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載冀往」河北人物傳石家莊卷之五——中國地質學十八羅漢之一陳樹屏先生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關注“方誌河北”我們一起漲知識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東與衡水接壤,南與邢臺毗連,西與山西省為鄰,北與保定市交界,距北京270公里。石家莊市域有著悠久的歷史。據《禹貢》記載,夏禹時期為冀州地。春秋時期域內先後建有鮮虞國(都城在今正定新城鋪一帶)、鼓國(都城在今晉州城西)、肥國(都城在今藁城區城西南城子村一帶)。戰國時期鮮虞人建立中山國(都城在今平山縣城北下三汲一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全面推行郡縣制,屬鉅鹿郡(郡治今鉅鹿縣)。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始置恆山郡(郡治今元氏縣西北)。石家莊歷史上名人輩出,處處都有名人的足跡。本期重點介紹近現代人物。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陳樹屏先生

陳樹屏(1887—1980.10),字翼宗,井陘縣東方嶺村人。青年時期,就學於保定直隸高等學堂,後考入農商部地質調查所礦科。畢業後,歷任農商部調查所調查員,井陘正豐煤礦測繪師、煤師、總礦師,井陘煤礦副總工程師,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井陘、陽泉煤礦公司總工程師,全國煤礦總局地質局教授,合肥礦業學院教授,合肥工業大學教授,曾當選為安徽省政協委員。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陳樹屏先生的實習報告

抗日戰爭期間,在日軍侵佔井陘煤礦前夕,他激於民族義憤,憤然燒燬他掌握的井陘煤礦的全部技術資料,攜眷離開井陘,以明抗日之志。日軍侵佔井陘煤礦後,因缺少技術資料,長期不能正常生產。此時,陳樹屏旅居天津,沒有職業,靠親友接濟度日,生活異常艱難。日偽礦長赴天津以高薪引誘陳樹屏回礦為其效勞,而他以“年老體弱,不堪驅使”為由,斷然拒絕。他對家裡人說:“身為炎黃子孫,為人做事要對得起列祖列宗,寧可餓死他鄉,也決不做對不起中華民族的事!”抗戰勝利後,他立即回到井陘煤礦,任全礦副總工程師,迅速恢復生產。

他對煤礦地質學有獨到見解。在井陘煤礦首創“黃土填充採煤法”獲得成功。他對井陘煤礦的地質情況瞭如指掌,隨便抓起一把煤,就能準確斷定是從哪條巷道採出的。經常不顧個人的安危深入井下檢查安全生產情況,及時處理隱患,多次避免了井下重大事故的發生。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丁文江對其報告的批註“出現大似不速之客,能與相見恨晚耶”

從1952年起,先後在合肥礦業學院和合肥工業大學任教授,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方法,經常帶領學生深入附近煤礦考察參觀,幫助煤礦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疑難問題。為表彰他的卓著功績,合肥工業大學授予他“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1956年退休後,他還應邀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寫了“煤田地質”部分的文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些人要他寫誣陷革命幹部的所謂證明材料,他不顧個人安危,予以嚴詞拒絕。1980年10月29日,陳樹屏病逝於合肥,終年93歲。合肥工業大學在悼詞中對陳樹屏的一生做了正確的評價:“陳樹屏老先生是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一位難能可貴的老知識分子,是我們黨信得過的專家和教授。”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