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保護的盔犀鳥

亟待保護的盔犀鳥

本文作者

盔犀鳥隸屬於佛法僧目犀鳥科。主要分佈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體長可達1m以上,是亞洲個頭最大的犀鳥(但體重比雙角犀鳥略輕)。

亟待保護的盔犀鳥

盔犀鳥圖片 來自網絡

犀鳥的頭頂上一般都有頭盔狀角質凸起,這個結構被稱作盔突。對於一種會飛的動物來說,體重自然越輕越好。大部分犀鳥的盔突都不是實心的,在角質(較)光滑外殼下有蜂巢狀或海綿狀的角質組織做支撐。對於它們來說,盔突的功能可以有兩個:1 性炫示;2 鳴叫時當做共鳴腔。

亟待保護的盔犀鳥

犀鳥 來自網絡

而盔犀鳥的盔突是實心的,且質地和象牙頗為類似。於是,盔犀鳥的腦袋自然就很沉重。

亟待保護的盔犀鳥

盔犀鳥的盔突是實心的 來自網絡

對於盔犀鳥來說,其盔突是種內鬥爭的武器。在求偶時,雄性盔犀鳥會利用沉重的“頭槌”互相攻擊。它的脂腺會分泌出紅色的蠟質液體,能夠染紅其本是黃色的盔突。配上黑白相間的羽毛,盔犀鳥看起來異常威武。

盔犀鳥盔突的重量,能夠達到其體重的11%。一般的犀鳥都是頭重腳輕的,更何況是盔犀鳥。這使得它們的飛行能力不怎麼強。但適應於以果實為食,又生活在熱帶,它們本來就不需要太強的飛行能力。它的個頭大,小型捕食者對它們無可奈何,這種鳥的適應性本不差。

中國的士大夫階層看上了它們的漂亮腦袋,將其視作稀有的工藝品原材料,這個對其生存有利的性狀看起來就沒那麼美好了。因為這個原因對盔犀鳥的捕獵,在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威脅到盔犀鳥的生存——但現在的情況發生了變化。

東南亞的人口增長,大量的森林被砍伐,為了獲取木料和獲取耕地。這導致了許多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被破壞。盔犀鳥的數量銳減。20世紀50年代,盔犀鳥在新加坡滅絕。

值得慶幸的是在比較偏遠的地區尚有一些棲息地保留了下來,盔犀鳥的種群得以延續。目前,在IUCN的紅色名錄當中,這種大鳥處於近危等級(NT),其數量處於減少的狀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收藏界對鶴頂紅的需求,將對盔犀鳥的生存產生較大的影響。

目前,盔犀鳥位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1當中。中國已簽署CITES,因此,盔犀鳥在我國等同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本身和其製品是禁止出售的。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等特殊情況,需要出售、收購、利用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

亟待保護的盔犀鳥

禁止販賣盔犀鳥製品 來自網絡

亟待保護的盔犀鳥

保護盔犀鳥 來自網絡

亟待保護的盔犀鳥

本文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