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死去時20來歲的骸骨,問我什麼是520狂歡

2018年5月20日,在湖南衡陽市洪市鎮明翰村的松坡上,在八九點就已經毒辣的陽光下,我看著雷帥,一個研一的考古專業的學生,在2米的坑裡起出一個完整的下顎骨,他隔著口罩,輕聲說道:“這個人好

年輕啊!”

他蹲在斜坡上,一邊觀察骸骨的牙齒,一邊在筆記本寫下“年齡25-30歲”。在輕輕把骸骨放進箱子裡編號時,山坡的微風吹起,松林下起了粒粒白花的雨,嘀嗒打在我們撐起保護墓穴的棚子上。

一具死去时20来岁的骸骨,问我什么是520狂欢

圖:雷帥在記錄骸骨特徵

圖:林真如

全身溼透的浩哥,來不及脫下汗水泡透的白手套,艱難地在幾乎沒信號的鄉野看幾眼手機。負責龍越慈善基金會發掘遺骸項目好幾年的他,不記得有幾個週末是沒在墓地裡刨土的。為無名無姓戰死沙場屍骨拋荒的英烈尋找家,聯繫至今可能還在牽掛他們的至親,是他艱難苦難多年最樸素的願望。

一具死去时20来岁的骸骨,问我什么是520狂欢

圖:浩哥在與專家挖骸骨

圖:林真如

本以為,在山野裡不知今夕是何年,但強大的網絡和消費主義還是把莫名其妙的虛擬節日——“520情侶狂歡”送到這裡,刷了一下曬狗糧曬紅包朋友圈,他笑著問現場的人,“今天誰給我發520紅包啊,不用520元,0.52元我就很滿足。”

在下一陣松花雨簌簌落下的時候,我聽見透明箱子裡的遺骸在說話,他說他和跪在地上挖掘他骸骨的年輕人同齡,他問我什麼是520。我說520是大家想象的數字節日,說是這幾個數字諧音像我愛你,雖然我不知道要用什麼口音念才可以念成那樣。

一具死去时20来岁的骸骨,问我什么是520狂欢

圖:上週末挖掘出的骸骨

圖:林真如

他說他不到20歲就上的戰場,死在1945年的七月。在二戰勝利的曙光到來前,他還沒有過機會,親口對一個人說出過我愛你,那時候機會不多。我問,那你們那時候,都在什麼節日,說我愛你啊?

他說,都是一些傳統的節日吧。1942年,他在緬甸日軍戰俘營,看見過戰友,在聖誕節哭著寫一張明信片,明信片寫著想回家。本來被俘虜的盟軍,無論國籍,大家都約定好不許哭泣,因為監獄裡一旦有一個人啜泣,無知的恐懼便會淹沒天花板,蓋在牢房,導致所有人都開始哀嚎。我說我看見過那張明信片,上面是一個彷彿卸下軍裝拄著柺杖回家的小人。

一具死去时20来岁的骸骨,问我什么是520狂欢

英國duxford戰爭博物館藏品- 日軍戰俘營戰俘明信片: when the war is over, the toils of life is through. I’ll be coming back, my darling. the homesweet home and you. (當戰爭結束,當苦難結束,親愛的,我會歸來,回到家,甜蜜的家,回到你身邊。)

他說,那明信片肯定沒有寄給那位戰友的至親了,很多人的家裡人都不知道我們死了,可能他們現在還在等我的消息。看見烈日照射在我們身上升騰的汗水點霧氣,他說讓他想起,那時候打仗,酷暑裡有比他還年輕的戰友,戰時與汽油桶為伴,戰死後連埋葬都來不及,只能屈身在桶裡,隨身陪葬,僅是薄衣。

一具死去时20来岁的骸骨,问我什么是520狂欢

圖:2017年7月,龍越工作人員和考古專家在雲南施甸發現裝在半截美軍汽油桶裡的遠征軍遺骸

不知道是否還有屍骨存留。我說,那些還不到20歲就葬身汽油桶的士兵們,已經有人跪在荒草地裡好幾個小時,輕輕地將他們收斂,為他們尋找親人。

一具死去时20来岁的骸骨,问我什么是520狂欢

圖:2017年7月中,在雲南施甸發現多個二戰汽油桶 內藏遠征軍遺骸

他說,我在這裡七十多年

了,多少有些寂寞,像我這樣的遊魂,多嗎?我不知道該說多還是不多,只能告訴他一些“好消息“:在此處不遠的平江,我們發現過很多也是那時候戰死的士兵。當地的村民,看著他們下葬,都是17-20歲的孩子。有成了老人的村民後來指認了下葬點,我們才找到遺骸。

一具死去时20来岁的骸骨,问我什么是520狂欢

圖:4月初,浩哥與考古團隊在平江收斂21具英烈遺骸

他問,那今天是那麼浪漫的我愛你節日,你們幾個年輕人在我孤獨的墳頭做什麼啊?

我當然不會暴露因為浩哥是單身狗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真相,於是便划水反問他,如果還有機會,這個節日你會跟誰說我愛你。

他說他當初也不是沒有機會,在上戰場前最後一晚,他和心愛的姑娘在廢墟里擁抱,姑娘問,如果不用打仗,我們會怎麼樣呢?他回答,可能每天早上準時起來,去上班,和心愛的人吃早飯,洗漱忙碌出門,工作,然後晚上回家,吃飯,睡覺,偶爾和朋友聊天閒逛。姑娘最後的一個問題,那種不用打仗的生活什麼滋味呢?他說告別心愛的姑娘,他最後的一句話是,不知道呢

在我正想告訴他,不用打仗的滋味,大概就是現在這樣:人們可以通過網絡聯繫到遠在千里的人,在各種的消費和儀式裡面狂歡和慶祝節日,即使只是買買買,即使說我愛你已經越來越廉價和輕易,但或許,這種輕易和對廉價的不屑,也是無數的屍骨,無法想象的未來。

當我正想回答的時候,浩哥催我趕緊幹活打雜。松花雨停止,骸骨還安安靜靜地躺在箱子裡。等著我們採樣後,為他尋找家人,或者那位和他憧憬過未來的姑娘。

一具死去时20来岁的骸骨,问我什么是520狂欢

圖:浩哥在挖掘收斂遺骸

圖:林真如

後記:以上為小編白日夢軟文硬推項目嘗試,主要是讓大家瞭解發掘遺骸項目的不易和具體意義,並不是宣傳封建迷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心中~~

項目介紹:1931-45年這場民族獨立和反法西斯而戰的戰爭結束以後,還有很多抗戰軍人的遺骸散落在異鄉,大部分被發現的墓地均遭不同程度破壞,有的甚至因為戰事緊急未得到妥善安葬,等待後人讓他們安息。讓遺骸回家,回到親人的身邊,回到故鄉的懷抱,尊重歷史,尊重每一個個體生命,這是人性的光輝跨越歷史迷霧最好的體現。

讓每個士兵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情,能夠榮耀和有尊嚴的安葬,讓每一個個體士兵承載人性與愛的精神,傳承給未來的每一代。

“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知道,歷史的缺憾已經難以彌補,但我們希望,能用民間微弱的力量,給亡者慰藉,給生者信心。

一具死去时20来岁的骸骨,问我什么是520狂欢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