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貴族陪葬時候,是把人直接活埋嗎?

糕糊糊


首先要清楚一點,在古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朝代都有活人殉葬,基本都出現在了文明程度非常低的時候,比如奴隸社會,中國歷史上的殉葬制度是非常發達的,人們相信自己死後,靈魂會去陰間,到了陰間人們依然要使用活著時候用的東西,所以人們會選好多的陪葬物,歷史上那些大人物死後,陪葬品奢華程度令人驚訝。

最早的時候不僅是要陪葬物品,更是要陪葬活人,在漢朝的時候朝廷明文禁止使用活人陪葬,可是依然是屢禁不止,一些貴族私下裡還是會使用活人,到了朱元璋統治時期,作為皇帝的他公然恢復了人殉制度,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當然後來隨著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已經沒有人會選擇用活人去殉葬。

那麼很多人便好奇一個問題,老聽人說人殉,顧名思義就是用大活人來殉葬,那這個人是直接活埋還是先殺了在埋進去呢?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各種各樣的死法都有,比如朱棣找宮女殉葬的時候,他就讓宮女先上吊自盡,然後在把屍體搬過去殉葬,這種就是先殺瞭然後殉葬。

在奴隸社會的時候,也是這樣殉葬,基本都是先將人給殺了,然後在埋葬,並且都是砍頭。一般直接活埋的情況比較少,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直接活埋的情況非常稀有,一般活埋都是先給殉葬吃飽,飯菜裡下上蒙汗藥之類的東西,一般情況下,殉葬者直接就死了在墓中。

這都是正常殉葬,最恐怖的是一些迷信的墓主人,他們會將殉葬者的頭皮割開,然後往裡面灌入水銀,他們認為這樣殉葬者的靈魂便不會離開這裡,這樣就能一直侍奉自己,還有一部分會用水銀灌入嬰兒體內,讓嬰兒殉葬,因為嬰兒靈魂純潔,在墓裡有可能會讓墓主人成仙,這些都是比較迷信的做法。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某些重要人物死後,都要拉上一些無辜的人進行殉葬,企圖通過這種作法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一般選為殉葬對象的主要是死者的妻妾、待僕等。讓活人殉葬是古代最為殘忍和野蠻的一種制度,在商、周等奴隸社會最為嚴重。

據考古發現:烽火戲諸候的周幽王墓穴中有百餘具屍體,男性只有周幽王一人,其餘全部為女性。有個別殉葬者還包括王候寵信的大臣,秦穆公死後陪葬者還包括親信大臣。

最殘暴、最可惡的當屬春秋時的吳王闔閭,這傢伙為女出殯那天,一路吹吹打打,熱鬧場面吸引了成百上千的吃瓜群眾,沒曾想好奇害死貓,結果這些人全被活埋進墳墓,當了陪葬者。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率百官與後宮妃嬪、夫人,護送靈車到了驪山。到達墓地後,胡亥突然下令沒有生過孩子的妃嬪全部殯葬。當時秦始皇滅六國後搶來的妃嬪何其多也,大都連見秦始皇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生子,所以就這樣悲慘地活活殉葬於陵墓內。

秦漢之後,殉葬做法有所收斂,增加了一些用木俑、陶俑替代的辦法,但並沒有絕跡,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明朝前期的幾位皇帝。而開啟大規模活人殉葬惡例的是朱元璋,據說,朱元璋死後,後宮有38位嬪妃為其殉葬。而明成祖朱棣死後殉葬的嬪妃也有16人,仁宗有5人,宣宗有8人,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始被廢止。

以上只是羅列了一下殉葬的歷史,其實殉葬最可怕的還在於殉葬者的死法,可謂五花八門,慘不忍睹。各位看官可得做好些心理準備,膽小者慎入。

古代的殉葬者,雖然也有極少數自願者,但百分之九十九應該都是被強迫的,所以死法也是很殘忍,主要有:砍頭、吊死、毒死、活埋。

其中“毒死”也是有講究的,需給殉葬者強灌水銀,因為把人灌入水銀毒死,會屍身不腐;而“活埋”則是將殉葬者手腳捆住,擺成一定姿勢,隨即快速填土。

1987年發現的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墓室的東、西、北三個不同方向各有一個龕室,內各有一具小孩的屍骨,朝向不一。專家認為這三個小孩都是殉葬者,他們應該就是典型的“活埋”殉葬。

