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颱風險「出清」行業加速自我淨化

6月以來網貸行業震盪,包括唐小僧、投之家在內的100多家平臺出現違約,行業再次遭遇信任危機。

“目前出問題的,很多不是真正的P2P,真正的P2P平臺是不會有擠兌風險的。這些平臺實際本來就是詐騙,退出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投資人和行業長遠都有好處。”業內人士表示,P2P行業對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貢獻,危機之下蘊含的並非是行業的坍塌,而是行業的洗牌與風險“出清”,為行業的長遠健康有序發展掃除了障礙。

據相關統計,自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全國共有108家P2P平臺出現兌付危機,平均每天2.6家。今年6月以來,隨著央行、銀保監會等個部門多次向P2P市場釋放出加強監管的信號,一大批國內P2P平臺相繼出現問題。數據顯示,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達到80家,其中問題平臺63家,停業平臺17家。進入7月,相繼有超過40家平臺出現問題,其中包括錢爸爸、牛板金等交易規模“百億級”的P2P平臺。

“近年來,網貸行業快速發展,網貸平臺數量迅速增加。全國幾百家網貸平臺資質參差不齊,魚龍混雜,行業風險積聚。此次在監管的引導下,眾多小平臺倒閉,行業經歷陣痛,但是也釋放了風險。”一名位於上海的網貸平臺人士表示。

在16日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主辦的的網貸機構座談會上,與會代表一致認為,“近期出現問題的網貸平臺絕大多數都不是合規平臺,這恰恰印證了行業專項整治的方向是正確的,行業已進入良幣驅逐劣幣、加速自我淨化的階段。隨著不合規平臺的淘汰出局,合規優質的平臺將在監管的指引下走上規範發展之路。”

業內人士表示,“每次爆雷潮本質上是一次去泡沫化的過程。P2P行業可能面臨一到兩年的備案延期,也將面臨優勝劣汰、去偽存真的考驗和洗禮。”他同時也提醒投資者應理性投資,既不能一擁而上,也無需全面封殺。投資時應當注意篩選平臺,比如如果平臺產品基本都是短期產品,則其資金錯配、拆分等問題和流動性風險會偏大。同時,平臺成立時間、歷史情況、平臺背景,是否有較強的金融風控能力等也應一起綜合考慮。

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近期也指出,自2016年4月全國啟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以來,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市整改類P2P網貸機構的不合規業務餘額較整改初期下降87%,整體風險已得到較大程度釋放。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16日表示,網貸行業發展是以規範為前提,整治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其建議,金融投資者和消費者應該關注相關官方網站和專業人士的正確解讀,勿被外界不實報道誤導,更不要信謠、傳謠,傷害平臺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有關部門引導媒體正確開展輿論宣傳,對社會釋放正確理性信號,避免因對一些事件的過度渲染和錯誤解讀影響市場正常秩序。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網貸平臺最多的國家。英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最先發明瞭P2P,然而至今英國的P2P公司也沒有超過10家。10年後美國也應用了P2P,到現在也有隻有10家左右。P2P出現在中國的時間要晚許多但是數量卻大大超過英美。 文/董溪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