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佛像

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紅橋修禊:金冬心與揚州八怪

金農,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又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別號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蓮身居士、龍梭仙客、恥春翁、壽道士、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等。生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6),卒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據金農自述:“家有田幾稜,屋數區,在錢塘江上,中為書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無窮”。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金農常用印章

金農天姿聰穎,早年讀書於學者何焯家,與“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鄰,又與吳西林同時,與號稱“浙西三高士”交往薰陶,更增金農的博學多才。乾隆元年(1736)受裘思芹薦舉博學鴻詞科,入都應試未中,鬱郁不得志,遂周遊四方,走齊、魯、燕、趙,歷秦、晉、吳、粵、終無所遇。年方五十,開始學畫,由於學問淵博,瀏覽名跡眾多,又有深厚書法功底,終成一代名家。晚寓揚州賣書畫以自給,為“揚州八怪”之首。妻亡無子,遂不復歸。

金農的一生,大半在坎坷中渡過,有時“歲得千金,亦隨手散去”。在困苦時也不得不依賴販古董、抄佛經,甚至刻硯來增加收入,也曾託袁枚,求寫彩燈,王昶撰《蒲褐山房詩話》記述金農,“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志者,未嘗不熙怡自適也”。卒年七十七,一作七十八。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揚州金農寄居室

金農博學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鑑賞,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古雅拙樸。

金農少年時期遊歷四方,拜訪毛奇齡,呈其詩,毛西河誇曰 「吾年逾耄耋,景迫崦嵫,忽睹此郎君,紫毫一管能顛狂耶」!又受業於何焯,何焯是著名的學者、書法家、收藏家。在其門下學習的兩年中,雖不曾達到出仕的目的,但詩文書畫、金石考據皆有很大收穫。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揚州八怪

雍正十三年(1735),金農被舉薦應 「博學鴻詞科」之試,次年再次被舉薦皆不中,箇中情形,今已難考。此後金農客居揚州,廣交名人雅士。有趣的是,這交遊中也包括豪賈、鹽商。康乾時期,作坊、工商業不斷髮 展,揚州作為古代水路交通的樞紐之一,有 「東南繁華 揚州起,水路物力盛羅綺」之譽。名商巨賈紛至沓來,其中也不乏 「雅好詩書」 「賈而好儒」之商人,他們常於自己的宅第、館園,如程南坡的 「筱園」、陳敬齋的 「梅 莊」、馬日琯,馬日璐兄弟的 「小玲瓏山館」等舉行雅集,吟詩、作畫、觀摩歷代名跡。如此濃重商業氛圍下產生了以 「揚州八怪」為主導的書畫文化圈,影響了揚州地區乃至整個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金農就是「揚州八怪」之首。與 「八怪」其他人相比較,金農的書畫作品並不多。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梅花圖

金農晚年患眼疾,還有軟腳病,所以繪畫作品常由弟子代筆(其弟子有束杖鳳、孫松、裘鏞、羅聘、項均等,但羅聘為其繪畫的主要代筆人)。金農初到揚州就結識 了高翔、汪士慎,結下終生翰墨緣。雍正九年(1731),金農又結識了鄭燮(鄭板橋),此後二人常共同參與雅集,又有詩文互贈。乾隆二十九年(1764),兩淮鹽運使盧雅雨組織 「紅橋修禊」,金農與鄭燮等人為李方膺《墨梅圖》題跋。至第二次 「紅橋修禊」,金農收羅聘為 「詩弟子」。揚州的商業氛圍也影響了藝術品的交易,鄭燮《行書揚州雜記》曰 「王篛林澍、金壽門農......鄭板橋 燮、高西唐翔、高鳳翰西園,皆以筆租墨稅,歲獲千金,少亦數百金,以此知吾揚重士也。」乾隆二十八年,金農仙逝,是其弟子兼好友的羅聘扶柩歸葬於杭州臨平黃鶴山。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墨梅圖

