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照片:清朝菜市口刑場,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


戊戌政變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大肆捕殺維新黨人,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人,這幾個人就是在有名的菜市口被斬殺的。

事實上,古代砍頭這件事,並不是那麼隨便的。砍頭是重刑,不僅要謹慎,還要起到警示作用,所以才有“斬首示眾”的說法。

北京市西城區菜市口是明清兩代的刑場,就是今天的菜百附近。

有清一代,命喪菜市口的人犯有數十萬,其中最知名的當屬同治皇帝時期的輔政大臣肅順和光緒皇帝時期的戊戌六君子。

要處斬的那天,天還沒亮,死囚就被推到囚車裡,經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去菜市口。

”獄吏同時還給犯人送“辭陽飯”:醬肘子一包,大餅一斤。行刑當日,行刑的儀仗前有破鑼開道。衙役在犯人兩側,監斬官壓陣。

公開處決還能起到凌辱犯人的作用;殘忍的行刑手段和血腥的場面,可以震懾百姓,令其奉公守法,以此為戒。

在古代,由於科學欠發達,人們都比較迷信,他們都覺得給死刑犯行刑是一件十分晦氣的事情。

犯人被殺後,屍體被人運走,血跡即被黃土蓋上,爾後便有人在此賣菜,據說菜市場生意很興隆。

在處決罪犯名字上用硃筆惡狠狠地打個對勾,剩下的就是“喀嚓”一聲身首分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