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那麼多藥店沒有一個因虧本倒閉的?

一個小淘氣


我們家小區門口的藥店,兩年之內已換了幾個門臉了,最終,掛上了一個連鎖藥店的招牌才活了下來。

很多人都覺得藥店很賺錢是暴利行業,但斑馬消費通過分析連鎖藥店行業上市公司的情況後發現,該行業的毛利率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

比如老百姓醫藥零售的毛利率為37.92%;益豐藥房零售毛利率為38.71%;一心堂41.05%;大參林39.17%。

醫藥行業歷來是國家重點管控的行業,也是中國醫療改革的重要一環。如今,國家已取消了公立醫藥的藥品加成,改變之前以藥養醫的模式。所以,同樣的藥品醫院的價格普遍較藥店便宜,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個體藥店沒有集中採購優勢,將在新的競爭環境下越發難以生存。

通過對幾家連鎖藥店上市公司分析,他們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後,藉助資本的力量四處擴張勢力範圍,對區域連鎖藥店的收購,成為他們對外擴張的一個主要方式。

也就是說,未來藥店的連鎖化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資源也會越來越集中。沒有規模優勢的藥店,要麼尋求行業巨頭的收購,要麼只能等死。


斑馬消費


最近感冒,引起鼻竇炎,因為之前有治療鼻竇炎的經驗。就去藥店賣了鼻炎康和阿莫西林,花了53塊錢,當時就覺得這藥有點貴,但也沒多想買了就買了,方便啊。回去吃了三天,沒見好轉,於是去了附近的區級總醫院,二甲吧,給醫生說了一下情況,醫生先讓做了個ct,245元,確實ct很強大,從ct室出來,醫生就能直接在電腦上看結果了。果不其然,這次可能因為過年期間,感冒時間較長,導致鼻竇炎驗證比較嚴重,從ct看鼻竇,額竇都充滿了積液,正常情況是空腔。醫生藥時詢問家裡還有沒有治療的藥,有的話就不重複開了。買的藥正好吃完了,於是醫生重新開了藥。其中就有阿莫西林,就這個藥,醫院開出來的7塊錢,50粒每盒,而我在藥店買的阿莫西林20元,24粒每盒,看出來了吧,差價6倍左右了吧。

上面都是引子,下面著重總結:

1.醫院目前的普通基礎用藥普遍比藥店便宜很多,一般看病建議去醫院。一是有醫生指導,二是醫院的藥便宜,三是醫院有先進的檢查設備,能摸清病情到什麼程度,這樣才能給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2.藥店藥品價格比醫院貴那麼多為什麼還能生存?當前的醫保問題,每個人都有醫保卡,大家都覺得醫保卡里面的錢取不出來,不花掉就虧了,於是有的自己有點不舒服不去醫院了,藥店刷卡買點算了。不是自己生病,家裡人生病沒有醫保的,也用自己的醫保卡去藥店刷卡買藥,反正藥店也不會核實是不是自己用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藥店現在就不賣便宜的藥,哪家藥利潤高賣哪家,這樣就給藥店留下了生存空間

3.藥店不同醫院,不會引起社會上的道德風險,也不會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這就就比醫院在盈利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

隨著這幾年國家高校擴招政策帶來的政策紅利,各個行業專業人才配備相對到位。各級醫療機構也是如此,現在一般社區醫院的醫生恐怕不少都是本科學歷了吧。

最後給大家一點建議,看病去正規醫院,感冒發燒的去社區醫院,需要做檢查什麼的可以去二甲醫院,二甲醫療水平也可以,我老丈人的心臟支架手術就在縣級醫院順利完成了。不要一有病就往三甲跑,不單掛號難,哪裡的藥真貴因為很多都是進口藥,當然醫療人才也很貴,三甲醫院的博士大把。


只說乾貨


看你們回答的我都著急。一邊是客戶拼命的誇大藥暴利,一邊是藥房老闆拼命的哭窮。大家說的都對,但都不全面。我不是藥房老闆,但是天天工作跟藥房打交道。所以我的回答最客觀。

