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本文作者/ 李思達

滴血的7月16日

1918年7月16日。

這天早上,已經被命運折磨得頭髮斑白,身體消瘦的五個孩子的母親亞歷山德拉,一醒來就發現天空是灰濛濛的。這讓她心情倍感抑鬱。

從早上開始,煩心事就一件接著一件:她體弱多病的兒子阿列克謝似乎又患上了輕感冒,但她已經沒有時間照料,因為剛接到命令,全家又得轉移,只能先和大女兒奧爾加做必要的工作——準備了一些值錢又便攜的財物,以防萬一。

很快太陽就驅散了烏雲,大地重新灑滿了明媚的陽光。這似乎是一個良好的預兆,讓亞歷山德拉心情也隨之好轉。事態也似乎正是如此,看守破天荒地給孩子們帶來了一些雞蛋,讓人忐忑不安的轉移也沒有下文。看來至少今天一切正常了。晚上8點,他們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團聚在一起,和往常一樣用過晚餐,之後打牌消遣到10點30分就寢。

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尼古拉二世一家

這位堅強母親日記就到此為止,因為後續的事情她永遠不可能記載下來了。凌晨1點30分,全家人被叫醒。看守通知他們說,車來了,現在馬上轉移,不過在這之前他們有充分的時間收拾行李。來不及抱怨和質問,全家趕緊折騰了45分鐘——主要是藏好珠寶——走下樓。看守帶著他們一家七口,以及一名家庭醫生和三位僕人走過院子,來到一間地下室。在母親的要求下,看守給了他們兩把椅子,讓母親和兒子坐下,父親站在兒子前方。在卡車的轟鳴的嘈雜聲中,看守頭領突然命令全家起立,拿出一張紙向他們宣佈:

“鑑於你們的親戚仍然在攻擊蘇維埃。烏拉爾蘇維埃主席團已經決定,判處你們死刑。”

屋裡響起一片哀鳴,孩子的父親近乎天真地向行刑人員表示自己沒有聽懂,要求再念一遍。於是看守把這道冰冷的判決書又讀了一遍。父親還是不敢相信,張口結舌:“什麼?什麼?”

但這種懦弱的詢問改變不了判決。行刑隊員用開火作為回答,亞歷山德拉和她丈夫、女兒、兒子、家庭醫生和三名僕人在嗆人的硝煙和震耳欲聾的槍聲中倒在了地上。隨後,行刑隊員將屍體用卡車運到郊外,將衣服被剝去燒掉,搜出來的17磅珠寶被上繳,然後將屍體用硫酸銷燬後再燒掉,扔進了礦井。幾天之後,《烏拉爾工人報》針對這場“慘案”發表一篇冰冷的評論:“這個帶皇冠的劊子手利用革命的仁慈,活得太久了。”

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尼古拉二世一家被處決

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處決尼古拉二世一家的地下室,牆壁留有子彈穿透的痕跡

後世的人們很難將日記中這對惶恐不安的夫婦同“帶皇冠的劊子手”聯繫在一起。的確,在失去了權力的照耀之後,即便是昔日神聖不可侵犯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皇后亞歷山德拉,也像所有的政治“落水狗”一樣讓外人憐憫,不過他們還表現出了讓人欽佩的皇室氣質,就在兩天前,一位當地神父曾探望被看管起來的這家人。在做彌撒時,神父被這家人如同聖徒一般在壓力和恐懼前,依然表現出的虔誠、優雅、耐心和尊嚴而深深打動了。

或許正是這種符合人們想象的高貴和後來全家慘遭處決的悲慘命運形成了鮮明對比,讓後世對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產生無限同情。時隔多年以後,2000年,尼古拉二世一家人都被封為聖徒。2008年,俄羅斯最高法院也宣佈撤銷對尼古拉二世的判決,宣佈其無罪。

從十惡不赦的罪犯到無辜受難的聖徒,俄羅斯人翻這個180度的筋斗,只用了短短90年。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天性善於走極端,更重要的是摻雜了政治因素。看看那個在平凡尼古拉二世典禮上大談特談“可恥章節”“全都有罪”的俄羅斯總統吧,難道他不是正那個在1977年派人用推土機推平末代沙皇遇害地遺蹟的斯維爾德洛夫黨委第一書記,鮑里斯·葉利欽嗎?

