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第一集 自然的饋贈

陝西地處中國內陸腹地,縱跨三個氣候帶,自然形成了陝北、關中、陝南三大區域。陝西的物種是豐富而樸素的。勤勞質樸的陝西人享受著自然的饋贈,用智慧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陝西美食。

小米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距今已有8千多年的歷史。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國傳出去的。在中國,最為有名的是陝北延安一帶的小米。那裡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因此,那裡出產的小米色澤金黃、顆粒渾圓,蛋白質含量高達13%。用小米熬製的粥黏糯芳香,營養豐富。小米可以單獨熬製,亦可添加大棗、紅豆、蓮子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粥。在中國北方,許多婦女生育後都用小米加紅糖調養身體,因此,小米粥亦有著“代參湯”的美譽。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蕎麥餄餎

在陝西,除了“小米加步槍”,還有一種極具個性的穀物——蕎麥。蕎麥在所有穀類中被稱為最有營養的食物,唐朝時,蕎麥由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現今蕎麥麵條在日本十分流行,因其豐富的營養和特殊的健康成分而頗受推崇。回到中國,陝西人將蕎麥用到極致。除了把蕎麥製作涼粉、煎餅、碗砣等風味美食外,最出名的當屬蕎麵餄餎。製作餄餎的時候需要一種特殊的器具——餄餎床子。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用這種器具壓制的餄餎口感筋道,涼拌起來十分爽口。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除此之外,還可以灌上幾勺溫熱的羊肉湯,再加上辣子、蒜茸、麻油、香醋、青菜,至此,羊肉與餄餎便達到了和諧如一的境界。

定邊鹽

陝西北部的定邊縣有一個鹽湖。那裡的食鹽開採,始於秦漢,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歷史。每年的三伏天是打鹽的黃金時刻,鹽農們常常頭頂烈日,腳下的滷水兩天就腐蝕爛一雙膠鞋。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八路軍359旅來到定邊鹽湖採鹽。當時的定邊鹽被譽為中央第一財政,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了大功。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定邊鹽是自然贈與定邊人的財富。數千年來,定邊鹽湖養育了一代代以打鹽為業的鹽農,也成就了人們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

第二集 主食的故事

南方吃米,北方食麵,陝西人更是將面的做法發揮到極致,僅麵條的種類就多達四五十種。“面”,以各式各樣的姿態,生動地講述著陝西的主食故事。

岐山哨子面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相傳岐山哨子面就起源於周朝,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正宗的岐山哨子面都是手擀麵,用大刀切細。煮出來口感筋道,看上去很光亮,幾乎是半透明的。此外,哨子講究五色俱全,黑木耳,黃雞蛋,綠韭菜,白豆腐以及用紅辣椒翻炒的肉丁,各種顏色一應俱全。細長筋道的麵條澆上鮮香酸辣的哨子湯,那味道怎一個“贊”字了得。

在關中農村,每逢婚喪嫁娶,哨子面都是當仁不讓的待客主食。在陝西人心目中,臊子面寄託著良好的希望和祝願。

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biang biang 面是關中的傳統風味麵食,陝西八大怪,其中“麵條像褲帶”就是指這種面。這彎彎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biang”二字,引出陝西人心底寬長,有稜有角,大苦大樂的爽快精神。Biangbiang麵筋軟滑溜,撈一碗麵到大老碗裡,放上各種調料和乾燥的辣椒麵,然後將半鐵勺燒焦的清油猛地往上一潑,立刻聽到“呲啦”的聲音。頓時,紅豔的辣椒散發出強烈的濃香。“辣”刺激著味蕾,“香”滋潤著喉頭。

