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多數德國人認爲川普比普京更危險?

美國觀察室


因為,特朗普是一頭喜歡衝入人群的公牛,而普京是一隻守護領地的北極熊。



首先,特朗普和普京人格分析!

從職業背景分析

特朗普是一位成功商人,普京是一位政治家。

商人∽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無道德底線。

政治家∽戰略眼界,老辣從容,有一定底線。

從性格上分析: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特朗普眼神炙熱而不穩定,貪婪無度,喜怒無常,善變狡詐。超級現實主義者;普京眼神冷靜而執著,理性明智,冷靜從容,善謀能斷,超級理想主義者。

其次,破壞力上分析。

美國在特朗普主導下,國際社會將失去一切良性準則框架和體系。一頭憤怒的公牛就是為了打破競技場的規則,先讓群牛互鬥而其選定最後勝利者決鬥。再則其缺乏政治眼光和眼界,處處被動,而又被“主人”在牛尾巴上點了一團火。特朗普的政治使命就是瘋狂搏鬥。但是,特朗普畢竟不是公牛,而是商人。商人最大的智能就是現實主義,名利是其核心價值,寧可遺臭萬年,不願放下十年名利。所以,雖然特朗普是在美國激進派和保守派的驅使之下,但其必竟是領頭公牛,成為牛仔軍團,四處放火打劫,遊牧於世界各國。對世界不會產生很大的破壞力,但給世界帶來非常大的混亂。美國金主選擇特朗普就是“軟恐怖主義”,打破世界秩序,將會引向世界全球性動亂。



俄羅斯在普京主導下的二十年一直在走復興之路,俄羅斯的穩定,才是歐洲的屏障,如果沒有強勢普京歐洲在前蘇聯解體後就進入大動亂和局部戰爭的困境。美國解體前蘇聯的戰略意圖上,混亂和戰爭的前蘇聯,比現在的俄羅斯更具有戰略效力。完全有效控制北約和歐盟。就如現在中東局勢。所以,普京大帝不虛,在一定意義上他是歐盟和俄羅斯的英雄。

再則俄羅斯和中國高度戰略合作,讓歐洲完全可以鬆一口氣,“一帶一路”畢竟俄羅斯戰略地位更突出,無需發動戰爭機器掠奪。所以,亞毆大陸如果要避免大規模戰爭,必須高度戰略合作驅趕公牛兵團,否則將是巨大隱患。美國,一直在謀劃和驅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戰爭,才是美國最大的利好。


大哉傳媒


德國人的感受是真實的,因為德國是特朗普重點攻擊的對象,他對歐盟沒有什麼好感,但是他對德國則是恨,每次都會毫不留情的點名批評德國。在難民問題上,特朗普經常嘲諷德國和特朗普,雖然德國也有一些不同意見,但是被特朗普攻擊總是不舒服的。德國做的不對嗎?從人道主義來說,還是很高尚的,不是德國變了,是美國變了。

在貿易問題上,特朗普對德國的攻擊是赤裸裸的,就是因為德國對美國有貿易順差,尤其是向美國大量出口汽車。在布魯塞爾的北約峰會上,特朗普也不忘批評德國人,而且非常”別有用心“地將德國和俄羅斯之間地輸油管道上升到安全的問題。北約要提高軍費來防範俄羅斯,但是德國卻每年要向俄羅斯支付幾十億美元,無疑是資助俄羅斯。
德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二戰結束之後,德國戰敗,依靠美國的支持,融入了歐洲一體化進程之中,可以說現代德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在國家身份上是這樣,在安全上也是這樣,德國的防務依靠北約和美國,因此,美國可以輕易薅羊毛,而德國也無力反抗。
現在德國站在了歐洲一體化前沿,甚至是大西洋共同體領導者位置,”高處不勝寒“,美國一定要”掐尖“。
相比之下,俄羅斯是個弱勢地挑戰者,一方面,普京本人曾經在東德就職,甚至會說德語,直到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默克爾對普京才失望了。另一方面,俄羅斯地國力還是持續衰退,在經濟上,甚至在戰略上德國依憑歐盟可以反制俄羅斯。
俄羅斯是常規的對手,現在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關係曾經在歷史上多次上演,算是老戲份,也有了比較穩定的預期,預期穩定意味著威脅可控。

