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跑一次 義烏一窗受理逝者「身後事」

2018-07-17 10:1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龔望平 錢禕 義烏報道組 龔獻明

只需跑一次 义乌一窗受理逝者“身后事”

人死後,親屬為辦好其“身後事”還得跑多少次?義烏市江東街道供店村朱某用為其奶奶辦理火化手續時的歷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只需跑一次。在市民政、公安、衛計委、人社等部門相關人員的見證下,朱某隻花了幾分鐘時間,即在殯儀館辦好了與逝者相關聯的、需要跑政府部門的多項繁瑣“身後事”。

辦理死亡人員的“身後事”,以往並沒有那麼“簡單”,如果人是在醫院死亡的,其親屬在辦理火化手續時,需要到戶籍所在地的相關單位開具《死亡證明》,再到殯儀館辦理遺體安放、火化手續,而在辦理與逝者有關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個賬及喪葬費發放、生態葬獎補資金的發放等事項,還要再跑幾趟。如今,有關火化手續、戶口註銷、骨灰安放、死亡人員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個賬及喪葬費發放等手續,只要在殯儀館提供的“人員死亡部門聯辦單”上填寫好相關事項即可辦結,這樣的便民舉措給群眾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原先沒有個五六趟還真跑不下來。一個人如果是在救治機構外正常死亡或非正常死亡的,還要到當地衛生院或到事發地派出所開具《死亡證明》等。”據義烏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賈華傑介紹,人員死亡後涉及政府部門辦理事項的主要有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戶籍註銷、遺體安放與火化,喪葬撫卹金、骨灰堂安放補助、生態葬補助審批發放等。為逝者辦理“身後事”讓群眾跑酸了腿,也冷了百姓的心,更引起了義烏市領導及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

今年以來,義烏市民政部門就自我加壓,對此事進行了專題研究。義烏市編辦、公安、衛計委、人社、數管中心等多個部門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氣與擔當,積極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全力推進,並出臺了《關於人員死亡關聯事項“一窗受理、部門聯辦”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死亡人員關聯事項在市殯儀館實施“一窗受理、部門聯辦”。

根據該《方案》,人員死亡後,逝者親屬即可通知屬地派出所、鎮街衛生服務中心,由計生委與公安部門接報後將安排醫生、民警及時上門核實,開具《死亡證明》,由“要我跑”變成“他來跑”。家屬憑開具的《死亡證明》、逝者身份證、經辦人身份證到殯儀館辦理遺體安放、火化手續。

辦理完遺體安放、火化手續後,群眾也不需前往人社局、公安局、殯葬執法大隊等單位辦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個賬及喪葬費發放、戶籍註銷、生態葬獎補資金的發放等事項,而是由殯儀館代收公安戶籍註銷和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個賬及喪葬費發放、生態葬獎勵補助等表單材料。通過對人員死亡關聯事項的“部門聯辦”,實現死亡人員除火化外其它關聯事項的零跑、零證明和“一窗通辦”。

目前,義烏每年死亡人數約有5000例。對人員死亡關聯事項進行“一窗受理、部門聯辦”的殯葬改革事項落地後,每年可以為辦理死亡人員相關事項的群眾至少省跑兩萬趟。這也是義烏市新推行的對人員死亡關聯事項開展“一窗受理、部門聯辦”殯葬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