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大講堂|您帶我們「走」了一趟故宮,我們換以您現場的45次掌聲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紫禁城中花開落 紫荊城外落花飛漫天飛花散京城 京城最美故宮淚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這期胡瑗大講堂

請來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單霽翔,研究館員,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工學博士。2002年任國家文物局局長。2012年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為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物學會會長。2014年9月,獲國際文物修復學會“福布斯獎”。出版《文化遺產•思行文叢》等二十餘部專著,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哈哈

對於院長單霽翔來說

和故宮的每一次赴約

都像是進入一場美好的夢境

如果你還未來得及去故宮

那就跟隨故宮博物院單院長

輕叩銅環,緩緩推開朱門

伸手撫摸一下這歷經千百年的宮牆

1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放慢腳步 感受故宮的用心服務】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單院長說,故宮是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最怕火,還好他的名字帶著水。

2012年,剛上任的單霽翔院長髮起了一場管理革命。他認為故宮工作如果是以管理方便為中心,就會給觀眾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們要以觀眾方便為中心,重新審視以往的做法,廢除不合理的部分,增添有益觀者的措施。”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故宮宣佈了禁車條令,這是文化尊嚴的問題,也是觀眾權益問題。“第一個實行這個規定的就是法國總統奧朗德。他們一行人下了車,我給他介紹午門的故事,看到他滿含感慨的眼神,看著他的女友挽著他穿過長長的門洞,其實這是相對於之前的領導們未曾體會過的幸運,他們就缺乏對故宮參觀的充分的文化感受。

”單院長說,自從增加了窗口買票和網上購票的整治以及禁止機動車等條令之後,故宮的大門面向全體遊客。一生只來過一次故宮的你,願當皇帝走中間,願當大臣走兩邊,再也不用排長隊。

故宮的環境建設越來越有人文關懷。以前偌大的故宮沒有一把椅子,遊客只能爭搶坐樹坑兒的位置休息。單院長讓人趕緊打造了200把椅子,填平樹坑並修建了環樹形凳子,遊客們都能保持著尊嚴,優雅地休息。故宮還把職工食堂改成了廁所,設置了包含40種語言的電子標識牌,推行了全網購票,“有時候外國人不會使用支付寶,我們還得教他們過現代人的生活。”在單院長看來,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實實,只為了更好地服務觀眾。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這代故宮人想還給故宮綠地,藍天,紅牆,黃瓦。他們修改了招標要求,即一片垃圾落地,兩分鐘內必須有人清掃乾淨。條件很嚴苛,卻很快嚐到了甜頭,觀眾們慢慢會覺得故宮是不應該隨地扔垃圾的地方。如今故宮的清潔人員每天就是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等到終於發現有人扔了一片垃圾,興致勃勃地跑去掃掉。

“我們點亮了紫禁城,滿足遊客的需求

。”過去人們總是抱怨層層大殿總是黑乎乎的看不清,我們用十八個月的研發解決了這個難題,使用了LED的冷光源。現在每兩週就要系統地除塵、清理、保潔,“因為全都露餡兒了,在燈光下大家看得一清二楚,這也鞭策我們要更好地做好故宮的每項工作。”

【穿過千年的神秘,是他們手中的日常】

想實現故宮的全面開放就一定要把古建築和文物都修好。修復文物要最大程度地保持歷史文化的氣息,不改變文物的原狀,還要進行傳統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單院長舉例說,乾隆花園小戲臺邊上的竹籬笆竹亭子是用64000段金絲楠木一點點拼接起來的。所有文物修復都要保證兩三百年我們的後人要重新修復文物時,也能準確地看出最初使用的材料、工藝和技術,這是中國的工匠精神。

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呈現了許多故宮文物修復的新成果,也將科學態度下的工匠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就像譽為“男神”的西洋鐘錶師傅王津,十八世紀的鐘表在他的手裡錶針還能走得準,那水還流小鳥還叫,到點還敲鐘呢,背景還有音樂。讓單院長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紀錄片70%點讚的都是年輕人,他說:“我終於懂得了你們其實真正喜歡的還是有文化底蘊的東西。”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西洋鐘錶師傅王津