上吊:一般都為殉葬的宮女和嬪妃,殉葬那天,這些人都被集中到一個屋子。這個屋子裡安放了一把把太師椅,每個太師椅上方都懸掛著七尺白綾。在待臣和太監的逼迫下,站到太師椅上,將頭伸進了早已係好的套扣,而被嚇壞了的宮女會被太監強行扶上太師椅子上,然後用套扣套在宮女的脖子上,隨後搬走椅子。

灌水銀: 為了保證陪葬的宮女嬪妃容顏不變,有人想出了一個狠毒的辦法,就是在她們的體內注入水銀。首先,他們在給那些陪葬的宮女嬪妃的茶杯中下“安息藥”,等這些人睡著後,那些太監就在頭部切開一塊,執行人手持銅勺,往切開的部位裡面倒水銀。

可是說,活人殉葬是古代社會十分殘忍而滅絕人性的。而歷史上直到明英宗時期才結束這一作法。他在遺囑中寫到:“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而到了清康熙年間,這種做法終於被完全禁止。


八零印記


說說目前發掘出來的秦景公墓吧,這是我國目前發掘的最大的先秦墓葬,深24米,長300多米,寬50多米,近萬平米的墓葬,想象一下!當然,遠遠不能和始皇帝比。

在景公大墓第2層臺基處,考古人員先後發掘出20多具人骨遺骸,他們在墓穴裡無棺無槨,位置雜亂無章。有一個頭骨嘴大張,死前像是在聲嘶力竭地呼喊著什麼。

根據他們的位置,考古專家判斷,這些人應該是被捆綁起來直接活生生埋在墓穴裡的,他們顯然在死前經歷了激烈反抗和求生掙扎。考慮到感官,配圖就放一些常規圖。

而在這20多具遺骸下面,還陸續發現了160多具棺木,每個棺木裡都有一具人骨遺骸,這些人顯然自願陪葬的殉人,自殺之後被放入棺木,到另外一個世界繼續陪伴主公。

秦景公的墓穴裡,總共發現了180多具人殉,這裡有自願陪葬的,也有強迫活埋進去的,總之,極其殘酷,極其慘烈,可以腦補一下當時的場景!

人殉是早期墓葬文化的特點,我國從商周一直到唐末都存在,至於陪葬的則五花八門,一般都是奴隸、婢女、侍妾、戰俘等等,不過先秦時期較為普遍,也有活埋進去的。

春秋時期的秦人經常搞人殉,秦穆公搞了177人的人殉,包括他最心愛的近臣子車氏兄弟三人,這也是《詩經.秦風.黃鳥》的來歷,臨其穴,惴惴其慄。走進墓葬,都能感受到三人在臨死前的恐懼和無奈。

秦漢之後人殉就很罕見了,活埋更不可能,一般都是自殺之後再殉葬,少數民族政權居多,比如滿族,大汗死後,沒有子女的妾室一般都要殉葬,努爾哈赤死後,皇后和2個妃子殉葬,順治帝死後,30多名妃嬪殉葬,直到康熙時期,嚴厲禁止,殉葬制度才徹底終結。

朱元璋死後,殉葬的妃嬪多達40人,最恐怖的是成吉思汗死後,靈柩歸葬,沿途數千里路,所遇之人全部殺死陪葬,這個數字極其龐大,難以估計。


雲中史記


殉葬制度是古代最為殘忍的一面,這種制度在古代文明發達程度越低的時候越嚴重。古人認為,人死後在地下是一個新的開始,在那裡同樣需要牲畜、各種器具、僕人、美女,所以,對於有條件的貴族來說,會極盡所能為死亡後的生活鋪路。