一天辛苦勞作之後,捧著香噴噴的biangbiang面,蹲在自家門前,與鄉鄰們邊聊邊吃,這是陝西農民最樸素最簡單的快樂。

宮廷罐罐面

如果說陝西的各式麵條是民間的智慧結晶,那麼宮廷罐罐面則是血統純正,營養豐富的宮廷宴品。相傳,罐罐面專為皇帝和楊貴妃特製。面用得是上等刀削麵,湯中添加了枸杞、龍骨、長白參、老雞、牛肉等等,再用文火慢熬,小小的罐罐融合了完美地融合了十幾種珍貴食材的味道。那是一種源自唐代宮廷的奢侈享受,一種中國人對養生之道的永久訴求。

楊凌蘸水面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面白薄筋光,湯汪蒜辣香,湯麵分盆裝,越嚼越覺香”。這“湯麵分盆裝”說的便是陝西知名的蘸水面。蘸水面最大的特點是又長又寬,一根大約有五、六釐米寬,一米長。飯館的蘸水面基本都是論根賣,基本吃三、四根就可以吃得非常滿足了,這足以看出陝西人的實在與厚道。

好的蘸水面要達到“薄”“筋”“光”。湯汁的味道也很講究,湯內突出油潑生薑大蒜泥和油潑鮮紅辣子,再加上鮮醋和炒熟的西紅柿雞蛋花,即使只是小嚐一口湯,也會覺得香味滿腹,食慾大增。

滷肉菠菜面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菠菜面的綠,好似晶瑩的翡翠,糅合了肉的“香”和菜的“爽”,將“葷”與“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夾一縷菠菜面放在嘴裡,彷彿大口大口嚼著天然維生素。滷肉菠菜面色澤鮮亮,營養豐富。那翠綠的顏色,全部來自菠菜的汁,是徹徹底底的自然饋贈。

陝西花饃

對於陝西人來說,除了麵條,另一種最親切的主食就是饃了。像麵條一樣,饃也可以衍變出各種花樣,比如其中最神奇的當屬陝西花饃。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陝西花饃又稱禮饃、面花,盛行於關中和陝北。她既是一種普通的吃食,又是一種文化和藝術。婦女們用最普通的剪刀、木梳,製作出花鳥魚蟲、蝴蝶、蔬菜、水果等萬物生靈。面對這些造型樸素奇巧,寓意豐富的花饃,我們不由得讚歎勞動者靈巧的雙手和質樸的智慧。

麻食

如果說花饃帶著藝術的氣息,那麼燴麻食則屬於溫馨的“媽媽飯”。麻食是陝西一種特有的主食,外形酷似棗核,口感筋韌爽滑,是普通家庭調劑飲食花樣的飯食。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一鍋麻食從生到熟要經過熬煮汆燉燴燜各個階段,出鍋的時候調料已充分熬入鍋中,味道非常濃郁。麻食對主配料沒有嚴格要求,女主人可根據家人喜好放各種蔬菜,營養相當豐富。飯熟後,每人盛一碗,不需要其他菜式,全家悠閒地坐在一起邊吃邊聊,這便是吃麻食時最常見最溫馨的家庭場面。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麵食”是陝西人的絕對主食。普通的“麵粉”在陝西人手裡被任意創造,演變出幾十種麵條、數十種饃以及麻食、面片、涼皮等各類主食。對於“面”,陝西人有著特殊的情感。“面”,就是關於陝西的主食故事。