孫興傑


不只是德國人會這麼想,老歐洲會這麼想的國家還會有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對俄羅斯敵意比較重的國家主要是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以及東歐的一些國家,比如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英國始終是美國在歐洲組建的反俄聯合陣線的堅定成員,而東歐部分國家則既是基於歷史記憶,也是由於煽動反俄有助於提高他們在大西洋體系中的地位。處於英國和波蘭之間的老歐洲國家,對俄羅斯並沒有那麼強的戒備心理。一則這些國家對俄羅斯有比較大的能源依賴,二則從歷史來看,俄羅斯乃至蘇聯對老歐洲的政策始終是比較剋制的。俄羅斯的對抗對象是美國及其大西洋聯盟,對歐洲特別是老歐洲,俄羅斯還是希望爭取的。

而反觀美國,老歐洲對奧巴馬以前的美國,好感度肯定高於俄羅斯,但特朗普上臺後,情況就不一樣了。一個是特朗普的政治個性讓歐洲非常擔憂,覺得美國不可信。另一個則是美國的自私自利嚴重傷害了老歐洲特別是高度依賴出口的德國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老歐洲自然會更加擔心特朗普,而不是俄羅斯和普京。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德國會和俄羅斯一起反對美國。德國對美國的厭煩主要是一種情緒,並不具備上升為政策的條件。德國沒有重新調整對外戰略的想象力和利益驅動基礎。


葉海林


在我個人看來,特沒譜並不可怕,而是沒譜,商人奸詐又假惺惺以和為貴的特質還是有的,事實上他並不是特別可怕,只是太胡鬧,太愛出風頭了,雖然他叫了個鷹派人物來當國防部長,那只是唬人而已,他上任的日子裡美國實際上的軍事動作非常小,比奧巴馬時代小多了,但美國掌握著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象特沒譜這種好象管不住自己的樣子,還是令人擔心的.....而普京,俄羅斯目前無論如何是不想和任何國家去打一場戰爭的,除非把他惹毛了,但又有誰惹得起?他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核武庫,曾經在蘇聯時代,都想把整個歐洲給核平了……當然,要說兩人誰危險,我...我只能說兩人都危險.....


紹堅妙玩


德國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可不止一點兩點,以往的美國總統都用外交技巧加以修飾,從而不破壞西方陣營的整體性。後冷戰時期歐美聯盟逐步趨於鬆散,反而對抗點增多。又遇到一個不愛說“假話”的特朗普。不但言辭犀利,而且要下決心解決歐美之間的問題。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發動機、領頭羊被拿出來“削”一頓就成必然。

冷戰結束幾十年美歐之間的矛盾越發尖銳,主要表現為歐洲經濟獨立於美國發展為經濟對抗。歐洲整體GDP與美國相仿,科技實力同樣與美國一樣處於金字塔尖,只差半步之遙。歐元的成功和歐洲較美國更為完整的產業鏈,讓美國屢屢吃癟。

按照冷戰時期分工,美國負責尖端技術產業,中高端首先轉移歐洲。美國在軍用產業保留第一梯隊的多有研發和製造。歐洲則負責民用工業和軍用次高端配套發展。

在當時的美國看來,民用工業和技術相對簡單的軍用產品拿錢買最划算。為什麼美國喜歡打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美國有軍事科研和製造的全領域產業鏈,而且數量強大。

冷戰結束後的20多年裡,美國發動戰爭直接費用高達10萬億美元,軍工配套產業衍生的經濟效益更為龐大。在打仗的同時美國並沒有調整國內因為冷戰時期佈局後的結構。

冷戰勝利帶給美國的巨大紅利讓美國國內一大批精英在勝利和喜悅,權力和謀算輪中無法自拔。歐洲並沒有停止夢想。歐元一體化從誕生一個歐洲貨幣單位開始就有大目標。歐元最終就是在成為世界一極在做準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抗美國而生。

從美國推翻薩達姆開始歐洲除了英國,其他大國無一跟隨。到了烏克蘭危機德法開始對美國說“不”。美國與歐洲矛盾展現出明顯裂痕。

特朗普與國內那一幫整天想拉著歐洲,想玩冷戰的職業政客老爺們不同。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讓歐洲和俄羅斯再演“鷸蚌”,自己做漁翁的大戲根本不可能了。

