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常德新河治理模式:把河道作爲最好的公共產品呈現給市民

「环境」常德新河治理模式:把河道作为最好的公共产品呈现给市民

撰文|莊德通

攝影|向雲

正文共1886個字,預計閱讀6分鐘▼

「环境」常德新河治理模式:把河道作为最好的公共产品呈现给市民

正在釣魚的李先生

每天上午九點左右,如果沒有什麼要緊事,68歲的常德市民李先生都會像往常一樣,提著魚簍來到新河釣魚。

岸邊,已經有三三兩兩的“釣友”架好了魚竿,靜等魚兒上鉤。新修的小路上,幾個年輕人在戴著耳機晨跑。

李先生有些欣慰,近幾年來,他親眼見證了新河從一條排放生產生活汙水的臭水溝,變成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模樣。特別是今年上半年,他驚喜地發現,水中能看到魚蝦了。

“釣友”察覺到這一變化,陸續來到新河釣魚。

事實上,新河也只是河長制治理成效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环境」常德新河治理模式:把河道作为最好的公共产品呈现给市民

治理後的新河一角

畜禽養殖養出昔日臭水溝

新河水系是常德城區最後一條整治的內河。

曾經,沿岸畜禽養殖產生的廢棄物排入新河,造成了嚴重的汙染。河道淤積,亂扔垃圾,生產生活汙水排放等原因也導致水質越來越差,臭氣熏天,新河岸成了一塊“不毛之地”。

但是隨著常德海綿城市的建設和河長制的推進,新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武陵區區委副書記、區副總河長楊學亮介紹,目前新河的水質已經由原來的劣V類變成了IV類,比普通的景觀用水水質還好。

在河道治理過程中,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畜禽退養工作,往往是一大難題。

據瞭解,在治理前,武陵區城區有32萬平米的畜禽養殖欄舍,812個養殖戶,在做好退養工作的同時,更要做好群眾的溝通工作,並且為這些養殖戶提供妥善的出路。

面對這樣的情況,楊學亮直問農戶:“我們是該要錢,還是要藍天碧水?”

他還細緻地向農戶們解釋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一步一步地爭取養殖戶的理解,並且通過財政撥款給予農戶150~180元每平米的退養補貼。

此外,為解決養殖戶們的長遠收入問題,武陵區還採取了“公司+農戶”的模式,與農產品公司合作,為農戶提供相關技術,幫助退養農戶實現了轉產轉業。

以武陵區的蘆荻山鄉為例,目前,該鄉已有13家農戶與食用菌種植公司簽約種植食用菌,並逐步實現盈利。

而武陵區的812個養殖農戶中,已有90%以上的農戶實現了轉產轉業,有了新的創收渠道。

「环境」常德新河治理模式:把河道作为最好的公共产品呈现给市民

武陵區副總河長楊學亮(左)與武陵區河長辦副主任何哲雲(右)巡河

來自小學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河長伯伯,您好。我們是金丹實驗小學三年級122班綜合實踐小組的學生……祝我們的新河在您的治理下,越來越美!”

這封小學生的信是寫給武陵區區委書記、總河長莫漢桃的。

新河就在金丹實驗小學旁邊,也是學生上下學的必經之地。見證了新河的變化之後,學生們將綜合實踐課的主題確定為“新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不過,在實踐中學生們卻發現,有些市民經常在新河岸邊隨手亂扔垃圾,還有寵物隨地大小便。

實踐小組的同學們義務對垃圾進行了清理。不過幾天后,他們又發現了大量的垃圾。

醞釀許久,48名同學就一起給莫漢桃寫了這樣一封信,呼籲大家共同保護新河的環境。

「环境」常德新河治理模式:把河道作为最好的公共产品呈现给市民

當時小學生的信件

這封信,也引發了一個思考:河道清理完成後,如何建立更加長效的管護機制?

“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共同自覺維護河道,河長制才真正成功。”楊學亮說,這是武陵區在河湖管理工作上得到的一個新啟示。

隨後,武陵區對河湖管護工作進行了深化:建立了河湖管護委員會,計劃籌建一支近百人的專職河湖管護員隊伍,專門巡查傾倒垃圾,違規排汙等行為,還負責維護公共設施,規勸居民的不文明舉動。

此外,武陵區還將新河南段一期完工河段納入河道保潔範圍,由區財政出資,聘請專業的保潔員定期清理水面垃圾、有害水生植物等。

而在調動群眾積極性的舉措上,武陵區的宣傳工作也是一大亮點:除了設立公示牌、製作宣傳標語等規定動作外,武陵區將常德傳統的絲絃文化與河長制宣傳相結合,編制了絲絃節目《河岸巧遇》。

「环境」常德新河治理模式:把河道作为最好的公共产品呈现给市民

治理後的新河沿岸風光

“公共產品”惠及市民

如今的新河,水變清了,周邊環境也變好了。

這樣的改變帶來的不僅僅的生態環境的改善,治理的成果也惠及了更多的居民,帶來了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新河原本僅10米左右的水面被拓寬到80到150米,建立起了親水生活公園、運動公園等公共休閒場所。

白天,居民可在新河旁垂釣、散步,晚上,則可以進行廣場舞等娛樂活動,“河岸邊有歌聲飄蕩嘞”,旁邊釣魚的李先生這樣描述新河現在的景象。

新河的改變也吸引了更多的市民搬來新河周邊居住,帶動了沿岸經濟的發展。

據瞭解,目前新河南段一期工程已經完成,整個新河水系的治理也會爭取在2023年前全面完工。改造完成後,將大大增加新河水系生態功能及水系自我淨化能力,改善沿岸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

而對於當下的工作,今年武陵區除了把開展全面推行河長制“示範區縣”和“樣板河”的“雙創”活動作為河湖長制工作的重要抓手外,還自增壓力,在已納入河長制名錄的22條河渠之外,增加了59條河、湖、渠,基本實現了全區所有河湖整治任務的全面覆蓋。

“對於河道治理,要具有公共產品意識”,楊學亮說,“我們要把河道作為最好的公共產品呈現給市民。”

(二審:王華 終審:廖資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