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扶貧」宏河鎮王萬斌:把聚寶莊變成聚寶盆

「聚焦扶贫」宏河镇王万斌:把聚宝庄变成聚宝盆

致富

脫貧

7月的清水河山青水綠天藍,距縣城約16公里的宏河鎮聚寶莊村,連片的葡萄大棚裡,綠藤環繞的架子上,串串飽滿多汁的葡萄墜滿枝頭。村委書記王萬斌就是憑藉這些葡萄帶領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

「聚焦扶贫」宏河镇王万斌:把聚宝庄变成聚宝盆

村民收穫大棚葡萄

村民劉喜梅邊摘葡萄邊高興地介紹:“過去,就種點地靠天吃飯。即使趕上好年景,辛辛苦苦在地裡一年忙到頭,人均收入也不到1000元。如今,我們不用再頂著烈日看天吃飯了,村裡建起了現代設施農業園區,在園區的大棚裡摘葡萄、修枝剪葉,每月就能收入3000到4500多元,這是過去做夢都不敢想的好事。這得感謝好政策!感謝王萬斌!”

劉喜梅口中的王萬斌,正是清水河縣宏河鎮聚寶莊村的村委書記,也是現代設施農業園區的創立者。

「聚焦扶贫」宏河镇王万斌:把聚宝庄变成聚宝盆

王萬斌正在幫村民打理葡萄

聚寶莊村委會主任張滿貴告訴記者:“聚寶莊村的常住戶有132戶432人,多為年齡偏大的老年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共60戶169人。回到家鄉尋找創業項目的王萬斌看到聚寶莊村貧困的根源在於:沒有產業支撐,無法真正意義上實現脫貧。他開始四處考察取經……最終,決定依據當地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種植經濟作物,建立設施農業園區,為貧困戶增收制定脫貧計劃,使貧困戶獲得資產性、勞務性、財產性和生產性4個方面的收入。”

「聚焦扶贫」宏河镇王万斌:把聚宝庄变成聚宝盆

遠遠看去聚寶莊的葡萄大棚已成規模

“我們先流轉周邊村民和貧困戶手裡荒廢閒置的土地,讓大家獲得財產性收入。從貧困戶手中每流轉1畝地,貧困戶便可獲得流轉費用150元,每畝流轉期為11年,這樣計算下來,每畝可一次性獲得固定流轉收入1650元,讓貧困戶坐在家裡收錢。”王萬斌接著說,“我藉著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惠民政策,利用流轉來的1300畝土地,在村裡打造了聚寶莊現代設施農業園區,建立了葡萄基地,89棟厚牆體溫室大棚拔地而起,集中發展設施葡萄產業,讓貧困村民靠種葡萄獲得生產收入。”

「聚焦扶贫」宏河镇王万斌:把聚宝庄变成聚宝盆

村民正在採摘葡萄

一開始,村民們對葡萄的生長習性並不瞭解,紛紛搖頭說:“這旱地連莊稼都長不好,能長出啥好葡萄呢?”

王萬斌和村幹部們挨家挨戶耐心講解,並向村民保證道:“你們只管勞動掙錢,其他投資費用和投資風險及收購、銷售等都由我們來承擔。”

「聚焦扶贫」宏河镇王万斌:把聚宝庄变成聚宝盆

村民展示剛收穫的葡萄

吃了定心丸的村民心裡的顧慮慢慢打消了,不少貧困戶主動報名參與葡萄種植。劉喜梅將家裡的莊稼地扔給愛人,自己一門心思撲到葡萄地裡,第一個月她就拿到工資2400多元,以後月月按時領工資,到了年底還分了紅。現在,她的工資漲到了3000多元,過上了期盼已久的舒坦日子。

貧困村民秦海泉下肢殘疾,行走困難,過去僅靠微薄的低保金生活。在王萬斌的幫助下,秦海泉進園區幹起了清潔工的活兒,每月能拿到3000元的固定工資。去年,還為下肢癱瘓的兒子娶了媳婦兒,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

「聚焦扶贫」宏河镇王万斌:把聚宝庄变成聚宝盆

在大棚的庇護下旱地葡萄也能健碩成長

“不僅是他們兩戶過上了好日子,聚寶莊村原有的69個貧困戶也都依靠葡萄產業脫了貧。”王萬斌自豪地說。

聽王萬斌介紹,為了讓葡萄種植更加科學規範,達到高品質的無公害標準,贏得更廣泛的消費市場,王萬斌從各地引進10個不同口感的葡萄品種,還聘請山東葡萄種植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管護,保證溫室大棚和旱地種植的葡萄長勢喜人。

「聚焦扶贫」宏河镇王万斌:把聚宝庄变成聚宝盆

葡萄長勢喜人

據瞭解,每年5月開始,大棚葡萄和旱地葡萄相接,採摘時間可持續4到5個月,大部分直銷呼和浩特市美通農產品批發市場,每年畝產葡萄達5000多斤,純收入3萬多元。

截至目前,聚寶莊現代設施農業園區的厚牆體溫室已增至143座,葡萄種植達到100多畝;還增種了櫻桃5000株,旱地葡萄500畝。年銷售額達到3000萬元,淨利潤600萬元。

說起王萬斌,清水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石潮瑞不禁讚歎道:“王萬斌是在清水河干旱的土地上,第一個種葡萄,並帶領村民賺大錢的人。他的返鄉創業,打破了村民固有的想法,讓貧困村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聚寶莊從過去窮鄉僻壤的小山村變成了現在家家奔小康的‘聚寶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