“研究性保護修繕”意味著這次文物修復不僅是對文物進行修繕和保護,還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以及傳統工藝的傳承。故宮建立了人類第一所文物醫院,是目前世界技術力量最強、專業設備最多、修復人員最多的博物館文物修復機構,由200名文物醫生組成,有23個科學實驗室和最先進的文物修復設備,如分子結構分析設備、文物專用CT機、顯微觀察設備、無損探傷設備等。同時故宮也培養25名志願者,專門講解文物修復的流程,並在控制時間和人數的前提下向社會公眾開放。

希望能讓觀眾瞭解到文物修復不僅依靠傳統工藝和經驗,也離不開現代科技,這是將古老文化和現代生活聯繫起來的重要橋樑,將故宮186萬件文物以更好的面貌呈現給觀眾。

單院長介紹到,每一件文物都要有自己的文物修復檔案和“病歷”,記錄文物的生命歷程,每一次修復都要經過各道工序的分析、檢測,探傷,得出診斷報告,確定修復方案,才能交到修復師手裡。“這些碎片文物起死回生,煥然一新,讓我們看到它們更多的故事,發現更多的歷史秘密,這也是文物醫院的價值所在。”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腦洞大開的故宮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一座博物館關鍵不是它雄偉的館舍,或者有多少藏品,甚至不在於它有多少觀眾,而在於觀眾們從中汲取到的精神財富。故宮在不斷地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資源,吃透文化資源,凝練成“我有他無”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創意產品,擴大故宮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我們不斷追蹤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追尋無限遠的傳播能力,同時尋找與今天社會生活的對接點,用文化影響人們生活。”他們研發了《故宮社區》APP,用戶可以建造房子,創造自己的線上數字生活;可以通過發表文章、閱讀或點贊他人的文章等方式來獲取積分和經驗值,升級自己的專屬府邸。

大家都說京城最不要錢的房子、最不要錢的地就在故宮。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觀眾認真聽講座

如今的故宮博物院,是絕對的“網紅”。這幅《乾隆皇帝大閱圖》的乾隆畫的真是讓人捉急,可這馬兒畫的真是逼真啊!於是故宮研究員們專門把這匹馬摳出來做成了大閱圖領帶、神駿水果叉。新時代的互聯網土著愛上了千百年前的古代文物,大有一種時空碰撞的意味。在單院長看來,每件文創產品要有趣但不惡搞,必須結合生活,讓人們在生活中能體驗,滿足公眾的不同需求。

故宮要吸引更多的公眾、推廣傳統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變的嚴肅面孔。故宮用年輕人的方式,加大了微博、微信的宣傳力度。淘寶文創賣萌,負責賺錢養家;官方微博矜持,負責貌美如花。平日不斷更新故宮的日常美照,用強烈的故宮元素和詩意的表達,讓觀眾們感受到故宮是一座活的城。比如前年一場“紫禁城的初雪”微博閱讀點擊量1450萬,去年一組“遇見紅月亮的紫禁城”組圖有2000萬點擊率。故宮始終保持著學習心態,並有意識地將故宮和互聯網傳播有效結合。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學生現場提問單霽翔院長

故宮以服務廣大觀眾為宗旨。為了讓觀眾們更好地享受遊覽故宮的樂趣,更好地體會故宮的文化,故宮博物院精心設計了冰窖觀眾服務中心,單院長建議大家“丟棄”過去來北京旅遊提倡的“遊故宮、登長城、吃烤鴨”三件事,反而機智地向大家介紹“新北京一日遊”口號:參觀故宮、登故宮城牆、吃故宮冰窖烤鴨。

單院長說,我們始終不忘總書記所說的,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上的文字都活起來。

我們要做的事情,好像幾輩子都做不完,但我們會慢慢來,希望大家再給故宮一點時間。

角樓上依舊光影斑駁 護城河面同樣淡淡波瀾

宮貓追著飄落的花瓣 神往兩個王朝的華章

看遍故宮的春夏秋冬 愛上故宮的前世今生

//

相信在日益健全的文物保護措施

和更加開放的文化氛圍滋養下

故宮也必將在下一個600年裡

繼續見證和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榮耀與輝煌

那時候 定還有一群華夏子孫

敬仰著這一方古城

♥♥♥♥♥

胡瑗大讲堂|您带我们“走”了一趟故宫,我们换以您现场的45次掌声

文字/曾夢淳 湯佳燁 金凌

攝影/梁珀榕

審核/龔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