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忘卻的往事》瀘州(5)

我們剛到瀘州時,大院裡還沒有安裝天然氣。做飯用的都是團裡給我們拉的大塊無煙煤。先得用斧頭把大快的煤敲成小塊,再放進鐵皮爐子裡燒。這對於住東朝陽路用慣煤氣的我們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要砸煤還得劈柴,而且動不動爐火莫名其妙就滅了,還得生火,真是一件考驗耐力和消耗體力的事情。可是我們家的幾個孩子卻幹得積極主動,津津有味。而且還經常幹出新花樣來。


後來我父母為了保證我們幾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能按時吃上飯乾脆讓我們去食堂吃學生灶了。省去了生火、做飯、洗碗等閒雜繁瑣之事的我們放學後在食堂準時吃完飯就開始了“勝似閒庭散步”般的在院子裡瞎溜達。我們經常看到有院外的孩子赤著腳,揹著揹簍,拿著個長長的鐵釺子進院子來叉落葉,叉滿一釺子後就擼到揹簍裡,直到滿載而歸。我們前去問明,原來他們叉的樹葉是供全家做飯用的燃料。這倒是一大趣聞樹葉竟能燒火做飯。

於是我們便積極參與實踐和行動了,買了揹簍、自制了鐵絲、萬事俱備後便整裝上陣了。很快樹葉叉來了一大堆,又用幾塊磚頭壘了個簡易爐灶,放上水壺開始燒水了。你別說,樹葉還真好燒,特別是那桉樹的樹葉,燃了之後滋滋直冒油,火特旺,還帶有一股特有的清香味道。我們幾個搶著你一把,我一把地添加樹葉,水終於燒開了可是當我們把火滅掉後卻都傻了眼,那把被我媽搽得錚明瓦亮的水壺被燒得黑乎乎的面目全非了,我們一個個也都變成了三花臉。最後為了搽亮那把水壺,我們可是費老勁啦。本來發現個“新大陸”急於表功的心也被這壺水給澆滅了,從此以後我們再也不去檢樹葉幹這種既費力又不討好的事了。

很快,又有了新的發現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原來有的外院孩子進來不但叉樹葉,他們還在樟樹下撿那像黃豆般大小的樟樹籽。經過詢問我們得知他們撿的是紅樟木樹上掉下來的“紅樟籽”,說收購站會收可以賣錢。這對於沒有收入只有需求的我們來說,是個極大的誘惑。於是我們以飽滿的革命熱情投入了這項“發家致富”的行動中。每天放學後我們姊妹幾個就爭分奪秒地輪流在幾棵紅樟樹下搞創收,隔段時間我們就帶上勞動成果去收購站換回“銀子”直到收購結束。

秋冬季節正是橘子上市之際,瀘州是橘子的產地,產量豐富、個大皮薄、肉厚汁多、物美價廉。團里拉了一大卡車到大院賣給家屬們,於是家家戶戶都買了不少,我家也買了一大筐。

我們去上學時,每人書包裡都裝上好幾個。但是,我們約定好了橘肉吃掉後,橘子皮是一定要放在書包裡帶回的,晾乾後是可以賣錢的(去賣紅樟籽時從收購站得知的)。於是,每當賣了橘子皮拿到錢時,我們都會討好賣乖地對我媽說:買橘子吃多合算呀,能吃還能賣錢(我們當時是沒有成本概念的)。

可是,冬季的瀘州陰雨綿綿,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少則半個月,多則一個多月。而且,瀘州特色中的一大怪就是“出著太陽下著雨”。

而橘子是多汁水果,不易存儲。何況在這樣的梅雨天中就黴爛得更快了。我們再怎麼“加班加點”地吃,也趕不上它們黴爛的速度。沒辦法,有一個星期天在王力她爸的提議下,我們樓上幾家把有黴斑的橘子剝出,挑出好的,放上大米,煮了一大鍋的橘子大米粥。粥煮好後,我們孩子們歡呼雀躍、躍躍欲試地每人盛了一碗,可是都只嚐了一口後就不吃了。爸爸們很納悶——聞著多香阿,怎麼都不吃了呢?他們拿碗盛上一嘗哦,原來粥是苦的。這才明白,原來橘子是不能加熱的,一煮苦味就都出來了。結果,幾個爸爸每人勉強吃了一碗,剩下的就都倒掉了,只留下了一大堆有黴斑的橘子皮晾乾後也只能便宜賣了。

文:白娜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