第三集——轉化的靈感

槐花麥飯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每年的清明時節,是槐花盛開的日子。那時,槐樹林裡洋溢著清香,流露著淡淡的甘甜之味。很多陝西人都有這樣的記憶:在自家的院子裡,大人們手握長幹打槐花枝,孩子撿落在地上的槐花。中午,媽媽把槐花用開水燙燙,捏去水分,再拌入麵粉和鹽放到蒸屜裡蒸。做好後,每人盛一碗,澆些調好的汁兒。每吃一口,都是滿嘴的清香,那味道真是鮮美極了!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黃桂稠酒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將米制成酒,是一種最古老的轉化藝術。在蒸餾酒發明以前,我們的老祖宗們一直喝的是一種米酒,也就是今天的“稠酒”。“稠酒”始於商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在 唐代,長安市已普遍售賣,時稱“玉浮樑”,未濾水的原汁稱“撇醅”。傳說中“貴妃醉酒”、“李白斗酒”中的“玉漿”正是黃桂稠酒的原汁——“撇醅”。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黃桂稠酒色白如玉,汁稠似乳、濃郁醇香,喝起來綿甜爽口。稠酒的酒精含量很低,所以弱婦幼和不善飲酒者,均可大碗來喝。過去,黃桂稠酒多為家傳,一代一代手工製做,數量不大,但風味卻保留了下來。如今,每到金風拂暑,西安城中居民都競相到稠酒店沽酒。民間有詩曰:“秋風吹渭水,稠酒滿長安。”

油炸柿子餅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每到深秋時節,西安的回民街總是能看到長長的隊伍。這個時候,西安人總是不忘嚐嚐一種美味的時令小吃——油炸柿子餅。

油炸柿子餅不是一般柿子能做的,她需要用陝西特有的火晶柿子。火晶柿子因顏色火亮、晶瑩剔透而得名。這種柿子果實小,果粉多,無核,肉質緻密,多汁,品質極好。用火晶柿子製成的油炸柿子餅,黃金燦燦,黏黏香香,味道好極了。

醪糟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以前,在陝西的小巷子裡,人們常能聽到“甜醪糟——”的吆喝。每到這時候,孩子們就會把擔子客圍住。擔子客便放下器具,往鍋裡舀一勺醪糟醅,再加一勺水,等水滾開之後再向裡面倒一個打糊的雞蛋,霎時間,一碗色澤如乳,汁甜如蜜的雞蛋醪糟便引得孩子們歡樂不已。

賈平凹先生曾寫了篇陝西小吃小識錄,醪糟就被放在了第一位。醪糟重在做醅,做醅的程序十分複雜。米泡多久,發酵多久,溫度多少,這些都需要做醅人根據情況控制。只有有經驗的人,才能做出最美味的醪糟醅。

無論是將花朵轉化成食物,還是將穀物轉化成飲品,這些充滿智慧的想象都是普通大眾的智慧結晶。這種文化值得我們一代代傳承下去。

第四集 味道的盛宴

不像四川的辣,北京的甜,對於五味,陝西人沒有特別的傾向,而是針對各種食材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巧妙運用各種味道,形成了陝西美食自己的味覺盛宴。

甑糕(甜)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陝西的小吃動輒就有上千年的歷史,許多漢字的讀音隨時間流傳了下來,比如biangbiang面,比如甄(jing)糕。

甑糕就是以“甑”蒸“糕”。甄是一種古人常用的炊器,如今只有在陝西還留有它的傳承。現在做甑糕,用的就是那種叫做甄的器具。一鍋甑糕,至少需要七八個小時,才能將糯米、紅棗和芸豆的“香”與“甜”全部滲入其中。甄糕做好後,上層的棗子早已變成棗泥,其中點綴著軟綿綿的芸豆。鏟一刀下去,既有米的白,也有棗的紅,紅白交映卻又不分明。夾上一塊,急吹兩下,熱乎乎的送進嘴裡,頓覺黏軟香甜、棗香撲鼻。

“甑~~~~~~~~~~~~~~~~~~~糕”, 甑字拖得極長,一個糕字收尾,這是包含秦韻的叫賣聲是很多關中人難以忘記的童年記憶。

油潑辣子(辣)

人們都知道四川人和湖南人喜歡吃辣,其實陝西人對辣椒也情有獨鍾。不過陝西人不吃幹辣面,而是喜歡油潑辣子。做油潑辣子,要用原汁的菜籽油燙出來的味道才是最好的。油溫的控制很講究,高了,辣子面會焦,燙出來的味道就會發苦;低了,就沒有辣子的香味,而是生油味。做油潑辣子,油溫要控制在八九成熱,邊倒邊攪,這時候獨特的香味會四處漂浮,滿街都能聞見。剛出鍋的熱饃饃,夾上剛潑好的油潑辣子,纂在手上吃,那味道火辣

