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身後事”全免費後 這個村又把白事答謝宴成本降到百元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入冬後的花溝村,大片褐色土地上,紅瓦村居顯出幾分暖意。近日,新京報記者專程走進這個沂蒙丘陵地帶最普通的村子,和村裡紅白理事會的成員聊了聊當地的殯葬風俗。記者發現,在村裡“紅白理事會”的帶動下,殯葬舊俗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就改變成簡潔卻不失莊重的“送行”,就連答謝宴花費也從過去上千元降低到百元。實際上,11月28日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就在山東沂水縣召開,沂水縣“惠民禮葬”為核心的殯葬改革受到廣泛關注,而花溝村的移風易俗故事,正是沂水殯葬改革試點不斷深入人心的縮影。

在公益食堂舉辦答謝宴 全村老少爺們都幫忙

花溝村,山東沂水縣道託鎮的一個自然村。站在村委會乾淨的院子裡,花溝村村書記、紅白理事會成員李德江告訴記者,全村只有200戶550口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留在家裡的老人靠種幾畝口糧田,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

李德江帶記者參觀了今年5月建成使用的公益食堂。在這座鐵皮結構的簡易房裡,屋子一角碼放著七八張矮腳方桌,數十把馬紮摞在牆角,“這些是公益食堂的部分家當,有白事的時候,就在院子裡搭灶炒菜做飯,招待主家親朋。”李德江說,“喪事所有環節全由紅白理事會張羅,包括廚師在內,都是村民義務幫忙,全村老少爺們能來的都會來,喪事一天內就能辦完,村民最多花個一兩百塊錢。”

據介紹,在公益食堂裡辦白事答謝宴,這在已經推行殯葬改革兩年多的沂水縣都算新事物。

沂水縣自2017年開始推行“全民惠葬”,截至2019年11月27日,全縣共有21752戶逝者家庭享受到“殯葬全免費”政策,戶均減負2.5萬元,累計節省社會殯葬支出近5億元,節約土地600多畝、木材2萬多方。

“但是,節省了‘身後事’的開銷,村民擔心如果不在答謝宴上辦得風光一些會被鄉親笑話。”李德江告訴記者,“紅白理事會成員都是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所以決定由理事會牽頭,幫著村民簡化殯葬環節,節省開支,包括把答謝宴放到公益食堂來,最終深受村民歡迎。”

“身后事”全免费后 这个村又把白事答谢宴成本降到百元

紅白理事會成員都是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者。新京報記者王紀辛 攝

辦喪事的錢省下了 村民間感情更深了

在沂蒙當地,按照習俗,逝者安葬當天,家屬要設宴答謝前來弔唁的親朋。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村民會選擇較好的飯館設答謝宴。據瞭解,白事宴席在當地一桌最少也要500元,多則上千元,一次宴請舉辦9桌以上。“打今年起,這筆錢在花溝村也省了。”

“身后事”全免费后 这个村又把白事答谢宴成本降到百元

沂水縣道託鎮花溝村支部委員會。新京報記者王紀辛 攝

李德江向記者介紹,“過去村民家裡有了白事,奔喪的親朋都送‘燒紙’,殯葬改革後,奔喪只需要交一元、兩元,最多十元,紅白理事會成員負責記賬,辦答謝宴的錢就從這筆錢裡出,最多花個一百來元,用於買菜,一場喪事辦下來,逝者家屬頂多花個一二百塊錢,就能辦得很圓滿。”

據瞭解,花溝村的公益食堂是沂水縣殯葬改革進程中的又一創新。“不用花那麼多錢了,農民自然高興,省錢是一方面,關鍵是通過一起忙活,村民之間的感情反倒更深了。”紅白理事會里另一位成員李德昌告訴記者。

在尊重傳統文化習俗的基礎上,讓群眾得到實惠,對此,臨沂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厚香認為,“村民自己操辦,既接地氣,又充滿人文關懷,這種做法其實也是留住‘鄉愁’的一種舉措。”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