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入倉與回倉各有什麼特點優勢

普洱茶的類別有很多,如沱茶、散茶、生茶、熟茶、溼倉與幹倉之說,而現在又有入倉與回倉之說,到底普洱茶的“入倉”與“回倉”是怎麼一回事呢?現在普洱算是茶市的熱銷產品,之所以受到眾人的喜愛是因為其獨特的保鍵功效與其醇厚的滋味,其實普洱茶的味道與其倉儲有直接的關係,倉儲的方式不同會導致口感的不同,本文將為其介紹入倉與回倉之說,希望對大家瞭解普洱有所幫助。

普洱茶的入倉與回倉各有什麼特點優勢

所謂“入倉”,是指普洱茶在後期存放中為加快化學反應而人為提供的一個高溫高溼的存貯環境。入倉普洱茶的氧化速度是不入倉茶的數倍甚至數十倍,由這種快速氧化形成的“特殊口感”和“特殊香味”被叫做“倉味”,這種“倉味”有少部分人能夠接受,但大多數人都不認同,於是想辦法來消除,這個消除的過程就被叫做“回倉”。

“回倉”有多種辦法和手段,最典型的是用微波爐烤炙或在太陽下暴曬,但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將倉茶移至正常的自然環境存放來慢慢消除“倉味”。那麼,“回倉”真的有用嗎?

從普洱茶的氧化原理可知,普洱茶內含物質的變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其內在的基本規律是:各種碳水化合物分解還原為糖,糖與酵母反應,產生醇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再與各種各樣的酸反應,形成酯類化合物。而所有的化學反應,都受外部條件的制約,這些條件包括水分、光照、溫度、溼度和空氣質量。適宜的環境是內含物質緩慢的鏈式轉化條件。如果這些條件發生變化,內含物質的轉化就會因“越軌”而產生“異化”,“倉味”就是一種典型的“異化”結果。“入倉”是為了加快轉化,而這種轉化的載體是微生物的“胞外酶”。高溫高溼在造就有益菌的同時,有害菌也大量繁殖起來。當茶葉中的“青黴菌”不能抵禦“白黴菌”、“黑黴菌”和“黃球菌”時,有害菌群就成了普洱茶“異化”的主角。

“入倉”的普洱茶,輕者表面灰暗無光、有“倉味”。重者表面掛白霜(白黴菌覆蓋),中間現“金花”(點狀或面積更大的黃球菌),最嚴重的是整個茶體“褐變”,有機物大量損失而過早碳化。 “回倉”對於遭受輕度破壞的普洱茶來說,興許有一點點效果,但決無可能恢復其應有的品質。

有些普洱茶也有“倉味”,但並非人為“入倉”,而是由於長期存放於高溫高溼的自然環境所致(例如廣東、香港和沿海一帶),對於這樣的存放環境,目前能夠解決的辦法只有降溫除溼和縮短存放時間,轉移存放環境。

對於普洱茶的“入倉”與“回倉”就講解到這,通過本文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了。選擇任何一款茶的時候,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千萬不要以為貴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大眾所喝的就是好的,要根據自身體質、習慣以及喜歡的口感來選擇相對應的茶品。

更多普洱茶相關知識,如沖泡、品鑑、存茶、找茶等,請添加微信:puerzg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