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會」舉行在即:當世界調低預期,能重啓對話本身已足夠

“普特会”举行在即:当世界调低预期,能重启对话本身已足够

特朗普抵達赫爾辛基。視覺中國 圖

赫爾辛基將又一次見證美蘇、美俄關係的轉變。

1975年,時任美國總統福特和時任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在這裡簽訂了《赫爾辛基協定》,以改善東西方國家間關係。

1990年,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和時任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結束為期一天的會晤後,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表態:要“聯合起來反對伊拉克侵略”,並約定建立“新的夥伴關係”。

2018年7月16日,美俄兩國將再次在赫爾辛基舉行首腦峰會。不同的是,雙方早已撕破“冷戰”結束後短暫的溫情面紗,取而代之的是又一次的劍拔弩張。

“1990年的時候,我們剛剛在東歐經歷了困難的時期,所以雙邊關係能夠取得實質性的進展。”7月15日,當年在赫爾辛基峰會上任戈爾巴喬夫翻譯的Pavel Palazhchenko對英國《獨立報》表示,“今天的世界早已物是人非。能夠重啟一個多少還算理性的對話,已經足夠了。”

“普特会”举行在即:当世界调低预期,能重启对话本身已足够

普京觀戰世界盃決賽。

美俄“淡漠”

這位歷史親歷者對即將到來的“普特會”的預期並不高,參會的主角也是如此。

特朗普本人15日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專訪時直言,對“普特會”不抱太高希望,“我會帶著比較低的期待去見面。”普京則在前往赫爾辛基德的前一晚現場觀看了世界盃決賽,神態輕鬆。

正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和平論壇上,與會的美俄專家同樣對近在眼前的“普特會”態度平淡。

美國蘭德智庫高級研究員蘭德·沃爾澤曼(Rand Waltzman)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他對“普特會”不抱任何期待,認為雙方不可能會達成實質性成果,他還稱“如果你去白宮詢問那裡的工作人員,我相信你會得到同樣的答案。”

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Fedor Lukyanov)也表達了類似的立場,認為美俄在諸如核裁軍等戰略安全問題上的分歧很難取得突破。俄羅斯駐華使館一位負責軍控事務的外交官則拒絕表態,並稱自己對這一全球矚目的峰會並不瞭解。

美俄雙方代表的這種“淡漠”不難理解。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發生後,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關係急轉直下:西方視俄羅斯對烏克蘭東部戰事的介入和對克里米亞的合併為“侵略”,俄羅斯則將逐漸進逼俄羅斯邊境並不斷增兵的北約軍隊視為威脅。

儘管特朗普多次公開表示對普京的“欣賞”,但兩國在多條戰線上的對立,使得所謂“欣賞”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今年3月起,美國一改避免為烏克蘭提供殺傷性武器的立場,開始為烏政府軍提供對裝甲目標具備強大殺傷力的“標槍”導彈。而據敘利亞通訊社7月13日報道,美國主導的國際聯盟當天凌晨空襲了敘東部重鎮代爾祖爾省的兩個城鎮。

美國國內對俄羅斯的敵意也在上升。據美聯社14日報道,美國司法部宣佈將起訴12名俄羅斯情報人員,指控他們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前夕入侵民主黨電腦系統。隨即,包括美國國會民主黨領袖佩洛西(Nancy Pelosi)、民主黨主席佩雷斯(Tom Perez)、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麥凱恩(John McCain)在內的多名國會議員都呼籲特朗普取消與普京的會面。

歐洲緊張

在上週四結束的北約峰會上,特朗普對盟國“開炮”。北約盟友似乎更有理由對即將開談的美俄首腦峰會疑慮重重。

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對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批評,稱德國長期壓縮防務開支,卻把大筆的資金投入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簡直是俄羅斯的“俘虜”。對此,默克爾回擊稱,德國的每一項政策都是獨立決策的。

訪歐前夕,特朗普在7月1日福克斯新聞節目上還嚴厲批評了歐洲的貿易政策,並威脅對從歐洲盟國進口的汽車加徵關稅。6月1日,特朗普已經宣佈對歐洲、加拿大,墨西哥和其他盟國開徵鋼鋁稅。

北約峰會結束後,不少歐洲國家對特朗普的擔憂進一步增長。據澳大利亞SBS新聞網7月15日報道,德國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有64%的受訪德國人認為相比於俄羅斯,特朗普才是對世界和平威脅更大的人。

美國廣播公司(ABC)7月14日報道稱,特朗普執著於同普京會晤的做法,將會損及美國同歐洲盟國的信任,甚至撕裂美國幫助創建的戰後國際秩序。

儘管美國及西方國家始終拒絕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但是特朗普的一系列表態卻令各盟國擔憂。據彭博社7月12日報道,特朗普就美國是否會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兼併時,僅表示“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令許多美國國內人士與盟國擔心其會鬆動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立場,甚至將之作為與普京進行單方面談判的籌碼,破壞北約同盟的集體安全準則。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歐洲研究所榮譽主席馬里奧·泰羅(Mario Telo)認為,西方社會對於俄羅斯的警惕與敵視主要源自於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合併,而且對烏克蘭東部的介入也體現出其謀求改變戰後歐洲疆界的意圖。

5月16日,直接連接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本土的刻赤大橋公路部分通車,普京親自駕駛卡車驗收。但是,這一基礎設施建設在西方世界引起強烈批評,保守派媒體《華盛頓觀察家報》5月15日甚至發表專欄文章,向烏克蘭建議炸燬這座橋。俄羅斯則指責此言論為“呼籲發動恐怖主義行動”。

“由烏克蘭危機引發的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惡化,根本上在於振興中的俄羅斯需要推動獨聯體一體化,但西方世界對此並不認同。”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李永全在世界和平論壇發言時表示。

“特朗普與普京有可能會達成一定的默契,為雙方關係的下一步改善創造條件。”中國前駐奧地利大使楊成緒告訴記者,“在看到美國試圖分化歐洲與俄羅斯的同時,也要看到居於其上的中美俄大三角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