剛出鍋的熱饃饃,夾上剛潑好的油潑辣子,纂在手上吃,那味道火辣辣,香噴噴,味道真是美極了。不知不覺,三四個油潑辣子夾饃已經進肚,吃完再喝兩口溫開水,不用吃別的,就非常滿足了。所以,陝西八大怪中,有“油潑辣子一道菜”的說法。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岐山醋(酸)

說起陝西美食,很多人會很快想起“岐山哨子面”、“岐山擀麵皮”、“岐山哨子肉”等等。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岐山是“陝菜之鄉”,成就這種種美味的正是岐山醋。要知道岐山醋有多香,只要觀察一個特點就夠了:很多人吃岐山哨子面的時候都喜歡喝哨子湯,甚至吃岐山擀麵皮時也要喝完裡面的一點點兒醋汁,這是因為岐山醋實在是太香了。岐山醋口有一種清香、醇香和酯香的混合香味,感柔和爽口,酸味濃郁。陝西人除了做哨子面、擀麵皮之外,拌涼菜也總要專門調些岐山醋提味兒。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岐山醋是中國食醋的發源地,至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追根溯源,如今知名的鎮江醋、山西陳醋都與岐山醋一脈相承。滄海桑田,歷史雖然在變遷,但岐山人家家做醋的風俗卻沿襲至今,岐山香醋是老祖宗留給岐山人最好的“傳家寶”。

洋芋叉叉(鹹)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土豆,是飯桌上一種再熟悉不過的食物。陝西人把土豆叫洋芋,對吃洋芋也十分有創意,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陝北的洋芋擦擦。洋芋擦擦遵循著西北菜少油不少鹽的風格,色澤金黃的土豆泛著淡淡的油光,吃起來既有薯條的口感和嚼頭,又有肉末紅椒的鮮香。在陝北,人們對“洋芋擦擦”的青睞,絕對超過了“肯德基”、“麥當勞”,特別是對那些年輕的女孩們,“洋芋擦擦”幾乎成了她們每天必須光顧的美食。

事實上,“洋芋擦擦”是人們以前缺衣少糧時候的普通農家飯。如今,人們習慣了大魚大肉,反倒是越發想念這種最質樸的吃食。對很多人來說,“洋芋擦擦”不僅僅是一種美味小吃,同時也承載著人們對往昔的追憶和懷念。

美食,實際上就是一場味覺的盛宴。味道,以千姿百態的身影,豐富著飯桌上的食物,調劑著人們的生活。

第五集 廚房的秘密

煎蒸煮炸燻烤悶燉,陝西人做飯,花樣層出不窮。這些做法看似簡單,實際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講究。“蒸”的火候,“炸”的油溫,“煮”的時間......每家廚房都有自己特別的秘密。

大荔帶把肘子(蒸)

所謂“帶把肘子”,就一定要“帶把”,也就是帶著豬爪才行。具體的做法就是要用刀在正中由肘頭向肘把沿著腿將皮剖開,剔去腿骨兩邊的肉,底部骨與肉要相聯,使骨頭露出,因此這道菜造型十分別致。帶把肘子色呈棗紅,要保持這種誘人的顏色,在蒸制時一定要控制好火候,這正是對廚師的考驗。成功的帶把肘子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品嚼味長,讓人慾罷不能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帶把肘子在《中國菜譜》秦菜部分被列為第一名菜。據傳,這道菜源於明朝弘治年間,是一道正宗的官菜,迄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今天,陝西大荔仍留有上百年的肘子湯料引子,保留著對這道陝西第一名菜最正宗的傳承。

