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釜山行》到《昆池岩》,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爲何頻頻刷爆票圈

韓國電影《昆池巖》火了,就這樣悄無聲息的火了起來。在網絡上的火爆程度堪比當年《釜山行》。由於目前政策方向的原因,影迷們能夠在內地看到韓國電影的機會少之又少,可韓國電影卻還是通過網絡傳輸了過來,從《釜山行》、《軍艦島》再到這部《昆池巖》,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部韓國電影在內地受追捧。

題材不一,類型不一,製作質量也是參差有別,這次火爆網絡的《昆池巖》豆瓣評分僅6.3分,剛剛到達及格線。在國內也還是火得一塌糊塗,感覺不看不是中國人。細究背後,也是蠻耐人尋味的。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真實場景”+“偽紀錄片”,

《昆池巖》真的嚇到觀眾沒?

首先必須承認,《昆池巖》還是蠻嚇人的。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昆池巖》是一部很典型的“偽紀錄片式”電影,講述了7位年輕人慾前往“世界七大恐怖地帶之一”的韓國昆池巖精神病醫院進行探險,並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打算大賺一筆,可探險開始後不久這群人便發現事情正在朝向他們不能控制的方向發展。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圖:《昆池巖》劇照)

說起“偽紀錄片式”電影,從1999年《女巫布萊爾》開始,偽紀錄片就登上了電影的歷史舞臺。之後更是湧現瞭如《死亡錄像》、《鬼影實錄》、《科洛弗檔案》等系列佳作,就連目前國產恐怖片中最能拿出手的《中邪》也是一部偽紀錄片電影。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圖:《死亡錄像》劇照)

偽紀錄片式的恐怖片不像其他常規恐怖片那樣,將觀眾置於上帝一般的存在。獨特的手持拍攝風格,能夠讓人很快速進入到角色當中,彷彿身臨其境。又因為視角的單一性,所能看到的視角範圍十分有限,整個過程又再一次加重了恐怖片中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這種超越第三者的全知性與抽離感能夠讓我們相信,鏡頭中的就是真實發生的。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圖:視角單一性加重恐怖氣氛)

《昆池巖》還將go pro、VR攝影機、網絡直播等現代化攝影設備加入影片當中,扭曲的視角與微弱的光線所製造出來的恐怖體驗還是相當過關的,恐怖片以嚇人為主要目的的要求合格達線了。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圖:劇中VR攝像機視角)

其中以“黑眼大瞳小姐姐”的突然出現最高能,本來還在逃命的長髮妹子瞬間變成鬼怪,嘴裡還唸唸有詞,再加上go pro超廣角鏡頭的扭曲效果,嚇人指數直線上升。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另外還有女主突然被不明物體拖拽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黑暗角落突然衝出來的怪異人類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營地裡爐灶自己點燃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這一系列的突然刺激直接導致觀眾腎上腺素激增,這種純粹的生理刺激《昆池巖》還是做得蠻到位的。

又一部韓國電影火爆全網,

《昆池巖》有必要深究嘛?

其次又得承認的是,《昆池巖》真的沒必要深究。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比起韓劇,韓國電影在國內談不上有大量的鐵桿粉絲,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某部韓國電影在內地網絡一片火熱時,真正的韓國影迷內心其實是拒絕的。大眾層面所理解的韓國電影僅停留在“影片角度”,卻忽略了“韓國電影”本身,甚至可能連某部韓國電影的導演是誰都說不出來。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圖:你認識這位韓國導演嘛?)

大部分網友覺得《昆池巖》恐怖,其實也是犯了同一個毛病,將“恐怖”與“驚嚇”兩個詞弄混了。“驚嚇”是突然一下的刺激,“恐怖”則是細思極恐的害怕。就算是喜劇片中,突然躥出來一個人影,觀眾同樣也會被嚇到。能夠蔓延到影片之外,甚至日常生活中的恐怖細節,才是真正的“恐怖”。可見,《昆池巖》的火爆,並不是恐怖電影本身的火爆。如果試圖讓中國恐怖電影從《昆池巖》上學到什麼還是有些誇大其詞。

韓國電影能夠在內地大眾層面火爆,首先得承認韓國電影的對外輸出能力就是比國內電影要強。這與印度電影在國內票房屢屢破億不同,韓國電影並沒有透過大銀幕來傳播,沒有專門的營銷團隊進行物料宣傳。僅僅只是網絡上分享下載,就能造成群體討論熱潮,這一點就足以證明韓國電影硬實力還是不俗的,能夠引發觀眾“自來水”的影片質量必須得過得去。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圖:《軍艦島》同樣引發熱議)

另外一點則是“群體式病毒營銷”的勝利。恐怖電影作為小眾電影,為數不多的恐怖片愛好者加上“吃瓜群眾”湊熱鬧式的傳播,為本片貢獻了大環境下的輸出條件,也讓本片能夠得到大範圍的分享。再加上自媒體作為意見領袖,引領著“群體”持續關注,不斷引發熱議。原本小眾的影片愛好者,加上愛看熱鬧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他們就像是病毒一樣,一傳十,十傳百。每一個人都為這部火爆的韓國影片提供了傳播的媒介。

當年《釜山行》能夠在國內大火,不正是靠著朋友圈的刷屏成了“網紅”嘛?互聯網傳播速度之快,讓微博,朋友圈,豆瓣相繼失守。國外Youtube、推特、Facebook更是集體淪陷。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圖:《釜山行》豆瓣評論一覽)

面對《昆池巖》在國內的火爆,並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宣揚“中國電影又被打臉”,“國產片怎麼就拍不出?”這類老生常談的話題。任何電影能夠得到大眾層面的營銷,最後結果都不會太差。《昆池巖》的火爆不過是“實力不差”+“病毒營銷”規律的受益者。同時也可以預估下一部能在大眾層面爆發的影片同樣符合這條“鐵律”,《中邪》跳票之前不也經歷了這麼一遭嘛。

從《釜山行》到《昆池巖》,不在銀幕的韓國電影為何頻頻刷爆票圈

教國內影人拍恐怖片,《昆池巖》還是不夠格。如何把一部質量普通的恐怖片,打造成爆款,才是我們該從《昆池巖》身上學習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