是的,他們都知道,這只是為了政治正確,因為要揭露和否定前朝的“罪行”,尼古拉二世才會變得像基督一樣純潔無辜。其實,無論是當事人還是後人都很明白,從來沒有什麼無辜受難。正如負責處決行動的指揮官尤洛夫斯基所說,這一切只是“輪到我,一個工人的兒子,為了幾個世紀的苦難與皇室算一算革命的總賬了。”

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處決尼古拉二世一家的行動指揮官尤洛夫斯基

討人喜歡的皇儲

出生於1868年5月18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是個從小就招人喜歡的孩子。和高大粗魯的父親不同,尼基(尼古拉的暱稱)個性相當冷靜有自制力。這位未來的沙皇從來不笑,極少大喊,眼神和善並且音調溫柔,富有魅力。

對於註定要當帝王的人來說,喜怒不形於色的城府感和富有親和力的態度,都無疑是一種可貴天賦。對於這點讚賞有加的不僅是羅曼諾夫自己家人,就連曾在基爾和亞歷山大三世會晤的德皇威廉二世也注意到,俄羅斯未來的統治者尼基“是個魅力十足、很有教養的孩子,很懂禮貌。”

尼古拉二世似乎天生就有這種讓人喜歡的本領,然而對於一個帝國而言,這是遠遠不夠的。當然,現此時只有少數和皇室極為親近的大臣才會察覺問題。父皇的外交大臣蘭姆斯多夫(V.Lamsdorff)就對皇儲印象就不甚友善,覺得這位二十四歲的少年很是奇怪,“半是孩子半是成年人”,而且還相當“固執”和“缺乏思考”;另一位伯爵夫人納雷什金娜則更加刻薄,直言這位很少離開阿尼奇科夫宮的少年“眼界狹窄,目光短淺。”

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1870年,尼古拉皇子與母親達格瑪。

說起來外人恐怕很難相信,作為帝國的繼承人,皇儲一直接受的是种放飛自我的“素質教育”,輕鬆得完全和他將要肩負重任不成比例。直到20多歲時,尼基在日記裡記載他生活還是一派天真爛漫的捉迷藏、玩七葉樹果和杉果以及飲酒。即便不是作為皇二代,僅僅作為一個普通青年,這種幼稚程度也讓人瞠目。造成這種惡果一方面有母后的因素。在皇后的溺愛下,尼基“穿小水手服的時間比大多數男孩都要久”;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家庭教師丹尼洛維奇將軍的迷之自信:“加冕禮的神聖儀式的神秘力量就足以提供統治者需要的全部實踐知識。”

母后的寵溺和荒唐家教的罪過實在難分伯仲,但後者具有典型的俄羅斯特色:作為作為歐洲君主專制的基石,天賦君權在俄羅斯以一種更具有強烈宗教神秘色彩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帝俄的意識形態宣傳中,上帝不僅賦予了沙皇統治權,更賦予他一種宗教神性。這種神性讓俄國農民根深蒂固地堅信,沙皇“小爸爸”(或“小媽媽”)和他們在精神上有一種神秘聯繫,辦壞事的只是他手下的貴族大臣;同時也讓沙皇堅信,他在冥冥中代表了全體俄國人民的意志,而那些大臣只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公知。

原本是為了沙皇有效統治而宣傳的神話,結果反噬到了未來的沙皇身上,歷史這裡的確有夠諷刺——事實上,這個神話根植在尼古拉二世的腦海中,在還未來還將導致他本人和整個帝國更大悲劇。

最瞭解這位皇儲頭腦空空本質的,還是他那位粗魯的父皇。時任交通大臣的維特建議讓這位皇儲參與西伯利亞鐵路委員會的工作,為將來執政累積一點經驗,亞歷山大三世向這位寵臣怒吼道:“你有沒有試過和大公殿下談一下重要的事情?不要告訴我,你從來沒有注意到,大公是……個純粹的孩子。他的想法完全幼稚。他怎麼能主持這樣一個委員會?”

