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坟商场

北京海淀区的公主坟在京城很有名,现在的北京人,噢!就连北漂的,来京打工的,做小生意的外地人也没有不知道这地方的,可要提起这老的公主坟商场,当下的小青年可就不知道了,就连老北京城里的人都很少去,当时那叫城外,到了那儿就是出了城了,就连后来新建的大商场也叫个“城乡贸易中心”还是带着点儿“金家村”的味道。

五几年时,从军事博物馆也就是公主坟往西那一溜部队大院儿里长大的孩子却没有不知道这公主坟商场的。

那可是当时海淀区内有名的大商场,再想找大的商场你可就得进城了,所以那一溜大院儿的住户要想买个像样的东西,要想好好搓一顿,要想来个全家合影,要想扯块布,买双鞋什么的,要不进城,首选,公主坟商场。

当初这公主坟商场和这公主坟的名气不分上下,当然这商场是借了公主坟的名分,在网上看到不知是哪个大院儿的孩子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公主坟的美篇,图文并茂,感情浓厚,嗯!写的确实不错,语言华丽,描述精美,诗情画意,令人神往,啊!对不起啊,千万可别神往,再好那也就是一坟。

当时的公主坟商场按现在的话讲那叫个多功能综合型商场,商品包罗万象,它的建筑特点就是一圆圈,像个句号,建筑物那上半部呈圆形的门窗近乎落地,很敞亮,还就一层,不是楼(那时北京的百货大楼也就是五六层吧)这商场从日用商品到家用电器,从副食肉类到水果摊床,照相馆、裁缝铺、印染店、冷饮厅、火锅店小饭馆那是样样都有,你在商场里转上那么一圈儿,想买的东西基本都能找到。

商场外面早年还有那杂耍买艺的人,泥泞的道边儿上还有那西洋镜和拉洋片的,能见到演木偶的和穿着大褂变戏法的,偶尔还能看到托货的骆驼,但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便渐渐的消失了。

去公主坟商场从后勤学院出了门坐上35路公共汽车两站就到,要走着,从群英小学院儿里穿过去,顺着海军大院儿边儿上的土道一直走就到,没多远,小时候去过次数最多的商场就是这公主坟了,挨家你们看看,多数全家合影的照片都是在那公私合营的“美琪”照相馆留下的,没准你那第一瓶小白瓷罐装的封着纸套着皮筋儿的老北京酸奶就是在公主坟冷饮店喝到的,那第一根“鸳鸯”冰棍也是在那里尝的,一瓶北冰洋汽水能灌的你“咯儿喽,咯儿喽”的,打出的嗝呛的鼻子酸酸的,公主坟商场的汤圆煮的也是润润的滑滑的,嗨!我就是一馋嘴巴,光想着吃了。

记得小时候跟25楼的毛弟大哥学习装半导体收音机,没少往公主坟商场跑,今天买个电容、电阻,明天买个瓷棒、线圈,今天买只三极管,明天买只二极管,反正卖电子原件的地方我成了常客。

卖回力鞋的柜台我停留的次数最多,特喜欢,可因为贵,妈妈就是没给我买,所以我小时候就没穿过回力鞋。

公主坟商场的火锅店是爸爸的最爱,逢年过节他会领我们去,点上一个火锅,要上一斤羊肉,坐在那长条凳子上,在那滚开的铜火锅里细细的涮着,品着那切的薄薄的嫩嫩的羊肉,我们只看,那羊肉的膻味我们可享受不了,那时候真有意思,一个铜火锅内有三四个隔,汤水可以相通但羊肉跑不过去,这样可以两家同时涮一个锅子,自己涮自己的羊肉,可真逗,旁边还有刀削面的,师傅一块面手上一托,右手一把小铁片,只听“嗖嗖嗖”那削下的面片儿像射出的箭飞进那水以滚开的锅里,一会儿就一碗,拌上料,倒上点儿老陈醋,你就吃吧,不是山西人,也吃出那山西味儿来了,嗨!我怎么又讲上吃啦?

夏天我们发小结伙儿去35路桥,去八一湖游泳,这公主坟商场是必经之路,可我们总是把家里给的几毛钱留着,一定要等游完泳回来时才在冷饮店里买冰棍或汽水把它消费掉,觉得那样才最值,这基本上成了规律,那里成了我们这些小屁孩主要的消费场所。

每年学校开学前,我们都要去商场挑些自己喜欢的铅笔,小刀,橡皮和那包书皮的牛皮纸,这公主坟商场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修地铁时公主的坟扒了,只剩下个地名,公主坟商场什么时候扒的我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家在六九年底用尽了全家全部的布票,在公主坟商场最后消费了一把,每个人都买了那厚厚的棉猴,奔赴了那冰天雪地的边境小城满洲里。

这公主坟商场便成了我脑海中永远的记忆。

文:黑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