古代殉葬分為主動殉葬和被動殉葬,當然前者很少,一般都是直接自殺。而後者,死法就千奇百怪了。朱棣死後,命宮女妃子上吊而死,房中三尺白綾,在太監的催促下結束生命。



還有一種死法極其殘忍,那就是毒死。先給殉葬者飽餐一頓,裡面下了許多蒙汗藥。等到他們昏昏欲睡的時候,將其頭皮割開一個口,像裡面澆水銀。水銀劇毒,而且有防腐的功效,澆上之後奇癢難忍,轉而劇痛而亡,據說可皮肉分離,相當恐怖。


而砍頭的死法,多出現於奴隸制社會,從奴隸制時期的一些大墓穴中,發現有人屍體重合放置,頭顱被單獨埋在一邊,可推測,當時大量的殉葬者是被砍了頭的。所以,古人對待殉葬者,一般都是先將其殺死,再進行殉葬。


歷史密探


古代貴族陪葬分為主動殉葬和被動殉葬,這兩種殉葬人的死亡方式是不同的。


早期能為尊者殉葬是一種待遇和榮耀,這種主動殉葬結束生命的方式很簡單,是自殺。就像《大秦帝國》中,秦孝公的父親死以後,那些陪他征戰一生的老兵,自願殉葬。後秦孝公不許,老兵集體在墳前跳崖,以示殉葬之心,這個是當時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社會風氣造成的。

在商朝時,商人相信人死以後,靈魂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墓葬是墓主在另一個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辦事。所以貴族死後,他們的後人,會把他們生前伺候他們的人全部殺死,讓殉葬人在死後繼續伺候貴族。這個是被動殉葬。

被動殉葬者結束生命的方式自然就是他殺了。 但他殺的手段卻不會是一種。

  1. 最早的時候,殉葬的人是砍頭,這個在早期奴隸主時期常用。因為這是最直接,也是最省事的手段,直接將殉葬者帶到墓地,就此弄死。但這種手段為後世棄用,原因是,不能保留全屍體。



  2. 後來是“活埋”,將殉葬者手腳捆住,擺成一定姿勢(造型),隨即快速埋土。為了讓殉葬者失去反抗能力,有時會使用麻醉劑一類的東西,讓其“安樂死”。


  3. 到了秦漢時期,水銀的提取技術得到極大的進步,也發現水銀可以保存屍體。也就強行灌注水銀,讓人死亡,還能使其屍體長久不腐,多年內仍栩栩如生。

  4. 到後來,皇帝死後,那些殉葬的嬪妃基本上都是上吊死亡的啦!史書記載朱棣的殉葬者吊死前,主事者都會給殉葬者安排一頓美食,身份高者單獨送到房間,身份低的一般集中一塊,集體聚餐。即“最後的晚餐”

江湖人稱0諸葛不亮




陪葬制度,又稱殉葬制度,是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的一種極致殘酷的制度。即人死後用活人殉葬,而殉葬的人有的被活埋,也有的被殺或自殺後陪葬。

據考古發現,中國最早殉葬制度始於商代。 在商代,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墓葬是墓主在另一個世界的居所,因此,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辦事。

因此,奴隸主貴族死後,便用奴隸為之殉葬,以供其死後奴役驅使。


在後來發掘的奴隸主的墓葬中,一般都有幾個或幾十個人殉葬,有的大墓甚至有二百至三百人殉葬。

墓葬中的殉葬奴隸種類多樣且齊全:骨架旁擺著車馬的,是駕車奴隸;骨架殘存有狗骨的,是養狗奴隸;骨架旁放有刀劍的,是武士奴隸……

另外,骨架旁沒有頭骨,頭骨在另一邊的,是被殺後殉葬的奴隸;而骨架上手骨被反綁在背後,並有明顯的掙扎痕跡的,是被活埋殉葬的奴隸。 商以後,周、春秋、戰國、秦朝皆有殉葬習俗。



《西京雜記》記載:幽王冢甚高壯,羨門既開,皆是石堊。撥除丈餘,乃得雲母,深尺餘,見百餘屍,縱橫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餘皆女子,或坐或臥,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唯一男子應是幽王,百餘女子應是殉葬的宮婢、妃妾。

春秋戰國時期,《墨子·節葬》篇說: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

公元210年,秦始皇死,其墓葬中的殉葬者更是多達用以萬計。

當時,秦二世下詔令: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因此,殉葬倍增。

另外,據《史記·秦本紀》記載:葬既下,或言工匠為機,臧(指奴隸)皆知之,臧重即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為了不讓這些工匠洩漏墓中的機密,便將他們統統置於死地,人數多達上萬人。



