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江南古鎮馬鞍山——美麗上涉湖

往期回顧

姿勢已擺好

就等你點啦

美麗上涉湖

據安山的老人講,上涉湖的來歷頗有幾分神話色彩。有一天,玉皇大帝派遣他的一名騎士,騎著一匹高頭大龍馬到人間走訪視察,一路勞頓甚是辛苦。經過幾天幾夜跋涉,龍馬感到又飢又渴。當他們走到一片水清草綠的湖邊時,騎士便讓龍馬停步飲水。因為太渴,龍馬即張著大口猛力吸吮,湖水就像潮水一樣奔進龍馬的肚子裡,頃刻間湖水陡退三尺,如是驚動了海龍王。海龍王急派兵將出水巡查,卻看見龍馬還在此豪飲,便飛報海龍王。海龍王速調蝦兵蟹將前往鎖拿。因龍馬飲水心切則心無旁騖,一時來不及躲閃,真沒想到對方出手極狠,冷不防被其擊斃於湖邊。騎士見龍馬被海龍王的部屬打死,急迴天廷報告。玉皇大帝聽後勃然大怒,特派天兵天將下界,定將海龍王誅殺,然後就地安葬白龍馬。因海龍王被玉皇大帝殺死於湖邊,人們便將該湖叫做殺湖。後來,總覺一個殺字血腥味太重,實在不太吉利,遂取諧音為涉(安山人口中的“涉”與“殺”同音)湖。

涉湖又名團墩湖,位於安山街南部,與馬鞍山南麓相依,系崗丘間沉溺谷經積水而形成的滯積湖。水位21.50m,長度7.5km,最大寬度2.1km,平均寬度1.6km,原有面積16.9平方公里。經圍墾後,現有面積11.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3.7m,平均水深2.1m,蓄水量0.25億立方米,湖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2℃,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12.4℃。多年平均無霜期259天,降水量1250 mm。集水面積53平方公里,補給係數4.5。湖水依賴區間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出流經金水河排入長江。涉湖兼具蓄水、灌溉和養殖功能,為安山沿湖區域民眾的母親湖。

涉湖分為上涉湖,中涉湖,下涉湖。上涉湖較大,屬安山街管轄。中涉湖和下涉湖較小,為法泗街所有。上涉湖北連陳海橋,洋馬頭,西接山巷菜,竹林咀,東伴花山劉,鳳凰咀,南臨枯竹海、涉湖村、橋港,斧頭山。自從上涉湖被劃為省級溼地保護區以後,環境變得越來越好,隨著季節更換,風景多變,一景勝似一景。棲息於此的黑白天鵝數量愛年遞增,來此觀看天鵝的人群絡繹不絕,現在又被人們稱作武漢的“天鵝湖”。天鵝為候鳥,喜涼不喜熱,更不愛悶溼的天氣,它像大雁一樣春去秋來,眷戀美麗可愛的家園。天鵝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每年在涉湖停留大半年時間。近年來,大多數天鵝選擇在此產蛋孵化,各種候鳥在此集結成群。在湖灘上牧放的牛與鳥和睦相處,牛前牛後連牛背上每每都歇著三到五隻鳥。尤其是牛背鷺,成天忙著在牛身上啄吃皮蝨和跳蚤,一幫牛兒去蟲消疾,二為自己美食一餐,天天樂此不疲。

那天,江夏臺的一群記者相約,去上涉湖觀鳥,也想寫一篇景色文章,他們從紙坊城區出發,先上107國道,再轉道京珠高速,向長沙方向行駛20多公里到安山,終於到達上涉湖管理站。那天,空氣潮溼得像要滴出水來一樣。一進入上涉湖溼地保護區,首先感受到不同的是耳朵,從喧囂到寧靜就在一剎那之間,城區的噪聲已然遠去,各種清晰的鳥叫聲像歌一樣,一曲連著一曲。有獨唱,有合唱,更有混響,真正感受到此曲只應天上有,城區哪得有福聞。溼地管理局上涉湖管理站的金龍,一路引領大家走向湖域深處,他如數家珍似地給大家介紹一切有關涉湖的知識,就像一部翻不完的字典包羅萬象。

涉湖之名的來歷還有一說。因全湖域的水較淺,一般人都能涉水而過,所以,才被人們稱為涉湖。因涉湖為多個湖區組成,又分屬兩個街道管轄,為了標明湖域界線,便有了上、中、下三個涉湖之稱。上涉湖位於整座涉湖的最南端,因面積比中下涉湖都大,也是該湖的主要區域。上涉湖水域,由武漢市梁子湖水產集團有限公司上涉湖分公司經營管理,公司主要從事水產品開發和規模化繁育各類優質魚苗,年水產總量為380 餘噸。

上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江夏區西南部,是一處典型的淡水湖泊泛水沼澤溼地,溼地內生物多樣性豐富,各種類植物 950 種,動物349 種,其中維管束植物多達581種,底棲動物29種,魚類74種,獸類23種,鳥類11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種,二級保護動物8種,省級保護動物36種。2006年,江夏區政府批准成立上涉湖區級溼地自然保護區,2008年申報為市級溼地自然保護區,2013 年 5 月 31 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審定上涉湖溼地為新建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了切實加強上涉湖溼地保護力度,江夏區林業局從2005年起,即開始組織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大專院校專家,對該溼地進行科研考察,形成了《上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與總體規劃》報告,為溼地的保護建設,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和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