年輕的沙皇

1894年11月1日(俄歷10月20日),老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病逝,剛和德國的黑森大公女兒阿麗克絲訂婚的尼基繼位成為了新沙皇。所有人都對這位性格溫和,討人喜歡的新沙皇有所期待,但有人卻表達了憂慮。這就是維多利亞女王——阿麗克絲是她最鍾愛的外孫女,從小她身邊長大。對於這樁婚姻和外孫女婿,這位睿智的老人暗中表達了自己的疑慮:“我越想可愛的阿麗基(即阿麗克絲)的婚姻,我就越不高興。不是因為他(指尼古拉)的性格,我很喜歡他,而是因為那個國家,以及可憐的阿麗基會面對的糟糕的安全狀況。”

這位經歷無數國際和國內政治風雲的長者完全有理由這麼想。亞歷山大三世遺留給尼古拉二世帝國暗潮湧動。國際上,咄咄逼人的德國正在崛起,拼命想拆散法俄同盟,將俄國拖到自己陣營,但巴爾幹錯綜複雜的關係又讓俄國必須謹慎考慮平衡歐洲國家的關係。在國內,父親遺留給他的依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軍隊組織混亂,人民愚昧無知,反猶暴行成為俄國這個大鍋爐唯一排氣方式。即便是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來說,面臨這種詭譎內外局面也會深感吃不消,更何況是這位“素質教育”出來的年輕沙皇?

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尼古拉二世

就像冥冥中的天意一般,尼古拉二世的繼位典禮就發生了踩踏事件,近3000人身亡。迷信人們會認為這是一個血腥預兆,但理性的人會看出,這只是尼古拉二世統治的縮影和寫照。整個沙俄政府其實都已病入膏肓,即便是出於善意的政策,沙俄顢頇無能的官僚機構處理下,也會變成一場慘劇,而在這一切頂點的尼古拉二世,他既沒有魄力,更沒有能力去阻止這一切。這位末代沙皇對政治事務和自己臣民缺乏真正洞察力,很大程度只是生活在神秘主義的迷霧中。

最新洞察這點的是維特。1898年沙俄進佔中國旅順,打破維特一手締造的遠東平衡。此時維特驚訝地發現,尼古拉二世對遠東局勢的看法,僅僅來自一些親信的鬼話。他們讓這位沙皇深信西藏會歡迎他,對此,維特無奈地得出結論:“尼古拉二世柔弱的神秘主義,讓他自我膨脹。”得出同樣結論的還有陸軍大臣阿·庫羅帕特金將軍:“他(尼古拉二世)的一個比較危險的特點是熱愛神秘國度和神秘人,比如布里亞特人巴德瑪耶夫和烏赫託姆斯基公爵。”

然而,神秘主義的迷霧終究要經歷現實的考驗,尼古拉二世的冒進政策導致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自己漫不經心導致了慘敗。對於一個靠積攢威權來勉強壓制矛盾的帝國來說,再沒有什麼會比戰敗更讓人憤懣的了。16萬工人在聖彼得堡罷工,遊行發洩不滿,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條件、實行憲政、終止戰爭。1905年1月22日(俄歷1月9日),士兵對請願隊伍開槍,1000多人死亡,2000多人重傷。同時面對革命和戰敗的壓力,自信的尼古拉二世跌入低谷,在日記中留下一句“可怕的一天!上帝,多麼痛苦和悲傷”。而他的妻子,皇后亞歷山德拉則告訴自己遠在德國巴滕貝格的姐姐:“我可憐的尼基的負擔太重……他經歷了那麼多慘痛的失望,但始終勇敢、對上帝仁慈充滿信心……”

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冬宮外廣場,士兵向示威民眾開槍,1905年

只是他們兩人似乎誰都沒有想到,就在此刻,從聖彼得堡到遠東,俄羅斯大地上已經有無數——將來還會有更多——平民,為他們“負擔、失望、勇敢和信心”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妖僧帶來的末日

