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文學教育其實是一種思維訓練

寫作

如今,很多作家都走進了大學,給大學生講授寫作經驗。比如,王安憶在復旦大學講課,閻連科在中國人民大學擔任教授。作家畢飛宇也在南京大學為學生們解讀小說。2017年畢飛宇的小說講稿被整理成《小說課》一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在接受公眾號“外灘教育”採訪時,畢飛宇談了他對寫小說和文學教育的看法。

首先,畢飛宇說,他很在意一個詞,叫“逐字逐句”。他寫小說的時候,不是一段一段地寫,而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因為小說家“不能忽視任何細節,我們要落實,要一磚一瓦,這裡少一塊磚頭,那裡少一條鋼筋,是要出大事的。如果你告訴這個世界,我要寫一部偉大的小說,可是,這個小說沒有人物,沒有結構,沒有背景,沒有語言,天下沒有這樣的小說”。

其次,畢飛宇認為,所謂的文學教育,其實是思維方式的培育。“寫小說當然存在一個思維方式的問題,那就是抓住人物,一切都是圍繞著人物,它是具體的,形象的。”畢飛宇用加繆的小說《局外人》舉例說,《局外人》在推進的時候,“一切都圍繞著那個叫默爾索的男人。圍繞著他的動態、他的感受、他的內心,並以此為依據,展開所謂的情節”。通過這些情節,我們感受到了世界的荒謬。整個思維方式就是演繹的,它很具象,這個具象就是默爾索這個人。因為具象,文藝美學就把這種思維方式命名為“形象思維”。可以說,小說更多地是在刺激想象,也就是形象思維。

另外,畢飛宇還談到了中學的寫作教學。他認為,中學生練習寫作文,重點不是訓練寫作能力,而是訓練孩子的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作文寫作有它的硬性要求,那就是你可以用一千字完成你的邏輯系統。有能力去完成這個邏輯系統,你就具備了社交與工作的能力。”畢飛宇說,你可以想一下,假如一個學生高中畢業,只會使用一些簡單的概念,只會表達簡單的判斷,而不能完成一千字的邏輯體系,是沒辦法走入社會的。所以,練習寫作文不是寫文章,更不是寫小說,而是練習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和將來當不當作家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以上就是作家畢飛宇對小說寫作和文學教育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