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離世,宇文護獨攬大權

宇文泰離世,宇文護獨攬大權

西魏太師宇文泰娶了北魏孝武帝的妹妹馮翊公主為妻,生了兒子略陽公宇文覺,姚夫人則生了宇文泰的庶長子寧都公宇文毓。宇文毓在幾個兒子中最年長,才華、品德都很突出,他娶的是八柱國之一大司馬獨孤信的長女。

宇文泰準備確立繼承人,對公卿大臣說:“我想立嫡出的兒子為世子,擔心大司馬對此有疑心,該怎麼辦好呢?”眾大臣都默不做聲。

尚書左僕射李遠說:“從來立世子都是看是否嫡出,不看是否年長,把略陽公宇文覺立為世子,您有什麼可疑慮的呢?如果怕獨孤信有意見,為此有顧慮,那麼可以先把他斬了。”於是拔出刀就要行動。

宇文泰連忙站起來阻止說:“何至於要這樣做!”獨孤信也趕快自我陳述辯解,表示並無異議,李遠這才停止,於是大臣們都聽從了李遠的建議。

退朝後,李遠走出宮廷外,向獨孤信拜謝請罪說:“面臨國家大事不得不這樣,請諒解。”

獨孤信也感謝李遠說:“今天虧得您才把這件大事決定下來。”於是宇文覺被立為世子。

確立了繼承人後,宇文泰開始北巡,九月,他回到牽屯山就生病了。宇文泰知道自己病重,急忙召來侄子中山公宇文護,對他說:“我的兒子們都還小,如今外敵強悍,天下的大事,就囑託給你了,希望你要努力完成我的志向。”幾天後,他就在雲陽死去了,時年五十歲。

宇文護回到長安,發訃聞告喪。十五歲的世子宇文覺即位做太師、柱國,鎮守同州。

宇文護地位一向很低下,雖然被宇文泰臨終所囑託,然而各位王公都想當權,沒有人願意服從他。他向大司寇於謹請教計策,於謹說:“我早年承蒙先公的知遇之恩,就像親骨肉一樣深厚,今天的事,我一定會以死爭取。如果眾人確定國策,您一定不要辭讓。”

第二天,各王公舉行會議,於謹說:“過去帝室傾覆的時候,人人企圖問鼎。如果沒有安定公宇文泰匡扶帝室,也不會有今天的安定。如今上天降禍,安定公突然去世,繼位的世子又還小。中山公是安定公的侄子,接受顧命的囑託,軍國大事,理所當然歸他掌管。”於謹的言辭嚴肅表情激昂,眾人都被震住了。

宇文護說:“這是我們的家事,我平時雖然平庸無能,現在也不敢有所推辭。”

於謹平時和宇文護平起平坐,宇文護也經常去拜望他。這時,於謹起身對宇文護說:“您如果統理軍國大政,那我們這些人就有依靠了。”說完,向宇文護行拜禮。

各王公迫於於謹的威儀,也行拜禮,於是眾人的議論才算平定。宇文護治理內外朝政,安撫文武百官,人心慢慢安定下來。

西魏安葬了安定公宇文泰,冊封世子宇文覺為周公。宇文護因為周公宇文覺幼弱,想早一點正位來安定人心,於是,用魏恭帝的詔令讓位給周,教大宗伯趙貴拿著節杖、捧著封冊送給宇文覺,魏恭帝出宮後居住在大司馬府。

正月初一,周公宇文覺即了天王正位,點燃篝火稟告上蒼,在朝廷外的大門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追奠天王的父親宇文泰為文王,母親為文後,大赦天下,封退位的西魏恭帝為宋公,不久被殺死。任命李弼為太師,趙貴為太傅,獨孤信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宇文護為大司馬。

北周的楚公趙貴、衛公獨孤信過去都和太祖宇文泰享有同等地位,待到宇文護獨掌政權時,都怏怏不樂,很不服氣。趙貴謀劃要殺死宇文護,獨孤信制止了他。不久,開府儀同三司宇文盛告發了他,趙貴上朝時,宇文護把他抓起來殺了,獨孤信以同謀罪被罷免。

隨後,朝廷任命於謹為太傅、侯莫陳崇為太保,宇文護為大冢宰,賀蘭祥為大司馬,達奚武為大司寇。宇文護因為獨孤信名望很大,不願公開殺他,就逼迫他在家自殺,中國史上最牛岳父就這麼離開了人世。

儀同三司齊軌對御正中大夫薛善說:“國家的軍政大權,都應該歸天子掌握,怎麼可以至今還在權門顯要手中!”薛善把這話報告了宇文護,宇文護痛恨齊軌不利於自己,馬上就殺了他,任命薛善為中外府司馬。

北周孝愍帝宇文覺性格剛強果決,對宇文護的專權很反感。司會李植在宇文泰執政時就擔任相府司錄,參與掌管朝政,軍司馬孫恆也久居要職,待到宇文護執政時,李植、孫恆擔心不被宇文護容納,就與乙弗鳳、賀拔提等人一起在孝愍帝那兒說宇文護的壞話。

李植、孫恆說:“宇文護自從殺了趙貴後,威權越來越大,謀臣宿將都爭著去依附他。政事無論大小,都是宇文護一個人說了算。依臣等觀察,宇文護早晚會不守臣節,圖謀篡奪大位,希望陛下早點做出安排,除掉他以絕後患!”孝愍帝認為他們說的很對。

宇文泰離世,宇文護獨攬大權

乙弗鳳、賀拔提又說:“先王明察秋毫,尚且把朝政委託給李植、孫恆,可見這兩個人的才能和品質了。現在如果把除掉宇文護的事託付給這兩個人,還怕事情不成功嗎?而且宇文護常常把自己比成周公,臣等聽說周公攝政七年之久,陛下怎麼能在七年內都悒悒不樂地屈從宇文護專權呢?”

