預定三天後……然後卡沒了“(我猜他是指魚刺卡沒了);

“朋友的朋友心臟出問題,要動手術,在土澳掛號要排2個月隊,連夜買票回國……”;

“出國旅行,因為水土不服生病了,想去醫院簡略看個醫師,排隊排到直接自愈了……”;

美國的救助車這麼貴也不是沒有道理,與國內不同,美國大部分救助車效勞都是商業運作。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因為美國救助車效勞由消防部門、醫院、私人企業和自願集體等不同組織經營,一般救助車公司一般只能收到賬單總額的30%到40%,所以他們往往向具有醫療保險或付出能力的病人收取更多的費用。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所以即便有醫保,留學生們也不敢隨意叫救助車。這時分就不得不慨嘆一下我大我國的醫療效勞了有多到位了。

除了救助車,國外的火災出警費也很貴。聽說是為了賞罰“誤觸火災”而引發的“罰款”,可是不得不說,國外的火災報警器實在太活絡......

摳腳仙女戚尚說:“上回煮飯沒開油煙機,警報器一響我想直接背行李回國”;

還有小夥伴說:“在悉尼的時分和朋友合租,每次都是她煮飯,我搬個凳子,拿著一本書站在煙霧報警器下面狂扇……”

美國版《我不是藥神》?!只因醫院喝了杯奶,價值18836美元

居家必備保命扇

可以說出國黨們也真是蠻拼的了。

這麼一比,國內的“治病難和治病貴”好像真的不叫事兒了,身體欠好的小夥伴出國需謹慎,出去了也要記住瞭解校園要求購買的醫療保險,選擇合適自己的。

and 假如不是啥著急的大病,咱仍是說一句“I’m fine”然後回國治吧,究竟機票比救助車便宜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