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一段旋律一段故事,將中規中矩的黑白樂譜變成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作。

每一個音符,或是道具,或是人的一部分,或是一處風景。

俄羅斯插畫家lena erlich把五線譜當做了自己的畫布,不僅在一條條線和小豆芽上創作出了插畫,並且賦予了這些插畫不同的主題和故事。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在一次無意的樂譜塗鴉之後,俄羅斯姑娘Lena Erlich就用她的奇思妙想,把原先中規中矩的黑白樂譜變成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作。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音符可以當桌子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客廳也在音符中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可以變成身邊隨時可見的小場景

在Lena Erlich 的樂譜世界中,

幾乎每一個音符都有用武之地,

成為道具的一部分或是人物的歇腳處。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原本的樂譜,

是下面這個樣子↓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對於不懂樂理的朋友來說,

可能會覺得差不多與看課本一樣無趣吧?

但是畫上萌萌的畫之後……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Erlich 將一篇篇的樂譜

當作一個個可以誕生故事的空間,

用自己的畫筆讓普通人也能從樂譜中看到精彩的故事。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這一系列在樂譜上創作的微縮插畫 ,Erlich 為它命名為 "On Note",這是因為這系列作品起源於 她在樂譜上一次無意的塗鴉。

從這次塗鴉之後,Erlich 便開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五線譜中間創作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有或浪漫或搞笑的場景,還有城市和鄉村的風光。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樂譜的小節成為了辦公室羅曼史的誕生地;連音符成了新西伯利亞的山丘;男運動員可以在八分音符上做俯臥撐,女運動員可以在指法符號之間練習彈跳。

有時候 Erlich 還會為她的塗鴉定一個主題,例如 " 叢林冒險 ",一家三口還有他們的奶牛貓在叢林裡度過一天;或是充滿趣味的 " 健身 " 系列,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個小人在 " 輕鬆活潑的小快板中 " 上躥下跳地進行體能訓練。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流暢的線條和美麗的色彩,

在一個個封閉的樂譜小節中變出

一段段奇妙的故事。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這樣富有靈感的創作,

不僅可以讓非專業人士從樂譜中發現趣味,

專業的音樂家也可以因此暫時脫離專業樂理,

感受音樂傳遞故事這一溫柔的功能。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關注“KE間文化”

讓我好好跟著你畫一輩子的畫,好嗎?

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

都不算一輩子哦!

老師,你說彈琴時要有畫面感,我做到了!

KE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