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墳商場

北京海淀區的公主墳在京城很有名,現在的北京人,噢!就連北漂的,來京打工的,做小生意的外地人也沒有不知道這地方的,可要提起這老的公主墳商場,當下的小青年可就不知道了,就連老北京城裡的人都很少去,當時那叫城外,到了那兒就是出了城了,就連後來新建的大商場也叫個“城鄉貿易中心”還是帶著點兒“金家村”的味道。

五幾年時,從軍事博物館也就是公主墳往西那一溜部隊大院兒里長大的孩子卻沒有不知道這公主墳商場的。

那可是當時海淀區內有名的大商場,再想找大的商場你可就得進城了,所以那一溜大院兒的住戶要想買個像樣的東西,要想好好搓一頓,要想來個全家合影,要想扯塊布,買雙鞋什麼的,要不進城,首選,公主墳商場。

當初這公主墳商場和這公主墳的名氣不分上下,當然這商場是借了公主墳的名分,在網上看到不知是哪個大院兒的孩子專門寫了一篇關於公主墳的美篇,圖文並茂,感情濃厚,嗯!寫的確實不錯,語言華麗,描述精美,詩情畫意,令人神往,啊!對不起啊,千萬可別神往,再好那也就是一墳。

當時的公主墳商場按現在的話講那叫個多功能綜合型商場,商品包羅萬象,它的建築特點就是一圓圈,像個句號,建築物那上半部呈圓形的門窗近乎落地,很敞亮,還就一層,不是樓(那時北京的百貨大樓也就是五六層吧)這商場從日用商品到家用電器,從副食肉類到水果攤床,照相館、裁縫鋪、印染店、冷飲廳、火鍋店小飯館那是樣樣都有,你在商場裡轉上那麼一圈兒,想買的東西基本都能找到。

商場外面早年還有那雜耍買藝的人,泥濘的道邊兒上還有那西洋鏡和拉洋片的,能見到演木偶的和穿著大褂變戲法的,偶爾還能看到託貨的駱駝,但在不知不覺中他們便漸漸的消失了。

去公主墳商場從後勤學院出了門坐上35路公共汽車兩站就到,要走著,從群英小學院兒裡穿過去,順著海軍大院兒邊兒上的土道一直走就到,沒多遠,小時候去過次數最多的商場就是這公主墳了,挨家你們看看,多數全家合影的照片都是在那公私合營的“美琪”照相館留下的,沒準你那第一瓶小白瓷罐裝的封著紙套著皮筋兒的老北京酸奶就是在公主墳冷飲店喝到的,那第一根“鴛鴦”冰棍也是在那裡嘗的,一瓶北冰洋汽水能灌的你“咯兒嘍,咯兒嘍”的,打出的嗝嗆的鼻子酸酸的,公主墳商場的湯圓煮的也是潤潤的滑滑的,嗨!我就是一饞嘴巴,光想著吃了。

記得小時候跟25樓的毛弟大哥學習裝半導體收音機,沒少往公主墳商場跑,今天買個電容、電阻,明天買個瓷棒、線圈,今天買只三極管,明天買只二極管,反正賣電子原件的地方我成了常客。

賣回力鞋的櫃檯我停留的次數最多,特喜歡,可因為貴,媽媽就是沒給我買,所以我小時候就沒穿過回力鞋。

公主墳商場的火鍋店是爸爸的最愛,逢年過節他會領我們去,點上一個火鍋,要上一斤羊肉,坐在那長條凳子上,在那滾開的銅火鍋裡細細的涮著,品著那切的薄薄的嫩嫩的羊肉,我們只看,那羊肉的羶味我們可享受不了,那時候真有意思,一個銅火鍋內有三四個隔,湯水可以相通但羊肉跑不過去,這樣可以兩家同時涮一個鍋子,自己涮自己的羊肉,可真逗,旁邊還有刀削麵的,師傅一塊麵手上一託,右手一把小鐵片,只聽“嗖嗖嗖”那削下的面片兒像射出的箭飛進那水以滾開的鍋裡,一會兒就一碗,拌上料,倒上點兒老陳醋,你就吃吧,不是山西人,也吃出那山西味兒來了,嗨!我怎麼又講上吃啦?

夏天我們發小結夥兒去35路橋,去八一湖游泳,這公主墳商場是必經之路,可我們總是把家裡給的幾毛錢留著,一定要等游完泳回來時才在冷飲店裡買冰棍或汽水把它消費掉,覺得那樣才最值,這基本上成了規律,那裡成了我們這些小屁孩主要的消費場所。

每年學校開學前,我們都要去商場挑些自己喜歡的鉛筆,小刀,橡皮和那包書皮的牛皮紙,這公主墳商場對我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修地鐵時公主的墳扒了,只剩下個地名,公主墳商場什麼時候扒的我不得而知,因為我們家在六九年底用盡了全家全部的布票,在公主墳商場最後消費了一把,每個人都買了那厚厚的棉猴,奔赴了那冰天雪地的邊境小城滿洲里。

這公主墳商場便成了我腦海中永遠的記憶。

文:黑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