其實奧巴馬也做類似的事,只不過手段更為隱蔽。相對度把握很好。特朗普這種改“搶”的做法,雖然霸道,但也符合森林法則。

可以指出的是,對歐洲貿易壁壘、索要軍費。只是削平歐盟山頭的第一炮。後面絕對不可能讓歐洲平穩。厲害的招數還在後頭,在歐洲有還手之力前,美國不會罷手。德國人感覺很準確,特朗普對於歐洲來說卻是比普京更危險。


核子獵潛艇


這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巨嬰式的無邏輯撒嬌。事實上大多數德國人因為在戰後70餘年在美國奶媽的懷裡一直沒有斷奶而成為了巨嬰。

上世紀前半部分,在不到30年中,歐洲國家因為利益分配不勻而接連打了兩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的實際發動者都是德國。

二戰之後,德國被分裂成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的東西兩部分,分屬於針鋒相對的蘇聯華約和美國北約集團,實際上在冷戰期間,這兩個德國的安全都是分別由蘇聯和美國負責保護的,兩個德國的人都被嬌慣得特別自私。

美國領導的北約取得了冷戰的勝利,但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依然存在,德國人也承認這一點,然而在德國人看來這種對自己國家的威脅和自己國家沒有關係,反正有美國人來保衛德國。如果說冷戰期間德國人還知道對北約的集體安全有點義務,比如說西德和日本承擔了1990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的軍費,但到了現在北約組織中除美國之外最大經濟體的德國連允諾了多年的GDP2%的軍費都不幹,只有1.24%,反正出了事有美國的3.5%撐著。

不僅在軍事方面,經濟上也是一樣,戰後美國用“馬歇爾計劃”拯救了歐洲,從此歐洲就把美國看成一個理所應當的開放市場而關閉自己的市場,比如說德國對美國汽車徵收10%的關稅,而美國只對德國進口車徵收2.5%的關稅,但德國人從來不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因為美國有義務吃虧。

美國的主流階層因為根在歐洲而一直有歐洲情結,兩次世界大戰都出手援救歐洲,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夏威夷被炸、菲律賓和阿留申群島被佔,自己受到了直接侵略的時候依然堅持歐洲第一主義,人員物資都優先照顧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一直是第二位的。

但現在財主家也沒了餘糧,美國真的是在衰落,現在已經不能像20年前那樣扶持和保護歐洲盟國了,歐洲應該自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從歐盟得到了最大利益的德國尤其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安全上的責任和經濟上的責任。

但是德國人不幹了,在他們看來普京是否危險並不是問題,因為即便危險的話也有美國在保護他們,而現在美國的總統居然要和他們講自立,講公平,那簡直太不像話了。德國人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斷奶,誰要他們斷奶誰就是敵人,所以特朗普更危險。


冰冷雨天


普京被西方媒體醜化了,但我們可以看看普京在位20年的俄羅斯,主動侵略過那個國家或者說主動發動過一場戰爭嗎?沒有,都只是俄羅斯戰略空間被無限壓縮後的適度反擊。


醜化敵對國家領導人,是西方媒體話語霸權的一部分。美國才是現實世界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冷戰後所有戰爭和動盪硝煙裡都瀰漫著美國的身影。以前,美國披著自由、民主、人權的外衣,尚能迷惑一部分人。現在美國直接把外衣脫掉了,原來一直只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



特朗普讓西方醜陋赤裸裸地暴露於人世間,什麼民主什麼人權,統統不過西方攫取利益的幌子。其次,美國拋棄了帶領小兄弟一起吃肉的歷史,只講美國優先,不是西方優先。再次就是美國還要割小兄弟們的韭菜,把跟著我吃過的給我全部吐出來。


