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药店没有一个因亏本倒闭的?

一个小淘气


我们家小区门口的药店,两年之内已换了几个门脸了,最终,挂上了一个连锁药店的招牌才活了下来。

很多人都觉得药店很赚钱是暴利行业,但斑马消费通过分析连锁药店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后发现,该行业的毛利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比如老百姓医药零售的毛利率为37.92%;益丰药房零售毛利率为38.71%;一心堂41.05%;大参林39.17%。

医药行业历来是国家重点管控的行业,也是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一环。如今,国家已取消了公立医药的药品加成,改变之前以药养医的模式。所以,同样的药品医院的价格普遍较药店便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药店没有集中采购优势,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越发难以生存。

通过对几家连锁药店上市公司分析,他们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借助资本的力量四处扩张势力范围,对区域连锁药店的收购,成为他们对外扩张的一个主要方式。

也就是说,未来药店的连锁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资源也会越来越集中。没有规模优势的药店,要么寻求行业巨头的收购,要么只能等死。


斑马消费


最近感冒,引起鼻窦炎,因为之前有治疗鼻窦炎的经验。就去药店卖了鼻炎康和阿莫西林,花了53块钱,当时就觉得这药有点贵,但也没多想买了就买了,方便啊。回去吃了三天,没见好转,于是去了附近的区级总医院,二甲吧,给医生说了一下情况,医生先让做了个ct,245元,确实ct很强大,从ct室出来,医生就能直接在电脑上看结果了。果不其然,这次可能因为过年期间,感冒时间较长,导致鼻窦炎验证比较严重,从ct看鼻窦,额窦都充满了积液,正常情况是空腔。医生药时询问家里还有没有治疗的药,有的话就不重复开了。买的药正好吃完了,于是医生重新开了药。其中就有阿莫西林,就这个药,医院开出来的7块钱,50粒每盒,而我在药店买的阿莫西林20元,24粒每盒,看出来了吧,差价6倍左右了吧。

上面都是引子,下面着重总结:

1.医院目前的普通基础用药普遍比药店便宜很多,一般看病建议去医院。一是有医生指导,二是医院的药便宜,三是医院有先进的检查设备,能摸清病情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药店药品价格比医院贵那么多为什么还能生存?当前的医保问题,每个人都有医保卡,大家都觉得医保卡里面的钱取不出来,不花掉就亏了,于是有的自己有点不舒服不去医院了,药店刷卡买点算了。不是自己生病,家里人生病没有医保的,也用自己的医保卡去药店刷卡买药,反正药店也不会核实是不是自己用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药店现在就不卖便宜的药,哪家药利润高卖哪家,这样就给药店留下了生存空间

3.药店不同医院,不会引起社会上的道德风险,也不会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就比医院在盈利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

随着这几年国家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政策红利,各个行业专业人才配备相对到位。各级医疗机构也是如此,现在一般社区医院的医生恐怕不少都是本科学历了吧。

最后给大家一点建议,看病去正规医院,感冒发烧的去社区医院,需要做检查什么的可以去二甲医院,二甲医疗水平也可以,我老丈人的心脏支架手术就在县级医院顺利完成了。不要一有病就往三甲跑,不单挂号难,哪里的药真贵因为很多都是进口药,当然医疗人才也很贵,三甲医院的博士大把。


只说干货


看你们回答的我都着急。一边是客户拼命的夸大药暴利,一边是药房老板拼命的哭穷。大家说的都对,但都不全面。我不是药房老板,但是天天工作跟药房打交道。所以我的回答最客观。

1、首先,做生意不是说的那么简单。都那么暴利大家都去开药房好了。生意就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打价格战。每个药房都有的药肯定不赚钱,甚至亏钱。比如说三九感冒灵,进价10.2元,好多都卖10元。说出来好多人不相信。怎么亏钱都卖?因为这个药老百姓都主动要这个药,家家都卖,所以导致打价格战。再比如特一止咳宝,统一零售价要求卖26,病人实际上买的价格有24的有22元甚至有20元买到的。商家为了抢生意,都想压低价格。反正大家记住,电视广告产品都不怎么赚钱。药房老板也不愿意卖。比如广告最多的白云山舒筋健腰丸,零售价大概800左右,药房老板就赚100多。还占用资金。有的人可能说了,800块钱赚100块钱还不满意了?但是你要知道,这个药药房一个月能卖几盒?一句话,电视广告药,药店不赚钱厂家赚钱。你看几乎所有的药房老板都会把三九感冒灵放在不显眼的位置。

2、三甲医院开的药也不怎么赚钱。也是药房老板不愿意卖的。有名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价38元39元左右,零售价有卖40的有卖42的。都不赚钱。比如前段时间流感。磷酸奥司他韦大家都抢,零售价五十多,这个药店老板也不赚钱。

