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他说我是云南虫变的!

2015年,《鬼吹灯之寻龙诀》上映,可谓是好评如潮,收获了16.82亿的票房成绩。在电影中,悬疑的色彩,探险、盗墓的特殊题材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时隔三年,《鬼吹灯》以《云南虫谷》为话题来上映,而《云南虫谷》也是被网友称为鬼吹灯系列里最经典的一个篇章。

妈妈,他说我是云南虫变的!

先给大家剧透一下里面的场景以及可怕的生物!

故事讲了胡八一等人由于之前探险,身上出现了危及众人性命的眼球印记,为了解除印记,他们再探古墓奇险。他们到了古滇国秘密地下水道,遭遇千年痋术机关,深入丛林之中,又经历了层层考验。最终,他们来到献王墓入口,然而更大的挑战也接踵而至… …

妈妈,他说我是云南虫变的!

妈妈,他说我是云南虫变的!

刀齿蝰鱼,食人鱼

妈妈,他说我是云南虫变的!

青鳞巨蟒

是不是毛骨悚然:以后再也不敢去云南,万一遇到这样的云南虫咋办?下面,D叔告诉大家一个真相:其实云南虫真的存在,你每天都能见到“云南虫”!什么你不在云南?那你也每天都见到“云南虫”!

相传,在距今约5.3亿年前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的迅速起源、繁衍、进化。包括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等等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地球上来了个“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存在的繁荣景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中国云南澄江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凯里生物群构成世界三大页岩型生物群,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命大爆发提供了证据。

妈妈,他说我是云南虫变的!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1984年7月1日,一个重大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的古生物学界。那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年轻的助理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一带进行科研考察时,首次发掘出大量古生物化石。而后经过中外科学家不断发掘采集,共获得寒武纪早期软体动物化石标本3万余块。这些从未出现过的生物,被科学家们以采集地的名字命名,如抚仙湖虫、帽天山虫、跨马虫、尖峰虫、云南虫等。澄江化石保持着完美的立体状,其姿态千奇百怪,有站立、爬行、进食、钻孔等。更让人激动的是,澄江化石不仅清晰保留着动物的表皮,90%以上还保留了诸如眼睛、附肢、口器、消化道及其中的食物,甚至还有大量遗迹化石如粪便、运动迹等。这对于准确把握古生物习性与内部结构,恢复古地理环境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妈妈,他说我是云南虫变的!

澄江动物群发现地

澄江生物群的发现,最大意义首先在于珍稀地保存了生物活着时软体组织印痕,使人类能清晰地了解亿年前海洋生物总体面貌、早期动物组织结构、形态功能及与此关联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模式,成为窥视当时生命世界的极佳“窗口”(侯先光等,1999)。

也是在这次重大发现的基础上,侯先光先生在1991年发现并命名了云南虫。这个小东西一般体长3至4厘米,大者可达6厘米,身体前部有一个向前开口的漏斗状的吻,背部有23个左右的骨骼化肌节,身体中部有一条肠索状构造贯穿头尾,其下有4对生殖腺。

妈妈,他说我是云南虫变的!

背部分节

背部最后一分节延伸出去形成尾状突起,末端变尖。由于标本保存不一的问题,分节数目还没有确定,但普遍认为在24个左右。

妈妈,他说我是云南虫变的!

妈妈,他说我是云南虫变的!

弓形鳃

云南虫身体前端有数对弯曲的柱状结构,固着于背、腹两个板状结构之上,这三者围成的腔体直接连接于肠道之前。柱状结构上部固着处更靠近身体的前端,因此所有柱状结构都呈上部前倾的状态。每个柱状结构具一个丝状体。目前普遍认为这些柱状结构是云南虫的鳃为区分脊索动物所独有的鳃弓,我们将之称为弓形鳃,其上的丝状体为鳃丝,可能同时具有呼吸与滤食功能(李宜真,2011)。

BTW,云南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脊索或半索动物。这个诞生于5.3亿年前的脊索生物,被认为是一切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元祖!换句话说--我们都是云南虫变的!

从生活在5.3亿年前的“云南虫”,到生活在4.2亿年前的“梦幻鬼鱼”,再到1500万年前勇敢走出森林的腊玛古猿以及后来广为人知的元谋人。人类一路走来,尽显大自然的神奇。在地球存在的这46亿年间,发生了无数人类不曾知晓或是无法解释的事情。这些事情让人们吃惊又着迷,促生了许多神话传说更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明。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地球这样一个多彩的宇宙个体上,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很富有了呢。

参考文献:李宜真. 澄江生物群中云南虫的系统研究[D].云南大学,2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