炸油糕(炸)

圓如餅,形似鼓,色如銅,香味撲鼻,外酥內嫩,甜香爽口,這說的正是陝西一種家喻戶曉的小吃——炸油糕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印象中,每年端午節,街上的油糕攤旁總是擠滿了人。兒時的記憶裡,油糕總是黃燦燦的,如果是剛出鍋的油糕,外面還會泛著亮晶晶的油泡泡,咬一口,油糕皮真是酥脆地要掉渣。往裡一瞧,油糕裡燒熱的白糖流來流去,十分漂亮。再咬一口,便是又脆又甜的味道了。要炸出好的油糕,對油溫的控制非常重要。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炸”是再平常不過的烹飪詞語,但要炸得酥,炸得脆,卻又屬於廚房裡的秘密。

牛羊肉泡饃(煮)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要問牛羊肉泡饃有多好吃,簡單地看看歷史記載就明白了: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惟羊羹”的讚美詩句。明崇禎年間,西安開設了專營牛羊肉泡饃的“天賜樓”。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居西安,曾慕名來此品嚐,倍加讚揚。1936年,國民黨將領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用牛羊肉泡饃宴請蔣介石。1947年,國民黨競選國大代表時,曾用牛羊肉泡饃拉選票。當時報紙標題有:“君欲競選國大代,請客先吃羊肉泡”。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好的牛羊肉泡饃,關鍵在於“煮”。煮得好,便肉爛湯濃,肥而不膩,香氣四溢,食後回味無窮。與肉合烹的“飥飥饃”,酥脆幹香,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隨意掰出各種大小的饃瓣。吃牛羊肉泡饃時,陝西人也常常調入糖蒜,或香萊、辣子醬、芝麻油之類的佐料。吃後飲“高湯”一碗,異香滿口,頓覺神清氣爽,精神倍增。

石子饃(烤)

陝西的小吃動輒就有上千年的歷史,這其中,歷史最最久遠的,恐怕要數石子饃了。這是一種被稱為“活化石”的饃饃。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石子饃可以遠溯到石器時代,是先民由生食轉入熟食之後,用最原始的方法加工製成的食品。之所以稱為“石子饃”,是因為傳統上,製作這種饃饃要用小鵝卵石。滾燙的鵝卵石烘焙的饃饃,餅面凹凸有致,色半黃,咬一口,松美異常。常見的石子饃有薄厚兩種。薄的酥脆,厚的酥軟。製作石子饃不需要添加太多調料,為了提味有時會加些芝麻或油脂。製作這種饃饃的訣竅在於“烤”的工藝。烤的太過,饃饃會發苦,烤的時間不到,酥的口感便出不來。

“烤”,這種原始的烹飪方法,至今仍然豐富著我們的美食。

做飯的方式看似只有寥寥數種,但要駕馭好,卻絕不簡單。一間小小的廚房裡,蘊藏著的是無盡的智慧和秘密。

第六集 完美的搭配

陝西的很多小吃可謂全國一絕,一絕與一絕的搭配,不知道可不可以稱為完美呢?

陝西涼皮+肉夾饃+棗沫糊

陝西涼皮,肉夾饃,棗沫糊,這三種都是陝西大名鼎鼎的小吃。陝西人是爽快的,一家小店裡,顧客絕對可以一次吃到過癮。有涼皮的地方就有肉夾饃,有肉夾饃的地方也必有棗沫糊。這三種美味的結合,那是絕美的搭配。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首先說說陝西涼皮。其實陝西涼皮跟麵條一樣,只是一個總稱。具體看,麵皮有很多種,因材料不同,涼皮分成麵皮、米皮、黑米皮、魔芋皮、醋粉皮等等。在製作方法上,涼皮也五花八門,比如蒸麵皮、擀麵皮、烙麵皮等。在眾多涼皮種,最被認可的是“麵筋涼皮”的筋道,“漢中米皮”的香軟,“麻醬涼皮”的“香”和岐山擀麵皮的“筋道與香辣”。一碗涼皮,拌上簡單的菜絲,油香的辣椒刺激著人們的視覺和味覺......涼皮,是炎炎夏日裡難以抵擋的美味。