3、还有好多大厂家的药也不赚钱。比如最有名的白云山消渴丸,药店老板都恨透了,最多赚一块钱。没办法,不卖也不行,糖尿病人都指名要这种药。还有同仁堂还多药,都不赚钱。

4、但是,总体药品行业相对别的生意,利润还是可以的。就看你怎么做了。比如说,保健品,那个肯定赚钱,还暴利。就看药房老板会不会推荐了。举个例子,小孩拉肚子,一块钱的土霉素就搞好了。有的药房老板会推荐的,加个十几块的别的止泻药,这样就赚点钱。假如老板再推荐个三四百的益生菌,还是治疗拉肚子,那就赚的多了。某个大品牌大厂家的益生菌,出厂之后,省级代理商加价,市级代理商加价,县区级拿到价格是98元,卖给药房老板198元,卖给病人298元。你看看你利润吧。(省级市级加价很低,二十块钱左右)好多人肯定说了,那这保健品太赚钱了。但有个重要问题不要忽视,不是每个拉肚子的小孩都会花大价钱买益生菌。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药房老板买奔驰宝马有的药房老板干几个月门面转让了。只有会推荐药,你才能赚钱。所以,药房老板主动推荐的药都很赚钱。比如有种颗粒,进价10元,零售20元。这样老板赚10元。不算多,也不错。假如这个药房老板会推荐药,卖药厉害,厂家会跟老板说,你多进我们的颗粒,进一盒颗粒再送一盒胶囊,胶囊零售15元。这下就赚多了。等于说10本钱,进了2种药,赚了25元。所以说药房老板生意越好,厂家优惠政策越大越赚钱。反之,生意越不行的。越享受不到厂家政策,就越不赚钱。

5、那什么样的药房老板会推荐药呢?要知道,病人买药是为了治病。所以所有药房老板卖药是把病人治好才是第一位。如果说是医生开的药房就容易赚钱。比如你在当地是个有名的儿科医生,你给拉肚子小孩推荐益生菌,家长肯定愿意买。放心啊。假如你这个医生普通的感冒都治不好,你推荐三四百的药,患者会买吗??另外,药房老板不仅是医生会治病,更需要有经营头脑。比如,一个患者买黄连上清片,有三四块也有二十多块的。那你就傻乎乎推荐三四块的,效果都差不多。你永远不赚钱。

总之,买药,买广告产品的,买三家医院开的,买老板不推荐放在药柜最下层的,买每家药房都有的,肯定不会吃亏的。


幸福的增函数


谢邀,药店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虽不常光顾,但花销却不浅的地方。于街头巷尾我们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药店,无论是连锁的还是自营的,是朝八晚九的还是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虽然看似冷冷清清,但是这么多药店当中没有一个因亏本倒闭的。我们不仅会产生疑问,这药店靠什么挣钱呢?

首先,在药店中,药品的种类虽多,但分类却十分明确,同一种类药品的药效大致相同,人们去药店购买药品是十分明了的,不会像买衣服买鞋那样一逛就犹如掉进了视觉黑洞,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在纠结中迟迟不做最终决定,所以不会造成人流密集的现象。从踏进店门到离开不过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在某一时间段来看,药店的客流量不大,但从一天总的角度来看去药店的人数还是很多的。

其次,我们来谈一谈药店的利润。由药品零售价格与生产成本之比,可知众多药品的零售价在生产成本的3倍以上,就拿平常的感冒、腹泻来说吧,这样的小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吃药来解决,但是在大一点的医院售价为七元的阿莫西林,药店可能就会贵出5~6倍来。

所以将药品列入暴利行业,似乎一点也不冤枉。据相关人员调查,从药品出厂到最终落到消费者手里,企业大概只有15%的利润,剩下的在流通领域,其中大部分落在医院里。这种现象,称之为药价虚高。即使药品平均降价45%,药店依然有利可图。

现在很多家药店也不仅仅局限于只售卖药品,还卖起了护肤品、生活用品、食品。甚至夏季冷饮,冬季热茶。俗话说得好:“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我做不到的。”这部分商品主要销售给一些手持医保卡的人群,一些单位福利好,每月会定期向医保卡里为职工存钱买小药,对于年轻职工来说,平时患病机率较少,所以就会用医保卡里的钱购买一些日常用的保健品给父母或买一些护肤品、洗发液、洗衣液等家用。而药店里这些商品的利润是非常大的。

最后,我国对于医药方面有相关的政策方针,大多企业单位都有医疗保险政策。在药店中我们大多可以看到支持医疗卡,而且人们对于自身健康逐渐的重视及自身问题的了解。使人们对于药店不那么讳之如疾。大部分人愿意就自身的小问题同药师进行交流,这在某些方面促进了药店的发展。

并且大多数的药店地理位置优越,小区楼下或是繁华的街区,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也为自身带来了一定的人气,增加了销售额度,怎还会有亏本倒闭之说呢?


