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行業格局已定?此言尚早

動力電池行業格局已定?此言尚早

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網發佈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8年第7批)》,據電池中國網統計,截至7月10日,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已發佈2672款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較2017年上半年的1983款同比增長35%。

2018年上半年動力電池企業配套車型排名

動力電池行業格局已定?此言尚早

寧德時代獨佔鰲頭

電池中國網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配套車型為715款,佔比26.76%;而2017年同期配套車型為407款,佔比為20.52%,寧德時代配套車型佔比進一步提高。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曾表示:“從我們跟比亞迪的市場份額來看,從2017年的44%提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63%,下半年的情況估計跟上半年差不了太多,所以頭部效應很明顯,出貨量排名前面的企業集中度非常高,我們現在整個生產非常緊張,需求量越來越大。”

產能集中度的提升也在電池廠家數量上有所反映。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有155家,到2017年年底只有130餘家,而截止到2018年6月份只有105家。分析人士表示,動力電池行業的洗牌從2017年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2018、2019年行業整合速度將會加快,而頭部企業在行業的集中度也會加速提升。

競爭格局仍未形成

排名第一的寧德時代佔比進一步提高,但排名在2-20名的企業卻在不斷變化。有分析人士認為,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格局仍未形成。

據電池中國網統計,2018年上半年除了寧德時代以715款遙遙領先並穩居第一之外,後面2-20名企業排名較2017年同期都有變化。其中,力神、國能、億緯鋰能、微宏動力、比亞迪和江蘇春蘭排名均有上升,沃特瑪、國軒高科、中信國安、上海德朗能和中航鋰電等排名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時天弋能源、桑頓新能源、普萊德新能源、鵬輝能源和遨優動力則擠進前20。數據還顯示,2017年上半年前20家電池企業配套車型為1558款,佔比78.57%;2018年上半年前20家電池企業配套車型為2041款,佔比76.38%,較2017年同期微降。在寧德時代配套車型份額進一步提升的情況下,排在20名開外的企業也從2-20名動力電池企業那裡分得了一小塊蛋糕,可以看出2-20名企業在今年上半年的競爭更為激烈。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各家電池企業在技術、資本及管理運營模式上存在不同,未來一段時間,部分企業將在激烈競爭中逐步脫穎而出,步入第一梯隊。隨著動力電池行業進入快速洗牌期,國內電池企業有望快速形成“一超多強”的格局。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也指出,隨著補貼的退坡和高端產能的擴充,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在快速提高,動力電池行業將從“春秋時代”百家爭鳴快速進入“後戰國時代”,逐漸形成整車企業與骨幹動力電池企業強強聯合、寡頭割據的新格局。他同時表示,從現在的行業格局可以推斷出,未來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大部分產能將集中於少數幾家大企業。

2018年6月份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排名

動力電池行業格局已定?此言尚早

配套車型和裝機量仍有區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6月,寧德時代以1.08Gwh的裝機量位列第一,佔6月總裝機量的37.77%;緊隨其後的比亞迪為0.78Gwh,佔比27.08%;排名第三的孚能科技為0.17Gwh,佔比6.05%;天津力神和國軒高科緊隨其後,分別佔比5.20%和3.44%,前5家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就佔到了總裝機量的79.54%。從裝機量上來看,這種產業集聚效應更為明顯,競爭也更為激烈和殘酷。

一超多強的格局仍存變數

儘管寧德時代最近兩年在配套車型佔比上穩步攀升,前20家動力電池企業幾乎壟斷了80%的推薦車型,但是另外一股暗流卻蓄力已久,在2020年後將會迎來大爆發。2020年補貼全部退出之後,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大門對外全部打開,為彌補補貼退出的壓力,不排除會有新能源車企選擇成本、技術和品質更有優勢的日韓電池企業,而日韓電池企業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早已虎視眈眈,在中國內地投資建廠的計劃早已提上日程,並已開始佈局。隨著日韓電池企業的進入,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將是一個競爭更加充分的市場,就連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也呼籲,電池企業需要拼技術、管理、品質管控等這種深層次的競爭,而不是拼規模這種淺層次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