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他說我是雲南蟲變的!

2015年,《鬼吹燈之尋龍訣》上映,可謂是好評如潮,收穫了16.82億的票房成績。在電影中,懸疑的色彩,探險、盜墓的特殊題材讓人看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時隔三年,《鬼吹燈》以《雲南蟲谷》為話題來上映,而《雲南蟲谷》也是被網友稱為鬼吹燈系列裡最經典的一個篇章。

媽媽,他說我是雲南蟲變的!

先給大家劇透一下里面的場景以及可怕的生物!

故事講了胡八一等人由於之前探險,身上出現了危及眾人性命的眼球印記,為了解除印記,他們再探古墓奇險。他們到了古滇國秘密地下水道,遭遇千年痋術機關,深入叢林之中,又經歷了層層考驗。最終,他們來到獻王墓入口,然而更大的挑戰也接踵而至… …

媽媽,他說我是雲南蟲變的!

媽媽,他說我是雲南蟲變的!

刀齒蝰魚,食人魚

媽媽,他說我是雲南蟲變的!

青鱗巨蟒

是不是毛骨悚然:以後再也不敢去雲南,萬一遇到這樣的雲南蟲咋辦?下面,D叔告訴大家一個真相:其實雲南蟲真的存在,你每天都能見到“雲南蟲”!什麼你不在雲南?那你也每天都見到“雲南蟲”!

相傳,在距今約5.3億年前一個被稱為寒武紀的地質歷史時期,地球上在2000多萬年時間內突然湧現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它們不約而同的迅速起源、繁衍、進化。包括節肢、腕足、蠕形、海綿、脊索動物等等一系列與現代動物形態基本相同的動物在地球上來了個“集體亮相”,形成了多種門類動物同時存在的繁榮景象,被古生物學家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中國雲南澄江生物群、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和凱里生物群構成世界三大頁岩型生物群,為寒武紀的地質歷史時期的生命大爆發提供了證據。

媽媽,他說我是雲南蟲變的!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1984年7月1日,一個重大的發現轟動了全世界的古生物學界。那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年輕的助理研究員侯先光在澄江縣帽天山一帶進行科研考察時,首次發掘出大量古生物化石。而後經過中外科學家不斷髮掘採集,共獲得寒武紀早期軟體動物化石標本3萬餘塊。這些從未出現過的生物,被科學家們以採集地的名字命名,如撫仙湖蟲、帽天山蟲、跨馬蟲、尖峰蟲、雲南蟲等。澄江化石保持著完美的立體狀,其姿態千奇百怪,有站立、爬行、進食、鑽孔等。更讓人激動的是,澄江化石不僅清晰保留著動物的表皮,90%以上還保留了諸如眼睛、附肢、口器、消化道及其中的食物,甚至還有大量遺蹟化石如糞便、運動跡等。這對於準確把握古生物習性與內部結構,恢復古地理環境等有著重要的意義。

媽媽,他說我是雲南蟲變的!

澄江動物群發現地

澄江生物群的發現,最大意義首先在於珍稀地保存了生物活著時軟體組織印痕,使人類能清晰地瞭解億年前海洋生物總體面貌、早期動物組織結構、形態功能及與此關聯的生態系統和食物鏈模式,成為窺視當時生命世界的極佳“窗口”(侯先光等,1999)。

也是在這次重大發現的基礎上,侯先光先生在1991年發現並命名了雲南蟲。這個小東西一般體長3至4釐米,大者可達6釐米,身體前部有一個向前開口的漏斗狀的吻,背部有23個左右的骨骼化肌節,身體中部有一條腸索狀構造貫穿頭尾,其下有4對生殖腺。

媽媽,他說我是雲南蟲變的!

背部分節

背部最後一分節延伸出去形成尾狀突起,末端變尖。由於標本保存不一的問題,分節數目還沒有確定,但普遍認為在24個左右。

媽媽,他說我是雲南蟲變的!

媽媽,他說我是雲南蟲變的!

弓形鰓

雲南蟲身體前端有數對彎曲的柱狀結構,固著於背、腹兩個板狀結構之上,這三者圍成的腔體直接連接於腸道之前。柱狀結構上部固著處更靠近身體的前端,因此所有柱狀結構都呈上部前傾的狀態。每個柱狀結構具一個絲狀體。目前普遍認為這些柱狀結構是雲南蟲的鰓為區分脊索動物所獨有的鰓弓,我們將之稱為弓形鰓,其上的絲狀體為鰓絲,可能同時具有呼吸與濾食功能(李宜真,2011)。

BTW,雲南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脊索或半索動物。這個誕生於5.3億年前的脊索生物,被認為是一切脊椎動物--包括人類的元祖!換句話說--我們都是雲南蟲變的!

從生活在5.3億年前的“雲南蟲”,到生活在4.2億年前的“夢幻鬼魚”,再到1500萬年前勇敢走出森林的臘瑪古猿以及後來廣為人知的元謀人。人類一路走來,盡顯大自然的神奇。在地球存在的這46億年間,發生了無數人類不曾知曉或是無法解釋的事情。這些事情讓人們吃驚又著迷,促生了許多神話傳說更激發了人類的想象力,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精神文明。意識到自己生活在地球這樣一個多彩的宇宙個體上,是不是瞬間覺得自己很富有了呢。

參考文獻:李宜真. 澄江生物群中雲南蟲的系統研究[D].雲南大學,2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