漆書傳千古:獨闢蹊徑的金農書法藝術

金農一生寫了大量的書法作品,但現在我們所瞭解最早的作品應是寫於康熙二十六年(1721),三十五歲所書的《遊禪智寺詩軸》(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因還未見得三十五歲以前的作品,所以金農早期的書法藝術 淵源我們無從所知,但從其四五十歲的作品來看,他對漢隸下過很深的功夫。雖金農書法作品眾多,但不同作品間有明確的分界線,每種字體都各具特色,使人看一目瞭然。一般將它分為八分書(隸書)、行草書、寫經體楷書、隸楷、漆書五類。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隸書 簷道人梅花歌 天津博物館藏

八分書(隸書)作品主要集中在三十五歲至五十歲前後。金農三十六七歲開始臨摹《西嶽華山廟碑》《乙 瑛碑》《夏承碑》等漢碑,特別是對《西嶽華山廟碑》的浸淫,從三十歲到晚年留下了很多臨本,現故宮博物院藏的《臨西嶽華山廟碑冊》寫於雍正十二年(1734),四十八歲時。他還在一首論書詩中描繪過學此碑的感受 「會稽內史負俗姿,字學荒疏笑馳騁。恥向書家作奴婢,華山片石是吾師。」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人物山水圖》冊第三開·馬和之秋林共話圖

金農隸書《王融傳》(現南京博物院藏)就是學《華 山廟碑》很好的證明。清末民初書法家王瓘題跋曰 「漢人分法,自趙宋以後,遂失自傳。趙松雪、文徵明偶一為之,但取方整而已。至鄧谷口,力求復古,用筆純師《夏承碑》,深得漢代技法。沿及雍乾之際,善隸者人人宗之矣。能出其範者,冬心先生始。亦從此入步,後見《西嶽華山碑》,筆法為一變。此冊運筆結字純師《華山碑》,間亦有芝英筆體流露毫端,蓋習氣既久,未能遽然欲盡也。至匠心獨運,精妙入神處,實不愧為中郎入室弟子。安吳書評僅列能品,猶未許為知音也。」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書法

金農三十九歲(雍正三年)開始北遊,作品署名由金司農改為金農,《王彪之井賦軸》署名 為金司農,現藏故宮博物院,可以說是金農隸書典型 「倒薤」筆法的第一張作品。然何為 「倒 薤」? 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 「有倒薤者,世傳務光辭湯之禪,居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風時至,見葉交偃,像為此書以寫道經。」清趙 翼《題百體壽字》詩: 「錯刀懸針器什樣,轉蓬 倒薤草木姿」。簡而言之 「倒薤」就是點畫重下而急出,似 「倒韭葉」,金農的 「倒薤」點畫得 益於對《華山廟碑》的反覆臨習,且這一筆法在五十歲以後的 「漆書」中表現得更為誇張和強烈。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人物山水圖》冊第十開·荷花開了

金農三十五歲起開始寫行草書。康熙五十四 年(1715 年,29歲),厲鶚拜訪金農,觀其書法, 留下 「堂堂小顏公,頗喜究奇怪」, 「論書近捃識,勿事徵倒薤」之詩。康熙六十年金農(35 歲)題 邗上高翔所贈《山水軸》道: 「內史書蘭亭,絕品閱世久。風流翠墨香,得之獨漉叟。楮爛字畫全, 光華神氣厚。......少日曾臨摹,摹帷遮新婦。自看仍自收,空箱防汙垢。」《自書詩稿》落款為 「金 司農」,應是三十九歲以前書,點畫未見顏魯公、二王筆法,忠於漢隸,多倒薤,閱讀之,文辭寧靜與躁動並存,奔騰中見浪漫。《自書三體詩殘冊》書於乾隆十七年(南京私人收藏),點畫中參入了漆書筆法,但總體依舊是漢隸風格。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漆書相鶴經軸

由此可見,金農對顏真卿和二王的學習並未上手,行草書也由漢隸化出,各階段風格隨其他 書體變化而略有變化,但 「字字獨立、撇法多用倒薤,」 這樣的書法風格伴其一生,中年以後愈加蒼茫老辣。