1、首先,做生意不是說的那麼簡單。都那麼暴利大家都去開藥房好了。生意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打價格戰。每個藥房都有的藥肯定不賺錢,甚至虧錢。比如說三九感冒靈,進價10.2元,好多都賣10元。說出來好多人不相信。怎麼虧錢都賣?因為這個藥老百姓都主動要這個藥,家家都賣,所以導致打價格戰。再比如特一止咳寶,統一零售價要求賣26,病人實際上買的價格有24的有22元甚至有20元買到的。商家為了搶生意,都想壓低價格。反正大家記住,電視廣告產品都不怎麼賺錢。藥房老闆也不願意賣。比如廣告最多的白雲山舒筋健腰丸,零售價大概800左右,藥房老闆就賺100多。還佔用資金。有的人可能說了,800塊錢賺100塊錢還不滿意了?但是你要知道,這個藥藥房一個月能賣幾盒?一句話,電視廣告藥,藥店不賺錢廠家賺錢。你看幾乎所有的藥房老闆都會把三九感冒靈放在不顯眼的位置。

2、三甲醫院開的藥也不怎麼賺錢。也是藥房老闆不願意賣的。有名的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進價38元39元左右,零售價有賣40的有賣42的。都不賺錢。比如前段時間流感。磷酸奧司他韋大家都搶,零售價五十多,這個藥店老闆也不賺錢。

3、還有好多大廠家的藥也不賺錢。比如最有名的白雲山消渴丸,藥店老闆都恨透了,最多賺一塊錢。沒辦法,不賣也不行,糖尿病人都指名要這種藥。還有同仁堂還多藥,都不賺錢。

4、但是,總體藥品行業相對別的生意,利潤還是可以的。就看你怎麼做了。比如說,保健品,那個肯定賺錢,還暴利。就看藥房老闆會不會推薦了。舉個例子,小孩拉肚子,一塊錢的土黴素就搞好了。有的藥房老闆會推薦的,加個十幾塊的別的止瀉藥,這樣就賺點錢。假如老闆再推薦個三四百的益生菌,還是治療拉肚子,那就賺的多了。某個大品牌大廠家的益生菌,出廠之後,省級代理商加價,市級代理商加價,縣區級拿到價格是98元,賣給藥房老闆198元,賣給病人298元。你看看你利潤吧。(省級市級加價很低,二十塊錢左右)好多人肯定說了,那這保健品太賺錢了。但有個重要問題不要忽視,不是每個拉肚子的小孩都會花大價錢買益生菌。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藥房老闆買奔馳寶馬有的藥房老闆幹幾個月門面轉讓了。只有會推薦藥,你才能賺錢。所以,藥房老闆主動推薦的藥都很賺錢。比如有種顆粒,進價10元,零售20元。這樣老闆賺10元。不算多,也不錯。假如這個藥房老闆會推薦藥,賣藥厲害,廠家會跟老闆說,你多進我們的顆粒,進一盒顆粒再送一盒膠囊,膠囊零售15元。這下就賺多了。等於說10本錢,進了2種藥,賺了25元。所以說藥房老闆生意越好,廠家優惠政策越大越賺錢。反之,生意越不行的。越享受不到廠家政策,就越不賺錢。

5、那什麼樣的藥房老闆會推薦藥呢?要知道,病人買藥是為了治病。所以所有藥房老闆賣藥是把病人治好才是第一位。如果說是醫生開的藥房就容易賺錢。比如你在當地是個有名的兒科醫生,你給拉肚子小孩推薦益生菌,家長肯定願意買。放心啊。假如你這個醫生普通的感冒都治不好,你推薦三四百的藥,患者會買嗎??另外,藥房老闆不僅是醫生會治病,更需要有經營頭腦。比如,一個患者買黃連上清片,有三四塊也有二十多塊的。那你就傻乎乎推薦三四塊的,效果都差不多。你永遠不賺錢。

總之,買藥,買廣告產品的,買三家醫院開的,買老闆不推薦放在藥櫃最下層的,買每家藥房都有的,肯定不會吃虧的。


幸福的增函數


謝邀,藥店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雖不常光顧,但花銷卻不淺的地方。於街頭巷尾我們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藥店,無論是連鎖的還是自營的,是朝八晚九的還是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雖然看似冷冷清清,但是這麼多藥店當中沒有一個因虧本倒閉的。我們不僅會產生疑問,這藥店靠什麼掙錢呢?