孝愍帝聽後,愈發信賴他們,多次帶武士在宮廷後園練習如何捕捉捆綁人。李植等人又去拉攏張光洛當同謀,張光洛就把他們的密謀向宇文護告發了。

宇文護就調李植出任梁州刺史,孫恆出任潼州刺史,想以此來瓦解他們的陰謀。後來孝愍帝想念李植等人,總是想召見他們。

宇文護痛哭流涕地勸阻說:“天下最親的也親不過兄弟,如果兄弟之間還相互懷疑,別的人還有誰是可以信任的!太祖因為陛下年幼,把後事託付給我,我對聖上的忠誠實際上兼有盡責於兄弟之託的親情與君臣之義,實在願意盡心竭力,效股肱之勞。如果陛下能夠親自察覽萬機,威權加於四海,那麼,我即使死了,也和活著一樣高興。但是,恐怕把我除去之後,奸賊小人趁機得志,非但對陛下不利,也將傾覆社稷,危害國家,使我沒有面目見太祖於九泉之下。而且,我既然是天子的叔叔,官位也做到了宰相,還有什麼可貪求的呢?願陛下不要相信讒臣的話,疏遠拋棄骨肉之親。”

孝愍帝聽了,才停止對李植等人的召見,但心裡還是對宇文護有懷疑。

乙弗鳳等人見此情狀,越發害怕起來,他們的密謀策劃也更加緊張和頻繁了。終於確定了一個日子,要趁召集群臣入宮飲宴的機會,把宇文護抓起來殺掉,張光洛又把這密謀報告了宇文護。

宇文護召集柱國賀蘭祥、領軍尉遲綱等人商量對策,賀蘭祥勸宇文護廢了孝愍帝另立皇帝。

當時尉遲綱總領宮廷禁兵,宇文護派尉遲綱入宮召集乙弗鳳等人商議國事,等他們來了,挨個抓住送到宇文護宅第裡,同時把宿衛兵全部撤換、遣散掉了。

孝愍帝覺察到事情突變,獨自躲在內殿,令宮人們手持兵器守護自己。宇文護派賀蘭祥進宮逼孝愍帝退位,把他幽禁在過去做略陽公時的舊府中。

宇文護把全部公卿召集起來開會商議大事,把孝愍帝廢為略陽公,把齊州刺史寧都公宇文毓迎來立為皇帝。公卿們都說:“這是您的家事,我們豈敢不唯命是從!”於是就把乙弗鳳等人斬首於宮門之外,孫恆也伏法被誅。

當時李植的父親柱國大將軍李遠鎮守弘農,宇文護下令召李遠和李植回朝廷。李遠懷疑朝廷裡有非常事變,沉吟了許久,才說:“大丈夫寧可做忠鬼,怎麼可以做叛臣呢!”於是接受了徵召。

到了長安之後,宇文護考慮到李遠的功勞與名望一向很高,還想保全他的性命,就把他叫來見面,對他說:“你的兒子有異謀,這種陰謀不止是要殺害我宇文護,而且是要顛覆危害宗廟社稷。對這樣的叛臣賊子,我們理所應當一起痛恨,你可以早些自己處置。”於是把李植交給李遠處理。

李遠平時一向疼愛李植,李植又巧言抵賴,極力聲辯自己本來就沒有參與這樣的陰謀。李遠信以為真。

第二天早晨,李遠就帶著李植去拜謁宇文護。宇文護原以為李植已被處死,但身邊的人卻告訴他李植也來到門口,宇文護大怒,說:“陽平公不相信我!”於是就把李遠召進來,仍然讓李遠和自己同坐,派人帶廢帝略陽公宇文覺來到座前,與李植相互對證。

李植智竭詞窮,對略陽公說:“我參與這一次謀反,本來是為了安定社稷,有利於至尊的威權。今天弄到這個地步,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李遠聽得真切,自己仆倒在座位上,說:“如果是這樣,實在是罪該萬死!”於是,宇文護就殺了李植,並逼李遠自殺。李植的弟弟李叔詣、李叔謙、李叔讓等也被殺死,李遠的其他兒子因為年幼得到寬免。

當初,李遠的弟弟李穆知道李植不是保家的人,常常勸李遠除掉他,李遠不聽他的勸告。待到李遠臨刑前,才哭著對李穆說:“我不採納你的話,才有今天這樣的下場!”

李穆本來應當跟著治罪,但因從前有規勸李遠的話而獲得寬免,只是免官削職為民,他的子弟也都被免去官職。

李植的弟弟李基,娶義歸公主為妻,本來應當跟著治罪,李穆請求以自己兩個兒子的性命來替李基贖死,宇文護把他們連同李基全都釋放了。

此後過了一個多月,宇文護殺害了略陽公,廢黜了王后元氏,讓她削髮為尼。將寧都公宇文毓從岐州接到長安,即帝位,大赦天下。

宇文泰離世,宇文護獨攬大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