“肉夾饃”的叫法是古漢語的倒裝句式,其意為“肉夾於饃中”。陝西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便有了“中國漢堡包”的肉夾饃。肉夾饃,實際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臘汁肉與白吉饃合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上好的臘汁肉要用陳年老湯,再加上師傅嫻熟的火攻技藝,烹製成的肉往往濃郁醇香,入口即化。那色澤,那氣味,那肉質,那味道,怎一個“美”字了得。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棗沫糊,又叫棗肉沫糊,是陝西關中一帶著名風味小吃,最出名的要數“同州棗沫糊”。著名的同州棗沫糊,源於唐代,是以當地“三大寶”之一的“馬

牙棗”為主料製作的,這種棗形大,皮薄,肉厚,質嫩,汁多味甜。用大棗製成的沫糊,色紅味甜,滑潤可口,回味無窮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一口涼皮,一口肉夾饃,一口棗沫糊,這是陝西小吃中最經典的美味搭配。

肉丸胡辣湯+坨坨饃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肉丸糊辣湯是西安回民清真小吃,西安人最受歡迎的早餐之一。胡辣湯用牛羊骨熬製,湯裡放入渾圓的牛肉丸子和切塊的土豆,蓮花白,胡籮卜,菜花、芹菜等等,最後勾芡而成。陝西人喝胡辣湯前喜歡澆一勺店家精心熬製的辣椒油,吃罷舌尖發麻,微微冒汗,渾身舒坦。吃肉丸胡辣湯一定要配陀陀饃,地道的坨坨饃外焦裡嫩,酥香可口。

一邊喝著胡辣湯,一邊吃著坨坨饃,那是陝西人每天清晨最簡單的小幸福。

鍋盔+八寶辣子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陝西八大怪,烙饃像鍋蓋”。這如鍋蓋一般大的饃,就是陝西著名的鍋盔。

鍋盔的種類有很多,可製成椒鹽鍋盔、蔥香鍋盔、五香鍋盔、香椒葉鍋盔、鹹甜鍋盔、夾酥鍋盔、油酥鍋盔等等。鍋盔最大的特點是要用油和麵,用文火炕制。這樣製成的鍋盔中空、外酥、裡起層,邊厚、吸汁不漏湯。鍋盔夾八寶辣子是絕配。

八寶辣子也是陝西廣為流傳的名食,百吃不厭。製作八寶辣子用得是肉厚油大,辣香純正的秦椒。幹辣椒、胡蘿蔔、蒜苗、土豆丁、油炸花生米、玫瑰鹹菜、炸豆腐、肉末共同構成“八寶”,共同成就了讓人垂涎三尺的八寶辣子。

舌尖上的陝西(七集完整版)

將美味的八寶辣子,夾入剛出鍋的鍋盔裡,熱騰騰的面香立即將肉香烘托到極致。這鍋盔與八寶辣子的結合便又構成了陝西小吃中獨一無二的絕配。

第七集 無盡的智慧

美食不僅僅是美味的吃食,她凝結著人們最質樸的智慧,亦是一種歷史的積澱。純樸的陝西人,用簡單的食材,用古老的器具,在廚房裡發揮著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創造出品類繁多的各色美食。對於外地人,這種智慧帶給他們味覺的享受和新鮮的體驗。對於陝西人,這豐富的美味是小小的幸福,而對於外地遊子,美食承載著他們對家鄉的眷戀。

其實,陝西的美食用三言兩語是不可能說完的。除了涼皮、肉夾饃、岐山哨子面、甄糕、牛羊肉泡饃等經典美食,陝西各地都有自己的與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