首先,在藥店中,藥品的種類雖多,但分類卻十分明確,同一種類藥品的藥效大致相同,人們去藥店購買藥品是十分明瞭的,不會像買衣服買鞋那樣一逛就猶如掉進了視覺黑洞,這也想要,那也想要,在糾結中遲遲不做最終決定,所以不會造成人流密集的現象。從踏進店門到離開不過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在某一時間段來看,藥店的客流量不大,但從一天總的角度來看去藥店的人數還是很多的。

其次,我們來談一談藥店的利潤。由藥品零售價格與生產成本之比,可知眾多藥品的零售價在生產成本的3倍以上,就拿平常的感冒、腹瀉來說吧,這樣的小病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吃藥來解決,但是在大一點的醫院售價為七元的阿莫西林,藥店可能就會貴出5~6倍來。

所以將藥品列入暴利行業,似乎一點也不冤枉。據相關人員調查,從藥品出廠到最終落到消費者手裡,企業大概只有15%的利潤,剩下的在流通領域,其中大部分落在醫院裡。這種現象,稱之為藥價虛高。即使藥品平均降價45%,藥店依然有利可圖。

現在很多家藥店也不僅僅侷限於只售賣藥品,還賣起了護膚品、生活用品、食品。甚至夏季冷飲,冬季熱茶。俗話說得好:“沒有你想不到的,只有我做不到的。”這部分商品主要銷售給一些手持醫保卡的人群,一些單位福利好,每月會定期向醫保卡里為職工存錢買小藥,對於年輕職工來說,平時患病機率較少,所以就會用醫保卡里的錢購買一些日常用的保健品給父母或買一些護膚品、洗髮液、洗衣液等家用。而藥店裡這些商品的利潤是非常大的。

最後,我國對於醫藥方面有相關的政策方針,大多企業單位都有醫療保險政策。在藥店中我們大多可以看到支持醫療卡,而且人們對於自身健康逐漸的重視及自身問題的瞭解。使人們對於藥店不那麼諱之如疾。大部分人願意就自身的小問題同藥師進行交流,這在某些方面促進了藥店的發展。

並且大多數的藥店地理位置優越,小區樓下或是繁華的街區,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方便,也為自身帶來了一定的人氣,增加了銷售額度,怎還會有虧本倒閉之說呢?


坤鵬論


藥店不虧損倒閉有幾個原因,第一藥品監管比較嚴格,受網絡衝擊比較小,在各行各業都受網絡購物衝擊的影響一遍慘淡銷售下滑的情況,藥品的網絡銷售佔比還比較低,馬雲也攻不破這個行業。但是我預計藥店每一年實體店的佔比會下滑0.5%,網絡會上升0.5%,尤其是保健品網絡銷售佔比很高,保健品在藥店佔的份額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很多藥店在開發母嬰用品尤其是奶粉在藥店的銷售來彌補保健品下滑帶來的影響。



第二藥品相對來說大部分人不熟悉,不專業,不熟悉不懂那就得藉助專業人士,店員和醫生,那你讓他幫助了他肯定給你推薦比較貴一點的藥品,利潤高的藥品,這樣藥店的利潤就有了,我是做藥品全國代理的,進藥店的藥品不達到70%的毛利藥店根本就不讓進,更別說主推了。第三藥品市場確實很大,又是剛需,我們公司每次新員工培訓都會有一個問題,你認為是服裝的銷售額大還是藥品的銷售額大?藥品的銷售額居然大於服裝,讓人不敢想象,隨著老齡化的到來,藥品的銷售還會增加。



第四,藥店並非不倒閉,只是倒閉了轉讓了他們在內部人員之間轉讓,因為辦藥店手續比一般的店複雜得多,而且在有的地方還有限制,那就成了稀缺資源了,成了稀缺資源就可以執照賣錢,醫藥行業有自己內部的交易渠道,外行的人不熟悉,他不會象其他行業一樣掛個轉讓的牌子在門口,你感覺沒有倒閉的,其實轉讓的不少,不信你去他們專業的平臺醫藥併購信息網看看?



