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全球LNG(液化天然氣)市場現狀如何?點開本文有答案

漲姿勢!全球LNG(液化天然氣)市場現狀如何?點開本文有答案

漲姿勢!全球LNG(液化天然氣)市場現狀如何?點開本文有答案

正如此前預計,2017年全球LNG市場銷售規模加速增長。所投入的新的產能目前尚未對天然氣市場帶來改變,也未造成巨大轟動,但就形勢而言,市場正朝著一體化和全球競爭加劇的方向發展。澳大利亞擁有亞太市場,美國擁有一系列地區市場,相當一部分新的供應量湧向中國,歐洲的強勁需求也對市場平衡起到了支撐作用。

市場迎來新發展階段

在今年5月底俄羅斯舉辦的聖彼得堡經濟論壇上,法國道達爾公司與俄方達成的向ArcticLNG-2項目注資的協議可謂論壇的一項重大成果。ArcticLNG-2項目的最大持股方是俄羅斯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公司諾瓦泰克,道達爾將在明年作出對這個項目的最終投資決定。但在對俄長期制裁的背景下,道達爾發展北極天然氣合作的意向足以證明,LNG過剩的風險可能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大,尤其是從全球LNG市場的中期來看。

一年以前,在回顧LNG市場2016年發展之時,我們發現,在經歷了長期的停滯以後,LNG銷量出現明顯增長 (增幅超過5%)。業界普遍認為,市場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新的發展階段。並且這一階段最有可能的發展趨勢是——隨著新產能的投入,在未來5~7年間,LNG將會出現全球過剩。

如今,在總結LNG市場2017年發展之際,此前的業界預期被部分證實:LNG供應量的增長更快,但LNG市場並未出現危機。GIIGNL(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聯盟組織)的統計顯示,2017年全世界LNG銷售量增長了約10%,但LNG價格完全沒有出現下行趨勢。2017年,歐洲TTF交易中心年均價格從2016年的170美元/千立方米增至220美元/千立方米,日本年均LNG現貨價格從2016年的230美元/千立方米增至275美元/千立方米。2018年前4個月,歐洲TTF交易價格更是達到了280美元/千立方米,日本LNG現貨價格——385美元/千立方米。當然,歐洲、日本今年一季度LNG價格走高的部分原因是恰逢當地氣候特徵導致的用氣高峰。美國HenryHub交易中心的天然氣價格相對低些,但在2017~2018年還是穩穩地超過了100美元/千立方米。

產量與消費量大致平衡

相比與油價掛鉤的長協氣市場,供應現貨的競價市場具有諸多優勢。儘管如此,LNG現貨價格的變化目前還不能完全反映市場現狀。LNG市場受LNG供貨協議價或與油價掛鉤的管道氣價格等因素影響,到現在為止,這些因素的影響還很大。比方說,2017年油價20%~25%的上漲與同期氣價的增長緊密相關。基於這種關聯性,可以預見,2018年天然氣市場較為樂觀。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天然氣現貨價格相比協議價急速下跌,這發生在市場震盪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如2008~2009年間。在預測天然氣市場形勢之前,不妨先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未來LNG產量與消費會不會出現較大落差?

可以說,至今尚未出現LNG產量與消費量差距較大的情況——目前供應量在加速增長,需求量的增長也足夠穩定。2017年全世界LNG需求增長約400億立方米,其中四分之三的需求增量(300億立方米)來自亞太地區,其餘的需求增量(100億立方米)來自歐洲市場。

中國天然氣採購量的增長支撐了亞洲需求增長的半壁江山,同時中國也是天然氣採購量增長最快的國家,2018年其國內天然氣需求有可能進一步增長。韓國天然氣需求增速也很高(增加了50億立方米)。但在採購總量上日本依舊穩居第一,中國緊隨其後,韓國位列第三。

部分地區天然氣供需情況

歐盟天然氣進口量增長的 (增加了約100億立方米)主要是地中海流域的幾個國家(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西北歐國家的需求基本穩定,英國的LNG進口量甚至出現了減少。值得一提的是,LNG在歐洲,尤其在中歐地區,與管道天然氣競爭較為激烈。2017年歐盟天然氣淨進口量增加約300億立方米,其中增量的大部分是管道天然氣。其實100億立方米的增量對於歐洲來說就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得益於地區天然氣需求強勁,目前LNG採購量結束了2015年左右的下降趨勢,重新迴歸至2012年水平線上下。

中東地區LNG進口情況卻不及預期那樣樂觀。2016年進口增長100億立方米後,2017年進口量略有減少,其部分原因是埃及國內氣田開發降低了地區進口需求量。

2017年LNG供應量的增長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產能增加,作為全球LNG市場兩大新生的領跑力量,澳大利亞和美國的LNG產能正在迅速提升。澳大利亞的供應量增長(全年大約150億立方米)主要來自於Wheatstone和Gorgon兩大項目的新增產能。該國幾乎所有新增產量都運往了中國和日本 (後者從卡塔爾採購的LNG略有降低)。但澳實際產量還是低於預期,因為根據此前的預期,2017年澳新增產能或將達到250億立方米。

預計今年Ichthys和Prelude項目投運後,澳大利亞全年LNG出口能力將增長170億立方米。繼上述項目之後,澳大利亞的在建項目產能將十分有限,多為50億~100億立方米/年。

市場形勢取決於消費國

在美國,儘管LNG項目眾多,但實際增產的只有SabinePass終端。2017年,隨著最新兩期項目的投運,SabinePass終端產能達到每年130億立方米。

美國的LNG供應結構也變得更加平衡,便於預期。2016年,SabinePass終端出口的LNG主要針對拉美客戶,2017年,該終端在拉美市場的佔比從60%降至35%,其40%的氣量輸往亞洲的韓國、中國和日本,剩餘部分比較平均地銷往了歐洲和中東地區。通過SabinePass項目,美國成為像卡塔爾一樣的真正意義的LNG全球供應商。

2018年美國LNG年度新增產能有望達到180億立方米,其中產能超過70億立方米/年的CovePoint終端已於今年3月開始出口第一批LNG。與澳大利亞相比,美國未來LNG投產空間更大,目前僅在建項目就能確保2020年前每年新增500億立方米的供應能力。

在需求較高的情況下,不僅新的產能相繼投運,現有產能也在積極生產,如非洲的安哥拉和尼日利亞兩國產能共計提高了70億立方米/年。其增加的供應量部分是為了彌補卡塔爾臨時性的產量降低(約30億立方米/年,由技術原因導致)。

近期來看,全球LNG市場形勢取決於LNG消費國能否積極地用好增加的供應量。第一,持續增長的亞洲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能否繼續增加天然氣消費量。第二,歐洲天然氣需求能否維持在2017年實現的較高的水平線上。第三,新的液化產能能否及時落成。

最近幾年,液化產能普遍存在投運延期的情況。新的產能雖然沒有取消但推遲的情況會對維持市場平衡產生影響。2018年的投產計劃相當壯觀,全球新增LNG產能大約能達到500億立方米,而非一年前預計的350億立方米。這對生產國和生產商來說,意味著全球競爭更加激烈。(能源情報研究中心 楊永明/譯)

(文章來源:ac.gov.ru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