這種殘酷的殉葬制度最終終止於清朝康熙時期。

大略謂:屠殘民命,乾造化之和。僭竊典禮,傷王制之巨。今日泥信幽明,慘忍傷生,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責問奴僕,或畏威而不敢不從,或懷德而不忍不從,二者俱不可為訓。且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有。


小魚觀歷史


圖為陝西鳳翔秦景公大墓

《詩經*秦風》裡有一首關於臣子為國君殉葬的詩,名字叫作《黃鳥》。

詩裡寫三位子車氏的賢臣為秦穆公殉葬的事。按詩裡的寫法,子車氏都是“百夫之特”,即一人能敵百人的勇猛將軍。但即便是這樣的勇士也是“臨近其穴,惴惴其慄。”臨近其穴,即走近墓穴。子車氏三位勇士在要殉葬的秦穆公墓穴前感到非常恐懼,以至於渾身戰慄。

秦穆公的墓穴是沒找到,但是他的先祖秦景公大墓已經在陝西鳳翔發現,就是舉世聞名的秦公一號大墓,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古墓。殉葬是秦國的傳統,景公大墓有一百八十六具遺骨在地下陪伴這位秦國國君兩千六百多年。

殉葬要分人殉和人牲。像子車氏三兄弟這種都屬於人殉。被人殉的地位相對較高,有重臣、有近侍、有侍妾,這種待遇相對較高。比如就是秦景公大墓,殉葬者看起來外觀比較從容,沒有掙扎痕跡。根據毛髮成分檢測,應該是先喝了可快速致死的毒酒而後被殉葬。還有一類人牲地位較低,就是戰俘、奴隸等,這個是直接砍殺。

之前我去過殷墟的宮殿、宗廟、王陵遺址。可以直接看到殉葬者當時被殉時的形態。比如有的就是坐姿,被捆綁,似乎是口微張欲呼喊,這有可能是被活埋的。據有的觀點分析,殷商時的殉葬是先將墓室下的人殉者活埋後再填土夯平,墓主人下葬後留下墓道,再用此墓道將其餘人殉者幾十人一隊個個反綁著牽入墓道,然後逐個把頭砍下。也有“殺殉”,先將人殉者在坑外砍頭再陪葬。

總結下來陪葬者可能是被毒死,也可能是被吊死,也可能是被固定在穴中活埋,也可能是被砍頭。


沅汰歷史


直接活埋的很少,一般都是用各種方法殺了再埋進墓裡。

剛開始用人來殉葬是發生在古代的原始社會,那個時候,對神靈的祭祀是很頻繁的,部落族長都非常重視。而負責和神靈進行溝通的巫師,為了向神靈表示尊重,開始用活人來殉葬,把活人殺死進行祭祀。從此,這個陋習開始傳承下來,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用不等數量的人來殉葬,而殺死那些用來陪葬的人更是殘忍無比。有的砍一刀,讓人不停的流血,直到流盡而死,有的用錘子把人的頭錘破而死來殉葬,有的把人的手足砍掉來殉葬,有的把人給毒死來殉葬,甚至把水銀灌入人體,讓人體不腐爛還保持著栩栩如生的神態來陪葬,總之就是殘忍。還有一種,就是把用來陪葬的人和一些糧食一起埋進墓裡,然後封住墓口,讓裡面的人人吃完了糧食後,活活餓死來陪葬。

到了封建社會,同樣繼承了用人殉葬的陋習。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如天子諸侯,殉葬的人數都幾十人上百人不等,平常的官員殉葬的人數就小些,至於平民老百姓,生活都艱難,就不用想死後用人來殉葬了!“視死如生”,生前有多少人服侍,死後就用人來殉葬,在另外的世界也要有人來服侍,這就是封建社會統一的殉葬制度。