創業特種兵


因為藥店行業,它的收入比較穩定,不像飯店時裝店那樣容易受經濟衝擊,但凡是現在說藥店是暴利的,都是沒玩過藥店的或聽別人說的。

目前的連鎖藥店裡面,做的比較好的毛利率大概是40%左右,但自身的成本會達到38%,也就是說,你的淨利潤大概就2個點,加上後臺收的費用,估計也就3到3.5五。個體藥店相對成本低,淨利潤率大概在8到10個點。

現在的藥店天天都在搞活動,也會推薦銷售新特藥和保健品,這方面就利潤會比較高,其次現在的藥店都有醫保定點門店資格,無疑也是個加分項。


抽菸養魚看美女


我們首先需要說的是藥店沒有倒閉的這句話太片面了。

1.當你看到藥店沒有換招牌,但是不一定就是沒有換老闆。

因為藥店變更店名字,首先需要的是先變更營業執照,變更營業執照後才可以變更藥品經營許可證,最後才是變更GSP證件。一套流程下來確實很麻煩,也很惱火,所以許多就不變更了,但是有可能該藥店已經換了老闆。

2.在2013年開始藥店改革認證GSP的時候。

倒閉了一大批藥店,只是你們沒有看到而已,在當時一個職業藥師證一年下來最少8000,第二年漲到了最少1.1萬,而且這樣的事情還是有價無市,因為一大批藥店沒有職業藥師證,所以就關門大吉了。

3.藥店不容易倒閉的原因

首先時只要是有生命的遲早都會生病,所以沒有任何有生命的能離開藥品,(消費群體龐大)因為職工醫保卡太多了,但是由於有些職工醫保慢性病報銷種類藥品有的醫院是不給報銷的,

就只能在藥店買,就是因為這部分慢性病人群用藥量特別的大,而且很穩定,每月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量,並且價格並不便宜,然後就是受網絡的衝擊比較小,畢竟你不能等個藥就需要等個2-3天吧,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網上是不許賣處方藥的。

4.因為藥店的惡性競爭比其它行業來說小一點,

在前兩年國家實行藥品兩票制,藥廠是不能直接供給藥店、醫院這些零售企業的,必須要通過藥品批發公司,有好很多的藥廠對每個省份的定價都是不同的。

國家時不允許藥品串號的,意思很簡單比如A省價格便宜,不許允許B省的藥店在A省批發公司拿A省價格的藥品,雖然有些串號藥避免不了。

但是如果一旦抓到就是要面臨罰款,所以價格的保護比其它要好的多。或許有的當地的代理商會規定一個零售價,如果藥店長期壓價賣的話,代理商會處罰或者不給該藥店供貨。

不管說到什麼時候,現在藥店已經不是一個暴力的行業,醫保軟件,醫藥管理軟件,藥品陰涼櫃,溫溼度計等藥監局強制要求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太貴了。


吳蕊娟


看到一堆外行人,首先現在藥店很難做,特別是個體藥店。

一、有人說藥店藥品利潤高,卻少人說藥店有大部分產品是不怎麼賺錢或者虧本的。市場經濟競爭都很強,比如999感冒靈,拿貨10塊錢,賣9.5,名牌產品消費者會自己找,會做價格對比,藥店用虧本產品吸引消費者,再推薦高毛利產品。平均利潤下來才30%到40%。這個利潤跟服飾行業、餐飲行業比真的不多。

二、開藥店一般前期是虧本的,積累幾年的老顧客才好做,所以為什麼很多老闆只有一家店的原因,如果那麼賺錢都拼命開了,開了前期虧本也是有風險。

三、有很多朋友說不賺錢為什麼有那麼多藥店,這個從幾方面分析,第一、藥店多競爭更加激烈,第二、藥店還沒有便利店、服飾店等多,第三、中國市場個性,中國銷售好地段在菜市場,所有藥店比較密集,不單單是藥店,很多店鋪都依靠菜市場,也有部分城市要求相隔500米才可以另外開一家藥店,這樣距離就比較遠。