隨著歲月的流逝,金農開始信仰佛教,晚年更有「如 來最小弟」、 「心出家庵粥飯僧」的署款,四十七歲以後寫經體楷書始見。《梅花十二冊》題款(乾隆二十二 年作),乾隆八年書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現存浙江杭州西泠印社華嚴經塔),乾隆二十五年作《佛像》題款皆是這類書風的代表作。這種書體由古代佛家寫經體而來,愈到晚年愈瘦勁。清代蔣寶齡對其有 「寫經滿百紙,畫佛亦千紙」之描述。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人物山水圖》冊第十一開·昔年曾見

五十歲以後金農的書法出現了新的轉化,開始出現筆畫粗細一致,隸楷參半的書體,王昶在 他的《蒲褐山房詩話》中說冬心 「書出入隸楷」,由此把金農的這類書體稱為 「隸楷書」。這種書體由古代的石刻文字,或是宋版雕刻文字而來。筆筆獨立,少連貫之氣韻,同一作品中重複的字 絕相似 「如有雷同,純屬有意」,但將其與其隸書、漆書相比,倒薤筆法是絕對沒有的。1738 年的《隸楷書牛戩傳記》,1741 年的《相鶴經隸 楷冊》皆是此類書的代表之作。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漆書七言聯

今為人所熟知的是金農的漆書,自稱 「渴筆八分」,他七十二歲作隸書《相鶴經四屏》有言 「餘年七十始作渴筆八分,漢、魏人無此法,唐、宋、元、明亦無此法也。康熙間,金陵鄭簠雖善斯體,不可謂之八分。一時學鄭者,更不可謂之渴筆八分也」。然他五十歲以後就開始作此書,是對八分書(隸書)的進一步發展,融入古代的飛白書,晚年到達高峰。橫畫臥筆側鋒橫掃,豎畫以中鋒直下,橫粗豎細,向左的撇用倒薤法,向右的波挑則內斂,結字呈長方形。齊白石認為金農的漆書是從《天發神讖碑》而來 「寫‘何體’容易有肉無骨,寫‘李體’容易有骨無肉,寫冬心的古拙,學‘天發神讖碑’的蒼勁」。《清史稿·藝術傳》認為漆書是 「截毫端」所致,實為無稽之談。寫過書法的人都知道,只要起筆時鋪毫得當,運筆順勢而為,即可有漆書 「方起方收、爽直斬截」之效。其晚年的漆書在行筆的過程中添加了不間斷的細緻波動,更見生澀蒼茫之感。揚州八怪諸書家之中,數金農和鄭板橋書法最具特色,創造了一種非真、非草、非楷、非隸的 「怪」路子,是對古典書法的新突破。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梅花圖冊頁 大都會美術館藏

「怪」在揚州話中為奇怪、不合常規,甚至帶有一種強烈的貶義色彩。金農的 「怪」不僅僅 表現在書畫作品的藝術創作上,其直爽、不拘的 秉性亦是其「怪」之一。中國文人講究謙虛,然金農恰恰相反,他在《神龜圖》的題跋中這樣寫道: 「予遊楚州,得一青毛神龜,作《神龜篇》。客吟翁見而賞之,並賞予詩之不同乎人也,回請朱方老民繪寫其異兒,乞予書此詩於上,人生登期頤者為之上壽,吾儕進享天年,豈止此哉。自有不朽者在也。」金農不無自得地寫下他人的讚賞並不僅僅表現在詩歌方面,在書畫方面亦如此。其《冬心先生續集》自序中,亦記下張照對他隸書的讚美 「君善八分,遐陬外域,爭購紛紛,極類建寧、光和 筆法,曷不寫五經。以繼鴻都石刻,吾當言之曲阜上公請君,君不吝泓穎之勞乎?」;七十四歲所作《佛像》, 跋曰 「氣渾噩足千百年,恍如龍門山中石刻圖像也,金陵方外友德公曰居士此畫直是丹青家鼻祖,開後來多少宗支,餘聞斯言,掀髯大笑,七十四翁農又記」,如此 「自戀」的金農實在可愛。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梅花圖冊頁 大都會美術館藏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墨戲圖冊 大都會美術館藏

揚州八怪丨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清 金農 墨戲圖冊 大都會美術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