坤鹏论


药店不亏损倒闭有几个原因,第一药品监管比较严格,受网络冲击比较小,在各行各业都受网络购物冲击的影响一遍惨淡销售下滑的情况,药品的网络销售占比还比较低,马云也攻不破这个行业。但是我预计药店每一年实体店的占比会下滑0.5%,网络会上升0.5%,尤其是保健品网络销售占比很高,保健品在药店占的份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多药店在开发母婴用品尤其是奶粉在药店的销售来弥补保健品下滑带来的影响。



第二药品相对来说大部分人不熟悉,不专业,不熟悉不懂那就得借助专业人士,店员和医生,那你让他帮助了他肯定给你推荐比较贵一点的药品,利润高的药品,这样药店的利润就有了,我是做药品全国代理的,进药店的药品不达到70%的毛利药店根本就不让进,更别说主推了。第三药品市场确实很大,又是刚需,我们公司每次新员工培训都会有一个问题,你认为是服装的销售额大还是药品的销售额大?药品的销售额居然大于服装,让人不敢想象,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药品的销售还会增加。



第四,药店并非不倒闭,只是倒闭了转让了他们在内部人员之间转让,因为办药店手续比一般的店复杂得多,而且在有的地方还有限制,那就成了稀缺资源了,成了稀缺资源就可以执照卖钱,医药行业有自己内部的交易渠道,外行的人不熟悉,他不会象其他行业一样挂个转让的牌子在门口,你感觉没有倒闭的,其实转让的不少,不信你去他们专业的平台医药并购信息网看看?



创业特种兵


因为药店行业,它的收入比较稳定,不像饭店时装店那样容易受经济冲击,但凡是现在说药店是暴利的,都是没玩过药店的或听别人说的。

目前的连锁药店里面,做的比较好的毛利率大概是40%左右,但自身的成本会达到38%,也就是说,你的净利润大概就2个点,加上后台收的费用,估计也就3到3.5五。个体药店相对成本低,净利润率大概在8到10个点。

现在的药店天天都在搞活动,也会推荐销售新特药和保健品,这方面就利润会比较高,其次现在的药店都有医保定点门店资格,无疑也是个加分项。


抽烟养鱼看美女


我们首先需要说的是药店没有倒闭的这句话太片面了。

1.当你看到药店没有换招牌,但是不一定就是没有换老板。

因为药店变更店名字,首先需要的是先变更营业执照,变更营业执照后才可以变更药品经营许可证,最后才是变更GSP证件。一套流程下来确实很麻烦,也很恼火,所以许多就不变更了,但是有可能该药店已经换了老板。

2.在2013年开始药店改革认证GSP的时候。

倒闭了一大批药店,只是你们没有看到而已,在当时一个职业药师证一年下来最少8000,第二年涨到了最少1.1万,而且这样的事情还是有价无市,因为一大批药店没有职业药师证,所以就关门大吉了。

3.药店不容易倒闭的原因

首先时只要是有生命的迟早都会生病,所以没有任何有生命的能离开药品,(消费群体庞大)因为职工医保卡太多了,但是由于有些职工医保慢性病报销种类药品有的医院是不给报销的,

就只能在药店买,就是因为这部分慢性病人群用药量特别的大,而且很稳定,每月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量,并且价格并不便宜,然后就是受网络的冲击比较小,毕竟你不能等个药就需要等个2-3天吧,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网上是不许卖处方药的。

4.因为药店的恶性竞争比其它行业来说小一点,

在前两年国家实行药品两票制,药厂是不能直接供给药店、医院这些零售企业的,必须要通过药品批发公司,有好很多的药厂对每个省份的定价都是不同的。

国家时不允许药品串号的,意思很简单比如A省价格便宜,不许允许B省的药店在A省批发公司拿A省价格的药品,虽然有些串号药避免不了。

但是如果一旦抓到就是要面临罚款,所以价格的保护比其它要好的多。或许有的当地的代理商会规定一个零售价,如果药店长期压价卖的话,代理商会处罚或者不给该药店供货。

不管说到什么时候,现在药店已经不是一个暴力的行业,医保软件,医药管理软件,药品阴凉柜,温湿度计等药监局强制要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太贵了。


吴蕊娟


看到一堆外行人,首先现在药店很难做,特别是个体药店。

一、有人说药店药品利润高,却少人说药店有大部分产品是不怎么赚钱或者亏本的。市场经济竞争都很强,比如999感冒灵,拿货10块钱,卖9.5,名牌产品消费者会自己找,会做价格对比,药店用亏本产品吸引消费者,再推荐高毛利产品。平均利润下来才30%到40%。这个利润跟服饰行业、餐饮行业比真的不多。

