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把18歲的少女逼上殘酷的戰場?

大家都以為女權運動是一個非常歐洲非常後現代的事情,但其實在戰區,女性早已經拿起武器站在前線,和最臭名昭著的惡勢力們開戰!如今國外有對抗ISIS的

女子游擊隊,抗戰中中國有撐起半邊天的女兵

戰火中的女神

抗擊ISIS的女子游擊隊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ISIS信奉極端教義,必須殺死一切非穆斯林的教徒,當這樣的殘暴宗旨結合中東文化中對女性的歧視時,庫爾德女人的處境尤其艱難。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圖:記者問:“你大約斬首了多少人?” 這個被捕的ISIS王八羔子說:“大約70個。”

在BBC一個紀錄片中,一個庫爾德女戰士講述到,她曾目睹一個ISIS頭目關押一對庫爾德母子三天三夜,不給吃喝,孩子一直哭喊,母親求ISIS頭目給她們一點水和吃的東西。ISIS頭目說:

把孩子給我,我替你餵養。”

隨後當著母親的面把孩子割喉了,他把孩子送到廚房,做成了一鍋人肉湯,拿刀逼著母親下去。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強姦,綁架,性奴,婦女買賣,在這裡隨處可見,每一個庫爾德女戰士都目睹過親人摯友的死亡。

面對種族滅絕的威脅,她們沒有選擇逃難,而是選擇了戰鬥

“多虧”了ISIS的極端教義,才誕生了這支全球戰鬥慾望最強烈的女子部隊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ISIS堅信:

男人如果死於戰場能上天堂,那裡有蜂蜜牛奶和72處女。

但如果是死於女人之手,那麼就上不了天堂。

ISIS恐怖分子非常害怕死於女人之手。

2013年2月13日,YPJ 就是在ISIS對女戰士的恐懼中而誕生,她們是敘利亞及伊拉克戰場抗擊ISIS的主力部隊,由7500女性組成,她們拿著AK、RPG在前線與ISIS正面作戰。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YPJ在每次向ISIS發動攻擊的時候都會發出類似“lilililili”的喊聲,這種聲帶快速振動的聲音只有一個意義——告訴ISIS,庫爾德女戰士來了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但是隨之而來的報復是極其猛烈的,ISIS以不留戰俘而著稱,落入ISIS手中的YPJ 女戰士往往會遭受更多的折磨和侮辱,因此YPJ 女戰士也決不投降。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她們沒有智能鎧甲,也沒有變異人的基因,她們只是十八九歲的女生,拿著六七十年代的武器打一場21世紀的戰爭。由於缺乏武器供應,前線的重機槍常常卡殼,甚至大多數戰士是沒有防彈衣的。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圖:這位YPJ女戰士上輩子可能是折翼的天使。注意中間的圖,左上角是ISIS狙擊手打出的彈孔,子彈貼著頭皮掠過。

在中東,女人就該在家帶孩子,做家務,女人怎麼能打仗,女人怎麼可能打得過ISIS,YPJ指揮官Azima說:

“我們所要對抗的不僅僅是ISIS,還有社會的傳統觀念。做一名YPJ女戰士就意味著,以前(參軍前)你是家庭的一部分,現在(參軍後),你是民族的一分子。”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但庫爾德的女人們,硬是闖出了一片天,在科巴尼戰役中,前線的庫爾德武裝中有80%是庫爾德女戰士

她們可能是人類史上第一支女子抵抗軍,她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她們在臨死的時候,可以毫不愧疚地說:“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圖:《侶行》裡這個可愛的YPJ女戰士,據消息稱其已於去年ISIS的自殺式襲擊中陣亡。

中國戰場上的鐵鳳凰

在戰爭的歷史中,並不單隻有敘利亞的戰場上才有女性部隊。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我們的女性們也不甘示弱,紛紛加入到抵禦外敵的救國行動中。

