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後,他終於等到海峽那邊的親人

看到被時代分割的親友重逢後抱頭痛哭,你或許會為之感動,但那種悲愴是人生的沉重。相聚若能不哭,依舊如故的牽手笑談,那種輕盈,是讓你原諒這個不美好世界的原動力。

1948年,時局波雲詭譎,每一個人都被卷在大漩渦裡,被命運推著的漂泊,連尖叫和喘息的機會都沒有。那一年,有一個跟隨兄長參軍的高個湖南小夥,才16歲,隨著部隊撤退到碼頭。

他看著戰友死在身邊,逃難一樣抓住繩索爬上了遠渡的船。軍旅匆忙,客船超員,很多人掉下水。一具傷兵的屍體把他一擠,擠到了圍欄邊。小夥死死抓住船的邊緣,兩天兩夜,沒吃沒喝,也沒敢瞌睡。登陸的那一刻,有人拍拍他肩膀說到了,他還是下意識抓住木板,以為是那波濤要吞噬他。

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等到海峡那边的亲人

1949年,上海一艘原給美國海軍提供補給的船上,擠滿了行李簡單的難民

圖:美國記者傑克‧伯恩斯

生死渡海之後,是另一端苦旅的開始。在他剛剛被送入臺中,到了四面來風的眷村棚屋後,就收到消息:說好會來和他團聚的大哥大嫂和二哥二嫂,老父老母,不會再來了。

他,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年齡,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失去了原來兄長的照料,親屬家族的關懷後,要從底層的小兵做起。他是家裡的最小的兒子,曾經萬千寵愛於一身,在家時,大嫂連碗都不用他洗的。而如今,幾乎都餐風露宿,且兵營裡還有無情的鞭笞和毒打。

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等到海峡那边的亲人

待拆的眷村圖:出自網絡

38歲那一年,他才成家,但海峽那邊的家,已經音訊全無。高堂逝去,兄長亡故,他都未能知曉,連流淚的機會都沒有。

2018年4月26日,那時候的小夥,已成了93歲高齡的老者。他仔細梳理了頭髮,看看手錶,出了門,到死都未能再見一面的二哥的孫子,自己素未謀面的孫子,要來看自己了,他想走出去迎接。因為他還天天運動,作息自律,所以身體很好,是眷村裡少有的還能騎自行車的老者。

腰背完全不彎,直直的,走出去迎接故人了。

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等到海峡那边的亲人

二哥的孫子,在門口碰到爺爺

圖:林真如

住了40多年的眷村小巷子裡,忽然有一抹紫紅蘭花的色彩。他正在定睛看來者,就聽到了一聲親切的“爺爺”。爺孫倆沉沉地握手,初次見面,還是用禮儀掩飾了激動,老人把遠道而來的孫子迎進屋裡。

孫子唐俊看見三奶奶已經將當季的鳳梨切好,桌上有果汁有汽水,爺爺認為這些是年輕人喜歡的東西。

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等到海峡那边的亲人

進門 圖:林真如

70年代的遠隔和疏離,在跨進門的那一刻,彷彿就填平了。

心有靈犀,三爺爺喜歡園林修剪,看著孫子送來的蘭花,讚不絕口。唐俊彷彿一個遠遊許久回家的孩子,桌上擺上自己愛吃的愛喝的,長輩笑盈盈地張羅迎接。天倫之樂間拿出以前的舊照片,說說往事,說說離別歲月各自的生活和成長。

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等到海峡那边的亲人

聊聊各自的生活過往

圖:林真如

親人間,好像不必要刻意展示親密,在三奶奶和唐俊說起大爺爺,看著老照片的時候。爺爺站起身,溫和的燈光勾勒他挺拔的側身,他緩緩走向門邊的魚缸,給裡面的小魚餵食。

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等到海峡那边的亲人

爺爺家的魚

圖:林真如

看看牆上兒子孫子的照片,他插一句,“我啊,就是在大陸沒得讀過一天書,吃虧啦,來這裡臺中到臺北,要從小兵開始,不然,肩上早就都是星星了”。三奶奶說:“我們結婚53年了,這句話我聽了5300次都不止了。”

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等到海峡那边的亲人

和爺爺聊天圖:林真如

離別的日子裡,沒有比各自安好,更溫暖的事情。

爺爺知道自己沒讀過書,吃了虧,所以認真鍛鍊身體,苦練各種球技。在軍隊裡高高個子的帥氣小夥很受歡迎。而且他對四個孩子都有著與別的傳統父母不一樣的要求:事事要敢為人先,接受新事物,要敢冒險!

正當爺爺驕傲地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兒媳和大兒子下班趕來和唐俊見面了。大兒子進門打過招呼,就先拿出剛買的旁邊小店的烘培奶油燒和抹茶餅,泡上爺爺最愛的春茶,讓他配著吃。

大兒媳婦看見唐俊喜歡吃桌上的鳳梨,趕緊入廚房切了半個,讓他水果香茶點心都嚐嚐。吃著聊著,也都是一些家常,大兒媳婦的保險工作今天有奇怪客戶,小孩子非常不聽話被老師投訴,遠道而來的唐俊,也和同輩說起現在小孩子心靈脆弱,在學校壓力大。

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等到海峡那边的亲人

爺爺家裡的當季鳳梨和奶油燒餅圖:林真如

所有大時代的偉大沉浮與無能為力,都在蛋卷香的空氣裡被瓦解。最後能記在人心裡的,都是那聲聲真誠的笑意,和沒有涼掉的香茶。

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等到海峡那边的亲人

圖:出自網絡

久別重逢,或許有很多悲愴,因為感慨時運命數無常,人情變遷。


但如果見面能甘淡如桌面的清茶,說說這些年,我們都努力過得很好,這也是人生最難得的靜好了。


我們寧可相聚恬淡,沒有淚水,這是人間的小團圓和大溫暖,它讓你有那麼一瞬原諒了世間無常的殘酷。

半个多世纪后,他终于等到海峡那边的亲人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