對於德國來說,俄羅斯是一個能帶來利益的生意夥伴,從歷史上看,也只有德國入侵俄羅斯的歷史。而美國,已經成為一頭無法滿足的怪獸,妄想吞掉全世界。

現實是最好的老師,它不但可以讓勇敢的人有鬥爭的勇氣,還可以讓迷茫的人逐漸清醒。全世界都要有這麼一個對美國正確認識的過程。


一泓清波1


謝邀。不僅是德國人,恐怕全世界的人都有這種感覺。

普京執政十八年了。他給人的印象,一是硬,橫,二是穩重。他就象一個久經沙場的大將軍,臨危不懼,又絕不輕易出擊。他不畏強者,也不欺負弱者,除非弱者故意挑釁。

特朗普上臺方二年。他給人的印象,即象一個初生的牛犢,無所畏懼,又象一個毛頭小夥子,咋咋呯呼,動轍便四面出擊,拳打八方,不怎麼考慮後果。他仗著自己塊頭大,強者也碰,弱者也欺,搞得世界雞飛狗跳,動盪不安。

所以,較之普京,特朗普更具危險性。因為他的輕率舉動,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挑起一些意外的事出來。

歡迎點評。


WM曉奇


應該說,美國比俄羅斯更危險。二戰前和二戰中,德國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敵人。二戰結束後,美蘇所代表的兩大陣營處於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的鬥爭令世界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之中。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就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敵人。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俄羅斯處於自衛自保時期,為了對抗美國的封鎖圍困和進逼,在周邊和內部進行過規模不大的戰爭。而美國則發動了次數眾多的,規模很大的,時間很長的侵略戰爭。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解散,德國統一,北約迅速擴大,匈亞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亞美尼亞,立陶宛,愛沙尼亞,烏克蘭,都投入了北約的懷抱。美國還在帶領和鞭打著這些國家向俄羅斯發出一撥一撥的戰爭威脅。俄羅斯經濟不振,希望和經濟強大的德國保持積極的經濟交往,互通有無,互利共贏。但是,美國看在眼裡,恨在心上,千方百計挑拔俄德關係,人為製造兩國緊張氣氛,製造俄羅斯威脅論,逼迫德國增加軍費,擴大軍演,對俄羅斯實行經濟制裁,向俄羅斯極限施壓。所以德國目前的威脅不是來自俄羅斯,而是來自遠隔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美利堅合眾國。所以,德國大多數人認為特朗普比普京更危險是非常正確的。


teacher.fan


如果這個民調放到法國英國或許也是類似的結果。原因很簡單,特朗普上臺後,對傳統的歐洲盟友英法德等都進行了一些明裡或暗裡的打壓。這讓這些國家民眾認為“找不到盟友的感覺”。

木叔從兩個方面解釋這件事,應該會比較清晰一些。

不久前特朗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說,歐盟是敵人。儘管後來闢謠,但特朗普大嘴是真,說出偶爾的真心話似乎也並不為過。

第一,正是因為特朗普的這種讓人捉摸不透的性格,以及美國目前採取的對歐盟的很多爭端做法,比如徵收額外關稅、對伊朗制裁不給歐洲豁免等。

這使得傳統的英法德國家的民眾對特朗普的好感很差。而普京對英法德老百姓的感覺而言,沒有切身的威脅,特別是普京本來就不是歐洲的盟友,也談不到什麼好感。而特朗普作為盟友還表現得這麼差,這麼一對比,當然對特朗普的好感度下降很快。

第二個原因是特朗普可能會犧牲歐洲利益,與俄羅斯媾和。

美國大選“通俄門”的調查不只是美國人關注,歐洲人也關注。特別是最近美國一本老牌雜誌更是爆料說特朗普可能在1987年到俄羅斯訪問時就被克格勃給策反了。儘管陰謀論成分居多,但是類似與俄羅斯相關的內容,特朗普從上臺之初就沒有擺脫過,因而這點是讓歐洲人不放心的。

俄羅斯對峙的前沿就是歐洲,美國則遠在大洋彼岸。一旦出現類似烏克蘭局勢的亂局,歐洲人首當其衝受害。而如果特朗普和普京暗地裡確實“有一腿”的話,犧牲歐洲利益換取美俄平衡,那麼歐洲豈不是很虧?

因此德國人認為特朗普比普京危險,其實也隱含他不明不白的過往能帶來的不確定性的後果的問題。其實這不只是猜測,不久前在G7峰會私下交流時,據說特朗普就不在乎克里米亞歸俄羅斯。這對歐洲人而言是不能容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