1905年的動亂嚴重動搖了帝俄統治,農民因為歉收而起義,革命黨人在一年內刺殺了1000多名官吏,高加索的種族衝突讓2000多亞美尼亞人喪生。人人知道山雨欲來,唯一沒有察覺這點的是沙皇:內政大臣建議猶豫不決的尼古拉二世實行激進改革,他不滿地訓斥道:“別人會以為你害怕革命爆發呢。”

“陛下,”大臣直言不諱地回答道,“革命已經爆發了。”

正如所有政權在瀕臨崩潰前一樣,即便是平庸如尼古拉二世也知道此刻應該用軟硬兩手來對。他一邊任用斯托雷平改革,一邊任用酷吏殘酷鎮壓。新任莫斯科總督杜巴索夫命令近衛團進攻工人居住區的街壘,並且“格殺勿論”,3000名工人因此喪生。對此尼古拉二世興高采烈地寫道“膿腫被擠破了”;另一名奧爾洛夫將軍在波羅的海地區槍決了1000多人,尼古拉二世讚賞他“表現突出”。在1905年的革命中,至少有1.5萬人被殺,還有4.5萬人被驅逐。特別是猶太人和波蘭人受迫害最為嚴重,因為尼古拉二世認為是這些人組織了整個罷工和後來的革命。日後,當他發現自己的死敵布爾什維克裡面有大量猶太人時,大概不會對此感到驚訝吧。

改革和鎮壓緩解了局勢,甚至就連列寧也一度認為,自己在有生之年是看不到革命成功了。但他錯了,尼古拉二世這對夫婦為他獻上了神助攻,那就是結識一個來自西伯利亞的妖僧——格里戈裡·拉斯普廷。

拉斯普廷是一名“聖愚”,也就是俄羅斯特有的“仁波切”。俄羅斯的愚民相信那些瘋瘋癲癲,頭髮蓬亂身體骯髒的人,是得到了上帝的啟示的奇人。當然,受過正規教育的人們都會知道,這只不過是一些把戲和心理暗示而已,尼古拉二世的首相斯托雷平一見和拉斯普廷就斷言,他只是表演拙劣的江湖術士。但問題就出在尼古拉二世夫婦身上,這對夫婦始終缺乏正規的現代教育,虔信神秘主義,很快這位號稱能治療他們患血友病長子阿列克謝的拉斯普廷成為皇室最重要的朋友,同時以自己的神神叨叨為這對筋疲力盡的夫婦提供心理安慰。

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拉斯普廷

如果拉斯普廷僅僅滿足於做一個秘密的皇家心理諮詢師,或許後來事情都不至於發展到這麼糟糕。但很顯然,無論是尼古拉還是亞歷山德拉都沒有這個政治智慧,讓這個妖僧迴避政治。當拉斯普廷用“神蹟”迎合了尼古拉二世夫婦根深蒂固的神秘主義思想之後,事情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起來。皇后亞歷山德拉沒頭沒腦地信任這個“仁波切”,任何反對都被她剔除出宮廷,皇帝則一言不發,聽憑皇后和妖僧為所欲為,但他以實際行為表明了自己態度——就連戰爭安排,他也會徵詢這位“我們的朋友”的意見。迷信很快就能顯出惡果,沙俄內政很快被皇后,也就是拉斯普廷所操控,對皇室的憤怒積攢到天怒人怨。

1917年,俄羅斯已經沒有任何人支持尼古拉二世,而亞力山德拉更是被人唾罵為和拉斯普廷通姦德國間諜妖婦。革命在瞬間爆發,尼古拉發現整個俄國已經沒有人支持,在日記上痛苦地寫下了“我周圍盡是背叛、怯懦和欺騙”之後宣佈退位。

——但那些曾被他們夫婦背叛、欺騙、送上戰場的人絕不會同意這句話。這些沉默的人已經等待了太久。他們很快就會派出一個工人的兒子,代表那些沒能活著看到這一天的工人和農民,和他們一家算算革命的總賬。

李思達 | 他23歲寫出了《靜靜的頓河》,你敢相信嗎

李思達 | 捷爾任斯基同志在看著你——克格勃前身“契卡”誕生記

末代沙皇居然成了“殉難者”——算了吧!其實他也是雙手血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