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关注“方志河北”我们一起涨知识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省为邻,北与保定市交界,距北京270公里。石家庄市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禹贡》记载,夏禹时期为冀州地。春秋时期域内先后建有鲜虞国(都城在今正定新城铺一带)、鼓国(都城在今晋州城西)、肥国(都城在今藁城区城西南城子村一带)。战国时期鲜虞人建立中山国(都城在今平山县城北下三汲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属巨鹿郡(郡治今巨鹿县)。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始置恒山郡(郡治今元氏县西北)。石家庄历史上名人辈出,处处都有名人的足迹。本期重点介绍近现代人物。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陈树屏先生

陈树屏(1887—1980.10),字翼宗,井陉县东方岭村人。青年时期,就学于保定直隶高等学堂,后考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矿科。毕业后,历任农商部调查所调查员,井陉正丰煤矿测绘师、煤师、总矿师,井陉煤矿副总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井陉、阳泉煤矿公司总工程师,全国煤矿总局地质局教授,合肥矿业学院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曾当选为安徽省政协委员。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陈树屏先生的实习报告

抗日战争期间,在日军侵占井陉煤矿前夕,他激于民族义愤,愤然烧毁他掌握的井陉煤矿的全部技术资料,携眷离开井陉,以明抗日之志。日军侵占井陉煤矿后,因缺少技术资料,长期不能正常生产。此时,陈树屏旅居天津,没有职业,靠亲友接济度日,生活异常艰难。日伪矿长赴天津以高薪引诱陈树屏回矿为其效劳,而他以“年老体弱,不堪驱使”为由,断然拒绝。他对家里人说:“身为炎黄子孙,为人做事要对得起列祖列宗,宁可饿死他乡,也决不做对不起中华民族的事!”抗战胜利后,他立即回到井陉煤矿,任全矿副总工程师,迅速恢复生产。

他对煤矿地质学有独到见解。在井陉煤矿首创“黄土填充采煤法”获得成功。他对井陉煤矿的地质情况了如指掌,随便抓起一把煤,就能准确断定是从哪条巷道采出的。经常不顾个人的安危深入井下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处理隐患,多次避免了井下重大事故的发生。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丁文江对其报告的批注“出现大似不速之客,能与相见恨晚耶”

从1952年起,先后在合肥矿业学院和合肥工业大学任教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经常带领学生深入附近煤矿考察参观,帮助煤矿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表彰他的卓著功绩,合肥工业大学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1956年退休后,他还应邀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了“煤田地质”部分的文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人要他写诬陷革命干部的所谓证明材料,他不顾个人安危,予以严词拒绝。1980年10月29日,陈树屏病逝于合肥,终年93岁。合肥工业大学在悼词中对陈树屏的一生做了正确的评价:“陈树屏老先生是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一位难能可贵的老知识分子,是我们党信得过的专家和教授。”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五——中国地质学十八罗汉之一陈树屏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