二、开药店一般前期是亏本的,积累几年的老顾客才好做,所以为什么很多老板只有一家店的原因,如果那么赚钱都拼命开了,开了前期亏本也是有风险。

三、有很多朋友说不赚钱为什么有那么多药店,这个从几方面分析,第一、药店多竞争更加激烈,第二、药店还没有便利店、服饰店等多,第三、中国市场个性,中国销售好地段在菜市场,所有药店比较密集,不单单是药店,很多店铺都依靠菜市场,也有部分城市要求相隔500米才可以另外开一家药店,这样距离就比较远。

四、说药店倒闭少是不正确的。很多药店你看着几年没倒闭,可能已经换了几个老板,药店需要长时间培养消费群体,有些老板坚持不下来就选择转让,而且一般药店转让是圈内转让,下个老板需要之前做下来的客情。不会像其他行业,一个店铺可能买衣服,过一年就做餐饮。还有一种可能是真的做不下去。经营药店是一个很繁杂的事情,天天要录资料(资料不合格可能被吊销证件),天天要进货(一个药店几千个品种),天天要将进货的产品录入电脑,还要卖货,还要应付各种厂家(做生意不会跟厂家谈政策注赚钱少),还要了解旁边竞争对手价格(市场竞争激烈),要应付药监检查(中国药店管理没有一家是完全做到百分百符合药监规定,因为药监很多监管也不合理),因为太累做不下去。或者因为不赚钱做不下去(竞争、路段、铺租、人工、技巧)。这里说的技巧是有点医药知识或者懂得推广高毛利产品,说白就是懂得销售,第二要懂得套用厂家资源。其实很多个体店赚得只是比一般打工好,但是经营药店不轻松,还有资金压力。当然也有厉害的老板赚钱,行行出状元,开个连锁服饰店也有赚钱的啦。

开药店最麻烦的还属证件问题,毕竟药品国家管理很严格。首先药店的证件要有,药店证件需要很繁琐的流程与要求(药店药品摆放、药店店铺大小、温度高低、设备完整),还要有执业药师证件,中国执业药师证件缺口不小,而且不是老板本人的很多,这就需要花钱处理。药店证件下来后每次拿货都要有一套证件保留(有些大型的药店收着一房子的证件),证件保留着时刻等待药监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很可能被吊销重新申请。并且药店证件有效期一般5年,5年后你要把所有资料整理好重新申请证件。

所以很多开药店是又辛苦赚的钱可能只是比一般打工好,还要有资金,一些厉害的人懂得管理药店会生存的比较好,也有赚钱多的,也有倒闭的,毕竟行行出状元。


哈哈哈哈哈牛牛


药店需求大,有些药利润高,不知名药厂的药品,利润高,而且药店不会受网购影响,所以,药店和理发店都是硬性存在,有药店就有理发店。倒闭的有,卖的药没效果,自然倒闭,那是经营问题,一味追求暴利。我这里小区,有六家药店!!


西格玛的化学


没有一个因为亏本倒闭这个说法还是欠实际考察,开店门面是进入市场竞争,肯定有淘汰的,只是说药店作为一个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偏刚需型,所以倒闭的比较少,但亏本的其实也有。只是大多数没有因为亏本而倒闭。


目前市场上药品市场竞争很大,不比前几年了。而药店目前基本销售保健品,日用药和进口药,有些药店还卖柴米油盐酱醋茶来盈利。


保健品是药店最大的利润来源,保健品的利润最少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200%。

就像现在的茶叶和月饼一样,其实包装或者送礼的成分更大,而且保健品的价格不是药监局的监督,所以价格不透明导致利润很高。而药店的服务员别看都是穿着医护装,但不见得懂得医学常识,更多的是服务和销售的工作,推荐保健品是可以拿到提成的。


日常用药其实也分为两种:知名的常用药品和不知名常用药。

知名常用药一般市场价格很透明,基本上没什么利润,靠薄利多销和吸引回头客为主。

不知名药品的利润稍高,一般药店工作人员会推荐你,因为这个他们也是有提成拿的。


进口药利润更低,我国对药品进口管制很严格,价格是非透明,而且价格高,销量少,所以利润低。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需品现在药店也有卖,很多人就是为了刷社保卡而购买,不过利润也很高!


不过目前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大健康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药店就是其重要的基础设施。

其次政府推行医药分开、降低药占比、流通两票制等医改政策落地,处方外流已是大势所趋,处方药外流将给基层医疗机构以及零售药店带来发展机遇,释放千亿级的市场。

最后是新开药店的程序简化及降低,使得大批投资者不断涌入市场。


药店这两年确实是盈利性非常可观的,不过开店就有赚有亏,关键看运营者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