四川眉山最後一位的抗戰女兵——周秀英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艱苦的抗戰裡,曾有這樣的宣言:

一旦開戰,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之責。

齊邦媛曾經記錄過這樣的歲月,和我們一樣年歲的青春年華,戰爭帶來的是苦難和無盡的逃離。“全家跟著難民潮走,從東北、北平、南京、上海,沿著長江6公里,用最原始的方法走了抗戰8年;

從13歲到21歲,一個女孩子最漂亮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除了餓,還有恐懼。我的轟炸是從1937年南京開始,即使逃到上海,轟炸白天也來,夜裡也來,尤其有月亮的時候就來,我最不喜歡滿月,總希望下雨,讓飛機來不了轉換。’ “——《巨流河》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而也有一些不讓鬚眉的巾幗英雄,到戰場去送上最堅實的支持,用自己最脆弱的血肉之軀。

1942年12月,剛剛小學畢業13歲的周秀英,在國民政府的號召下,與

30多位女同學放棄學業應召到安康傷兵醫院當專業護士。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圖:抗戰時期重慶的一幅抗日宣傳畫。當時社會普遍認為,婦女界可以為抗戰所作的工作中,護士工作排在最重要的位置。

她所在的安康醫院比較隱蔽,敵機好幾回來轟炸也沒有起到多少作用,加上醫療條件也不錯,所以不斷有從太原、武漢、洛陽等地送來的傷病員到這裡醫療。

在1944年12月,有一天就送來了350多名

重傷員,全傷兵醫院200多名醫護人員忙了整整一天才搶救完畢。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抗戰最後階段,由於前線戰爭緊迫,送到安康傷兵醫院的傷病員越來越多,周秀英所在的第一護理隊的醫生和護士曾連續三天三夜沒有合過眼。

1945年3月,勝利前夕,她用自己孩子的生命換來了無數傷者的生機,懷孕4個多月的她由於勞累過度,昏倒在地後不幸流產

了。

在抗戰勝利後,她便再也沒有機會回過她魂牽夢繞的故鄉。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在解放後的歷次政治運動中,周秀英夫婦因背有“國民黨反動軍官”的罪名,不但夫婦同時受整,所有的證件被搜走,而且子女也受到了連累,何俊武在1999年8月病逝。

生前,周秀英有個迫切願望,就是想再回一次安康老家,看看那所傷兵醫院還在不在,再看看長眠在傷兵醫院後面山坡上犧牲的幾百名抗戰士兵。

還有,想找尋已經失散多年的孃家親人,70多年了,她一直牽掛的至親,萬水千山阻隔,未能再見。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一生苦難的周秀英,在盼望中於2017年去世了。

鄉音未改鬢毛衰,魂牽夢繞回故鄉,豆蔻年華抗日寇, 抗戰英雄盼故鄉 。

她,是眉山市離去的最後一位抗戰女兵。我們的努力的速度,彷彿總是追不上他們離去的腳步。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在這些抗戰老兵遭受過那麼多苦難之後,我們,總是想做些什麼來讓他們過的更好,用彌補來安慰我們對於他們的愧疚。可是時間無情,事情彷彿總是在開始變得美好的時候,就戛然而止了。

讓無措的我們,在往後的時光裡,只能懷著感恩,敬佩的心,去紀念在戰爭中犧牲了自己青春年華的個體。

是什么把18岁的少女逼上残酷的战场?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抗戰老兵關懷計劃:

2011年開始,龍越慈善基金會正式發起“抗戰老兵關懷計劃”。

為有需求的抗戰老兵按月敬贈致敬禮金;(2018年新標準為每月600元,特困老兵每月1200元。)為老兵提供緊急醫療救助、房屋修葺以及其他直接惠及老兵的事項。

截至2018年4月,在 1,140,273 人次愛心人士支持下,總計有 11,109 名老兵獲得關懷,支出善款 11,346,382.71 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