四、說藥店倒閉少是不正確的。很多藥店你看著幾年沒倒閉,可能已經換了幾個老闆,藥店需要長時間培養消費群體,有些老闆堅持不下來就選擇轉讓,而且一般藥店轉讓是圈內轉讓,下個老闆需要之前做下來的客情。不會像其他行業,一個店鋪可能買衣服,過一年就做餐飲。還有一種可能是真的做不下去。經營藥店是一個很繁雜的事情,天天要錄資料(資料不合格可能被吊銷證件),天天要進貨(一個藥店幾千個品種),天天要將進貨的產品錄入電腦,還要賣貨,還要應付各種廠家(做生意不會跟廠家談政策注賺錢少),還要了解旁邊競爭對手價格(市場競爭激烈),要應付藥監檢查(中國藥店管理沒有一家是完全做到百分百符合藥監規定,因為藥監很多監管也不合理),因為太累做不下去。或者因為不賺錢做不下去(競爭、路段、鋪租、人工、技巧)。這裡說的技巧是有點醫藥知識或者懂得推廣高毛利產品,說白就是懂得銷售,第二要懂得套用廠家資源。其實很多個體店賺得只是比一般打工好,但是經營藥店不輕鬆,還有資金壓力。當然也有厲害的老闆賺錢,行行出狀元,開個連鎖服飾店也有賺錢的啦。

開藥店最麻煩的還屬證件問題,畢竟藥品國家管理很嚴格。首先藥店的證件要有,藥店證件需要很繁瑣的流程與要求(藥店藥品擺放、藥店店鋪大小、溫度高低、設備完整),還要有執業藥師證件,中國執業藥師證件缺口不小,而且不是老闆本人的很多,這就需要花錢處理。藥店證件下來後每次拿貨都要有一套證件保留(有些大型的藥店收著一房子的證件),證件保留著時刻等待藥監檢查。檢查不合格的很可能被吊銷重新申請。並且藥店證件有效期一般5年,5年後你要把所有資料整理好重新申請證件。

所以很多開藥店是又辛苦賺的錢可能只是比一般打工好,還要有資金,一些厲害的人懂得管理藥店會生存的比較好,也有賺錢多的,也有倒閉的,畢竟行行出狀元。


哈哈哈哈哈牛牛


藥店需求大,有些藥利潤高,不知名藥廠的藥品,利潤高,而且藥店不會受網購影響,所以,藥店和理髮店都是硬性存在,有藥店就有理髮店。倒閉的有,賣的藥沒效果,自然倒閉,那是經營問題,一味追求暴利。我這裡小區,有六家藥店!!


西格瑪的化學


沒有一個因為虧本倒閉這個說法還是欠實際考察,開店門面是進入市場競爭,肯定有淘汰的,只是說藥店作為一個日常生活的基礎設施,偏剛需型,所以倒閉的比較少,但虧本的其實也有。只是大多數沒有因為虧本而倒閉。


目前市場上藥品市場競爭很大,不比前幾年了。而藥店目前基本銷售保健品,日用藥和進口藥,有些藥店還賣柴米油鹽醬醋茶來盈利。


保健品是藥店最大的利潤來源,保健品的利潤最少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100%-200%。

就像現在的茶葉和月餅一樣,其實包裝或者送禮的成分更大,而且保健品的價格不是藥監局的監督,所以價格不透明導致利潤很高。而藥店的服務員別看都是穿著醫護裝,但不見得懂得醫學常識,更多的是服務和銷售的工作,推薦保健品是可以拿到提成的。


日常用藥其實也分為兩種:知名的常用藥品和不知名常用藥。

知名常用藥一般市場價格很透明,基本上沒什麼利潤,靠薄利多銷和吸引回頭客為主。

不知名藥品的利潤稍高,一般藥店工作人員會推薦你,因為這個他們也是有提成拿的。


進口藥利潤更低,我國對藥品進口管制很嚴格,價格是非透明,而且價格高,銷量少,所以利潤低。


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必需品現在藥店也有賣,很多人就是為了刷社保卡而購買,不過利潤也很高!


不過目前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對醫療衛生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大健康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藥店就是其重要的基礎設施。

其次政府推行醫藥分開、降低藥佔比、流通兩票制等醫改政策落地,處方外流已是大勢所趨,處方藥外流將給基層醫療機構以及零售藥店帶來發展機遇,釋放千億級的市場。

最後是新開藥店的程序簡化及降低,使得大批投資者不斷湧入市場。


藥店這兩年確實是盈利性非常可觀的,不過開店就有賺有虧,關鍵看運營者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