到了明朝,明英宗取消了用人來殉葬的制度。以後的社會就沒有以前那樣猖獗,只是陋習還是沒有完全消除,只不過殉葬的人數少了,基本都是在個位數而已。直到現在的文明社會,這種醜陋惡習,永遠消失了。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騷年們想多啦,很少是會活埋的,除非是暴君和暴君的後代,不然基本上都是陪葬的是動物,很少的是人,就算陪葬人最多也就是賜死以後在培養,活人陪葬畢竟不好擺放姿勢。

中國古代的殉葬制度,其實同外國都差不多,墓主人生前沒享受夠人世間的繁華,死後想去陰間繼續享樂,所以陪葬品基本都是什麼車馬拉,平時生活的用具拉,還有就是一些奴隸。


為什麼說很少陪葬人呢?秦始皇那麼殘暴的一位皇帝,陪葬的都是兵馬俑而不是人,可見皇帝死後也是想要少積殺念廣積德。可是皇帝想要禮物在陰間享受福利待遇,肯定需要幾個陪葬者啊,尤其是美人和奴隸,肯定是需要的,所以就衍生了幾種殉葬的方法。


一,賜毒


這種情況是最常見的,影視中經常有,一般是給需要殉葬的人偷偷下毒,讓被殺之人不太痛苦。這樣陪葬的時候表情也自然一些,也有犯過錯的人,直接會賜你一杯毒酒,喝下以後擺好姿勢就可以了,這樣的情況最多。

二,賜白綾


這種情況也是很多人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很多皇帝死後,沒有子嗣的妃子會被要求上吊,一般都是太監說教,讓她們下去陪伴皇帝享福去,對於不聽勸告的人,也是會使用一些強制手段的。

三,活埋

活埋一般實行在秦朝,那個時候的墓需要眾多工匠建造,完工後為了保證墓的信息被洩露,很多工匠會被騙入墓中,然後封閉墓穴的入口,待氧氣耗盡而被活埋,不過有經驗的工匠會給自己留一條密道,以備不時之需。

四,活人

用活人陪葬的畢竟不多,不過耶律阿保機和朱元璋確實其中喜好之人,他們會將人在活著的時候,頭頂開一個洞,然後將水銀灌入其中,因為人還沒死,水銀會流便全身,這樣屍體就永遠不會腐爛,可以永遠伺候皇帝。不過這樣的制度到了明英宗的時候徹底廢除,再也沒有用人殉葬了。

有些皇帝的子女特別殘暴。會在皇上死後強制陪葬多少人來表達自己的孝心,對於古代的陪葬制度,現代人是深惡痛絕的,因為確實太殘忍了,對於這種活埋制度,身為吃瓜群眾的你怎麼看?


叨叨娛樂團


不是,不管是陪葬還是殉葬,都是人先死了,然後再進行陪葬或殉葬。

陪葬,一般是等待活人正常死亡後以葬於墓中,比如貴族先死了,正室夫人一年後也死了,這樣會把貴族的墳墓掘開(這裡不是盜墓,是正常打開),把正室夫人的屍體與貴族放一起,這個叫陪葬。

題主問的應該是殉葬,而殉葬與陪葬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以某種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後以葬於墓中,有自願或強迫兩種形式。

自願的還好說,就是用情太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那種,貴族死了,他覺得活著也沒意思了,於是也就跟著死,這樣的例子還是有不少的,比如特別忠於皇帝的太監,特別喜歡丈夫的妻子等。

強迫的就不是那麼的好了,這裡的基本上是貴族的妻妾、奴僕等,甚至還有的人,買上一些幼童、少女等一起殉葬。他們會先把這些人弄死,如果是毒死,或是趁著不注意用刀捅死的還好說,怕就怕在,像古代祭祀那樣,眼睜睜的在那裡等死,那時候其實最煎熬。

殉葬制度,自商周起,到民國時代,每個朝代都有,這其實也算是封建社會的悲哀之處,那個時候,風流倜儻的只有階級高的,而大部分人,其實都是生活在底層,飽受剝削,沒有一點點的人權。

動不動就拉去殉葬,你說多嚇人!

另外,陪葬、殉葬制度不僅中國有,很多國家在古代的時候,都是這樣,由此可見,儘管語言不通,甚至從來不知對方的存在,卻能做出同樣的事情,這就是人性的醜陋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