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老照片引發的隔空對話

昨天,一位發小在群裡曬出一張老照片。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直衝進記憶深處。引發了一場妙趣橫生的隔空對話。


一張老照片引發的隔空對話

我真心佩服你了…… 你們還真敢爬房頂照相,我們都不敢。爬就爬吧還照相,照就照吧還在笑。更可奇的是沒有一個女生有恐懼感,笑的是那麼的開心自然甜美,真是不可恩議。

好奇這是誰出的創意,誰當的攝影師,踩壞了幾塊瓦,有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我到今天才知道你們當年竟是如此調皮和大膽,徹徹底底顛覆了你們淑女的形象。

也許是特殊年代特殊群體出現的特殊現象,今天的人們是無法理解的。……這裡濃縮了一個故事素材,展開就可以是一部小說啦……

軍:這幾張“屋頂照片”彌足珍貴了,越看越有滋味,陰沉的天空背景下一些屋頂上還有少許積雪,老厚棉褲證明氣溫很低,我們一色地穿著“解放鞋”,說明當天的道路溼滑得不能穿老棉鞋,我們必定又是騎自行車過去,一路得多冷啊……也擋不住我們要聚在一起的決心……

平: 記得幾年後從山東回南京送你去南通,一大清早找到你北京西路的家,當時你媽媽在廚房做飯,突然發現我親切的大喊了起來,激動的我眼淚都掉下來了,一輩子都懊惱把你爸爸的半導體收音機弄壞了,沒敢認錯,當時的年代可是土豪產品啊。

俐:這次立來還提到這件事呢,說把你們嚇壞了,我怎麼不記得了,我就記得你和立愛吃玉米,我媽煮了一大鍋,你們吃飽了,還拿著藏在枕頭下面。等我媽媽去吃時鍋裡的玉米除進了我們的肚子就在枕頭下面了,把我媽媽氣的要命。現在想想都好笑!

俐:當時從軍院解散搬到北京西路時覺得很孤單,同學們隨父母都分散到全國各地,留在南京的極少了,我們能湊到一起覺得又回到了以前的樣子,我們搬到新家覺得很好奇,這房子可以上房頂,也不知當時誰想的主意,就在屋頂上照了,那就是當年的我們!

軍:攝影師的問題好我使勁兒回憶…自拍的可能性最大嘿嘿。

陽: 呵呵,這腿粗就是大棉褲給撐的,我也是使勁的回憶怎麼也想不起來為什麼這麼冷的天氣我們要上屋頂。可能就如俐說得那時的我們太寂寞太無聊了。

陽: 我也認為是自拍的,但是是誰的相機呢?軍的可能性比較大。

軍:上屋頂,應該是自然而然的我記得這樣的獨棟小樓都有幾個露臺,露臺的圍牆不高,周邊即是下面房間的屋頂,也就是說,只需要略攀幾下就可以做到屋脊上了,與從地面登上屋頂不是一回事,@柴 抬舉我們了……哈哈

俐:應該是軍的照相機,是自拍還是誰給拍攝的記不得了,當時爬上去的時候,立最困難,都穿解放鞋是因為雪天。

軍:嗯嗯,很可能是我老爸那隻“阿克法”,是120底片,可是這些照片是長方形的吧?

陽那時就是游泳健將,我麼,也在…思想宣傳隊裡練過三拳兩腳的 就這樣爬上有坡度的屋頂還是有難度的,何況穿成吶樣兒……,四腳並用,嘻嘻哈哈,互相拉拽……

俐:是你們從101村騎車來的,我和立經常騎著軍院發的倒剎扎的車到101村,立車上還夾著氣筒,車一會沒氣了趕快打一下再騎,到了隨家倉立的褲子給鏈條夾住了,摔了一大跤,想想都要笑!

軍: 你這段畫面感太強了……我笑得iPad差點掉到身上我躺著看呢。

立在旅途暫時不能幫忙回憶,我們先用“排除法”想想,當時也沒有什麼人是可以拍我們的?如果沒有可能,只能斷定是自拍!哇,這個難度就要翻幾倍了哈……@柴 所以你的素材猶可充填大加發揮了。

那時人人大褲管甩噠甩噠的,倒剎閘的腳踏車沒有護鏈罩最容易被絞進去,所以街上走路的人用那種木質的晾衣夾夾住褲管的景象是習以為常的。

陽:好像我們沒帶三腳架吧,相機應該是小軍爸的那部啦現在隱約記得好像是俐的大哥幫我們照的。

情節越來越多。

軍: 對的肯定不帶三腳架,因為我老爸那隻黑漆斑駁的三腳架是銅質的不要太重,而且少掉一顆螺絲,我老爸都是用牙籤固定…我是一次沒用過,現在當古董擱著。

陽:呵呵,幾張老照片引出一段久遠的故事,看到兒時的我們那嬰兒肥稚嫩的臉龐,心起漣漪了。

軍:期待軍院子弟裡出來像姜文那樣的角色,肯定比他那部戲精彩得不要不要,貌似@柴 是一顆好苗子……

狼:乖乖,當年幾個女生真不得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男孩爬樹翻牆不奇怪,我還曾爬過小紅山進玄武湖,就是沒爬過房頂,現在想想背後還冒涼氣。

陽: 呵呵,這上屋頂算什麼!咱們還會爬牆頭,爬樹捉知了,飛牆走壁呢。那個年代,男同學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學也一樣可以。

軍:豆蔻年華逢亂世,

嬌娃隱入臃腫形。

嚴寒無奈青春力,

屋頂綻出雪中花。

柴: 四隻母猴竄上房,

自稱天上王母娘。

蟠桃水果都不見,

滿肚西風穿胃腸。

豐: 金鑾殿上四朵花,

無奈小生不採她,

只因未約黃昏後,

如今老淚灑天涯。

陽:泛黃照片起波瀾,

時光流逝已無蹤。

相見時難別亦難,

聚散浮萍各西東。

但願青山依舊在,

人約夕陽黃昏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